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经头
【佛学大辞典】
(职位)禅家掌经卷图书之僧也。【又】禅院为补修一切经劝化街坊之僧曰经头。
话头公案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宗匠话头所成之公案也。公案者,参禅者可研究之问题也。(参见:公案)
公案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家应于佛祖所化之机缘,而提起越格之言语动作之垂示也。后人称之,名为公案。又曰因缘。公案者,公府之案牍,即律令也。至严而不可犯者,可以为法。可以断是非。从上佛祖之垂示,是宗门之正令,以判迷悟者类之。故彼拟名公案。所谓千七百则是也。碧岩九十八则评唱曰:「古人事不获已,对机垂示。后人唤作公案因缘。」同种电钞曰:「至理绝言,唯对迷机,故不获已而假言说以显道,后人将彼垂示语作公案也。」山房夜话上曰:「公案乃喻公府之案牍也,法之所在而王道之治乱实系焉,公者乃圣贤一其辙,天下同其途之至理也。案者乃记圣贤为理之正文也,凡有天下者未尝无公府,有公府者未尝无案牍。(中略)夫佛祖机缘,目之曰公案亦尔。」碧严集三教老人序曰:「祖教之书谓之公案者,唱于唐而盛于宋,其来尚矣,二字乃世间法中吏牍语。」云栖正讹集曰:「公案者,公府之案牍也。所以剖断是非,而诸祖问答机缘,亦只为剖断生死,故以名之。」
【佛学常见辞汇】
禅家指点学人,在言语或动作上的垂示,叫做公案。
【俗语佛源】
本意是官府断案的公文案牍。禅宗认为历代宗门祖师典范性的言行可以判别学人的是非迷悟,故亦称公案。明·株宏《正讹集》指出:「公案者,公府之案牍也,所以剖断是非。而诸祖问答机缘,亦只为剖断生死,故以名之。」禅宗自称「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然而从唐代始,禅门各宗就传诵著许多祖师言行和内省经验,后来陆续记载在各类语录和灯录中。如风幡、立雪、柏树子、西来意、拈花微笑、当头棒喝等,均烩炙人口。「公案」被视为禅门传法的「血脉」,祖师「直指」的法门。其作用在于对机开示,打破情识之网,进而悟入「无分别智」。正如宋·圆悟《碧岩录》第九八则评唱指出:「古人事不获已,对机垂示,后人唤作公案因缘。」禅宗的公案号称有千七百则。如果仅在字面上兜来兜去,不去悟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那未公案便成纠缠的葛藤了。「公案翻腾旧葛藤」(元·耶律楚材《和裴子法韵》诗),这是不足为训的。公案不但有一针见血的机锋和理趣,而且还有诙谐活泼的语言和简洁生动的情节,对话本和公案小说的发展有其影响。此外,公案在俗语中亦指一桩事件或纠葛,如谓:了却一桩公案。(李明权)
锅头
【佛学大辞典】
(职位)司锅釜类者。禅林之役名。
钵头摩
【佛学大辞典】
(植物)Padma,又作钵特忙,钵弩摩,波头摩,钵纳摩,波昙,波昙摩,钵昙摩。赤莲华也。玄应音义三曰:「波昙,又云波暮,或云波头摩,正言钵特摩,此译云赤莲华也。」慧苑音义上曰:「波头摩,正云钵特忙,此曰赤莲花也,其花茎有刺也。」大疏七曰:「钵头摩,是红莲华。」同十五曰:「钵头摩,复有二种:一者赤色,即此间莲华也。二者白色,今此间有白莲花是也,非芬陀利。」慧琳音义三曰:「钵弩摩,正云钵纳摩,此人间红莲华之上者,或云赤黄色花。」
饭头
【佛学大辞典】
(职位)禅家之役名。司大众之粥斋者。僧堂清规五曰:「此职与典座分劳,掌粥饭,常与菜头监粮等和合而护惜常住,其用心与典座同。慎饭粮之过不足,宜常熟读典座教训。」临济录冠注曰:「百丈清规有典座无饭头,此典座也,典座者职掌大众斋粥一切供养。」
顽石点头
【佛学大辞典】
(杂语)莲社高贤则传曰:「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今言感化之深曰顽石点头。本此。
【俗语佛源】
喻说理透彻,使悟性全无的人也心服。顽石即指无知觉的石头。全句应为「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生公指晋末义学高僧竺道生,他为鸠摩罗什的高足,悟解非凡。当时《涅槃经》只部分译出,传入南方,其中说除一阐提(断绝善根的人)外皆有佛性。道生则坚持认为「一阐提人皆得成佛」,遂被守旧者目为邪说,摈出僧团。道生因入今苏州虎丘山,传说他曾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说到一阐提有佛性,群石皆为点头(见《佛祖统纪》卷二十六、三十六)。现在虎丘山尚有「生公说法台」和「点头石」。以后全部《涅槃经》传到南京,其中果然说「一阐提人有佛性」,大众这才佩服他的卓越见识。于是顽石点头的传说便不胫而走。后来以此形容说理透彻,使人不得不心服。《五灯会元》卷十七:「何故双眉本来自横,鼻孔本来自直?直饶说得天花乱坠,顽石点头。」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你请拿至诚去感动他波,只怕把泰山顽石说到点头还容易些哩!」(常正)
宾头
【佛学大辞典】
(界名)地狱名。(参见:宾吒罗)。【又】(人名)宾头卢之略。罗汉名。
宾头沙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Bindusa%ra,王子名。译曰遍实。见阿育王经一。
宾头卢
【佛学大辞典】
(人名)Pin!d!ola,罗汉名。(参见:宾头卢颇罗堕)
宾头卢伽
【佛学大辞典】
(异类)鬼王名。译曰立不动。见金光明文句七。
宾头卢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请宾头卢经之略名。
宾头卢颇罗堕
【佛学大辞典】
(人名)Pin!d!olabharadva%ja,具曰宾头卢颇罗堕誓。略曰宾头卢或宾头。十六罗汉中之第一宾头卢尊者也。永住于世,现白头长眉之相。名宾头卢,姓颇罗堕,又曰宾头卢突罗阇,宾度罗跋罗惰阇。宾头卢翻言不动,颇罗堕译言捷疾,利根,重瞳等。婆罗门十八姓名之一。此人原为拘舍弥城优陀延王(又云优填王)之臣,王以其精勤,使之出家,證阿罗汉果。而对于白衣,妄弄神通,为佛呵责,不得住于阎浮提,使往化西瞿耶尼洲,后阎浮四众,思见之,白佛。佛听还,而不听入于涅槃。使永住于南天之摩梨山,度灭后之众生。元照弥陀经疏曰:「宾头卢此翻不动,颇罗堕真谛翻捷疾,或利根,或广语。婆罗门中一姓也。」名义集一曰:「宾头卢翻不动,字也,颇罗堕姓也。本行集经翻重瞳。」法住记曰:「第一尊者宾度罗跋啰堕阇,(中略)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西瞿陀尼洲。」杂阿含经二十三曰:「时王(阿育王也)见尊者宾头卢,头发皓白,辟支佛体,(中略)尊者宾头卢以手举眉毛视王言:我见如来于世无譬类。」
宾头卢住世因缘
【佛学大辞典】
(本生)法苑珠林四十二曰:「昔有树提伽长者,造旃檀钵著络囊中,悬高象牙杙上作是言:若沙门婆罗门不以梯杖能得者即与之。诸外道知欲现神通,挑头而去。宾头卢闻是事白目连言:实尔不?答言实尔。汝师子吼中第一,便往取之。其目连惧佛教不肯取。宾头卢即往其舍入禅定,申手取之。依四分律,当时坐于方石纵广极大,逐身飞空,得钵已还去。佛闻呵责:云何比丘为外道钵(旃檀钵非比丘宜持之物),而于未受戒人前现神通力?从今尽形摈汝,不得住阎浮提。于是宾头卢如佛教敕往西瞿耶尼,教化四众,广宣佛法。阎浮提四部弟子思见宾头卢白佛,佛听还坐,现神足故不听涅槃。敕令为末世四部众作福田。其亦自誓三天下有请悉赴。」(依十诵律三十七,四分律五十一)。杂阿含经二十三宾头卢自说曰:「世寿住舍卫国,五百阿罗汉俱。时给孤独长者女,适在富楼那跋陀那国。时彼女请佛及比丘僧,时诸比丘各乘空而往彼,我尔时以神力合大山往受彼请。时世尊责我:汝那得现神足如是?我今罚汝,常在于世不得取涅槃,护持我正法,勿令灭也。」请宾头卢经曰:「宾头卢者字也,颇罗堕誓者姓也。其人为树提长者现神足故,佛摈之不听入涅槃,敕令为末法四部众作福田。」
宾头卢住处
【佛学大辞典】
(杂语)杂阿含二十三曰:「时王(阿育王也)白尊者曰:尊者今住在何处?尊者答王曰:在于北山,山名犍陀摩罗,共诸同梵行僧。」请宾头卢经曰:「请时于静处烧香礼拜,向天竺摩梨山至心称名言。」(云云)。
小乘寺宾头卢为上座
【佛学大辞典】
(故事)梵网经法藏疏一曰:「又闻,西国诸小乘寺以宾头卢为上座,诸大乘寺以文殊师利为上座。」支那寺院原以憍陈如或宾头卢为上座,后依不空三藏之奏请,以文殊为上座。表制集二曰:「伏望自今已后令天下,食堂中于宾头卢上特置文殊师利形像以为上座,询之圣典具有明文。(中略)斯乃天竺国皆尔,非僧等鄙见,仍请永为恒式。」一心戒文上曰:「凡佛寺上座置大小二座:一者一向大乘寺,置文殊师利菩萨以为上座。二者一向小乘寺,置宾头卢和上以为上座。三者大小兼行寺,置文殊与宾头卢两上座。小乘布萨日宾头卢为上座,坐小乘次第。大乘布萨日文殊为上座,坐大乘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