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52,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7  48  49  5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笏头
六头
摆头
多头
瓮头香
头伏
头家
头龙
头疼
头晚
头主
头子钱
平头奴
扑头
劈头
《漢語大詞典》:笏头(笏頭)
(1). 宋 人称方团毬路花纹为“笏头”。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今俗谓毬路为笏头,御僊花为荔枝,皆失其本号也。”
(2).“ 笏头带 ”的省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仕宦捷疾:“执政官宰相,方团毬文带,俗谓之笏头者是也。”
分類:人称花纹
《骈字类编》:六头(六头)
后汉书礼仪志立土牛六头于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大寒 宋书礼志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用白雁白羊各一头酒米各十二斛唯纳徵羊一头元纁用帛三匹绛二匹绢二百匹虎皮二枚钱二百万玉璧一枚马六头酒米各十二斛郑元所谓五雁六礼也 易林见四尾下 云笈七签紫凤赤书经云此经旧文藏在太上六合紫房云内有六头师子巨兽夹墙玉童玉女侍卫凤文
《漢語大詞典》:摆头(擺頭)
摇头。 唐 韩愈 《别赵子》诗:“摆头笑且言,我且不足歟。” 宋 无名氏 《南乡子》词:“ 洪迈 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敌仇……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 李德复 《典型报告》:“他听了直摆头,打了两个干哈哈。”
分類:摇头
《國語辭典》:多头(多頭)  拼音:duō tóu
1.股票术语。凡看好股市行情,买进股票待涨价后卖出者,称为「多头」。
2.多方面。
《漢語大詞典》:瓮头香(甕頭香)
指好酒。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教我断消愁解闷瓮头香。”
分類:好酒
《國語辭典》:头伏(頭伏)  拼音:tóu fú
三伏中的初伏。从夏至后第三庚日算起,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参见「三伏」条。
《國語辭典》:头家(頭家)  拼音:tóu jiā
1.聚赌抽头的人。《红楼梦》第一二回:「这也不妨,写一个赌钱输了外人帐目,借头家银若干两便罢。」
2.发牌时第一顺位者。
3.闽南方言。称老闆、店主为「头家」。如:「我们头家是出了名的大好人。」
4.闽南方言。闽南妇人称丈夫为「头家」。
《漢語大詞典》:头龙(頭龍)
(1).指 东汉 荀俭 之子 荀悦 。语本后汉书·荀淑传:“有子八人: 俭 , 緄 , 靖 , 燾 , 汪 , 爽 , 肃 , 专 ,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 悦 字 仲豫 , 俭 之子也。 俭 早卒。 悦 年十二,能説春秋。家贫无书,每之人閒,所见篇牘,一览多能诵记。性沉静,美姿容,尤好著述。 灵帝 时阉官用权,士多退身穷处, 悦 乃託疾隐居,时人莫之识,唯从弟 彧 特称敬焉。初辟镇东将军 曹操 府,迁黄门侍朗。” 唐 黄滔 《投翰长赵侍郎》诗:“ 贾氏 许频趋季虎, 荀 家因敢謁头龙。”
(2).犹龙头,指兄弟辈中有权威的长兄。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瞎毡 有子 木征 ;‘木征’者,华言‘头龙’也。以其 唃廝囉 嫡孙,昆弟行最长,故谓之‘龙头’-- 羌 人语倒,谓之‘头龙’。”
《國語辭典》:头疼(頭疼)  拼音:tóu téng
1.头痛。《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殷氏便接口道:『那个还价?』赵聪道:『便是我们舍个头疼,替他胡乱还些罢。』」也作「头痛」。
2.令人感到烦恼或讨厌。如:「这件事情,实在很令我头疼,不知该如何处理?」也作「头痛」。
《漢語大詞典》:头晚
前一天晚上。例如:头晚的会开到后半夜。
第一天晚上
分類:前一一天
《國語辭典》:头主(頭主)  拼音:tóu zhǔ
对象、对手。《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王俊没个头主,没些意思,耀武扬威,一路吆吆喝喝也走去了。」
分類:户主
《漢語大詞典》:头子钱(頭子錢)
(1). 唐 宋 时按一定比例在法定租赋外加收的或在官府出纳时抽取的税钱,为附加税的一种。 宋 汪应辰 《论勘合钱比旧增重疏》:“人户输纳官物,以钱陌取之者,曰头子钱……头子钱,本起於除陌钱,盖 唐 五代 不得已之政,本朝因循未能尽革。”亦省称“ 头子 ”。 宋 叶适 《经总制钱一》:“其时所在艰窘,无以救急,故减役钱,除头子,卖糟酵以相补足。”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役钱每千纳头子五文,凡修官舍、作什器、夫力、輦载之类,并用此钱。”
(2).聚赌抽头所抽的钱。 清 曾国藩 求阙斋读书录·文献通考:“近世赌博者百钱取五文入公,亦曰头子钱。”
《漢語大詞典》:平头奴(平頭奴)
见“ 平头奴子 ”。
《國語辭典》:平头奴子(平頭奴子)  拼音:píng tóu nú zǐ
称古代头戴平头巾的奴仆。南朝梁。萧衍〈河中之水歌〉:「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唐。李白〈梁园吟〉:「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漢語大詞典》:扑头(撲頭)
(1).即幞头。古代的一种头巾。《宣和遗事》前集:“却去 宣德门 直上有三四个贵官,金捻线扑头,舒角紫罗窄袖袍,簇花罗。”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下:“ 诸午泉 得一峰石,高二丈,儼若人形,扑头大袖,名为待漏石。”参见“ 幞头 ”。
(2).迎头。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可早漫地漫天,更扑头扑面,雪拥就浪千堆,雪裁成花六出,雪压得柳三眠。” 茅盾 《子夜》一:“同时就有一股异常浓郁使人窒息的甜香,扑头压住了 吴老太爷 。”
《漢語大詞典》:幞头(幞頭,襆頭)
古代一种头巾。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项,故称“四脚”或“折上巾”。至 北周 武帝 时裁出脚后幞发,始名“幞头”。初用软帛垂脚, 隋 始以桐木为骨子, 唐 方以罗代缯。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 五代 渐变平直。 宋 制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等式样。惟直脚为贵贱通服,皇帝或服上曲。参阅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巾幞、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宋史·舆服志五、 明 王圻 三才图会·衣服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幞。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即唤 桂心 ,并呼 芍药 ,与少府脱鞾履、叠袍衣,阁幞头,掛腰带。”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偏带儿是犀角,幞头儿是乌纱。”儒林外史第四二回:“ 应天府 尹大人 戴着幞头,穿着蟒袍,行过了礼。”
襆頭:即幞头。古代包头软巾,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也称四脚、折上巾。隋书·礼仪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后襆髮,俗人谓之襆头。”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楚王 希范 ﹞作九龙殿,刻沉香为八龙,饰以金宝,长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 居其中,自为一龙,其襆头脚长丈餘,以象龙角。”参见“ 幞头 ”。
《國語辭典》:劈头(劈頭)  拼音:pī tóu
1.当头、正对著头。《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那杨承局一棒,劈头便打下来。」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敢可便抱定妆盒,背却宫娥,疾行前去,不防他刘太后劈头相遇。」也作「匹头」、「匹头里」、「疋先里」。
2.开始。《朱子语类。卷八三。春秋。经》:「问:『以先生之高明,看如何难?』曰:『劈头一个「王正月」,便说不去。』」也作「匹头」、「劈头子」、「劈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