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52,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头下
下头
矾头
头秃
十头
头方
绿头
蝇头字
不到头
龟头
大头
念头
丹头
出一头
囊头
《漢語大詞典》:头下(頭下)
(1).犹名下。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今来前项人户,从初径於市易差出勾当人等头下赊欠。”
(2). 辽 金 两代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所俘掠的人户,归其各自奴役,称“头下”。亦指由此种人户所建立的特置州县。辽史·地理志一:“官位九品之下及井邑商贾之家,征税各归头下;唯酒税课纳 上京 盐铁司。”《元代白话碑集录·1240年济源十方大紫微宫圣旨碑》:“兼不以是何头下官员人等,无得骚扰。” 蔡美彪 注:“‘头下’或写作‘投下’,但非蒙古语的译音。 辽 金 两代均有此制。”参阅辽史·地理志一
《國語辭典》:下头(下頭)  拼音:xià tóu
低头。宋。刘克庄 白社迓客诗:「送迎不是祠官事,偶见青山急下头。」
《國語辭典》:下头(下頭)  拼音:xià tou
1.下面、下边。唐。齐己〈观李凉处士画海涛〉诗:「叶扑仙槎摆欲沉,下头应是骊龙窟。」《朱子语类辑略。卷五。自论为学工夫》:「据他说时,只这一句已多了,又况有下头一落索。」
2.下属,多指仆人。如:「您老请进,下头怠慢了,请原谅。」
《國語辭典》:矾头(礬頭)  拼音:fán tóu
山水画中山顶上的石堆。因其形状如矾石顶部的结晶,故称为「矾头」。宋。米芾《画史》:「巨然少时多作矾头,老年平淡趣高。」清。王士桢《池北偶谈。卷一二。谈艺二。记观宋牧仲书画》:「〈洛神赋全图〉,卷长丈许,山用矾头,馀皆丹碧。」
《漢語大詞典》:头秃
头上没有头发。例如:穿着浴衣而又头秃无毛,真像一支拔了毛的鸡。
分類:头发
《漢語大詞典》:十头(十頭)
口语,指每月的十一日到十九日。意为十日出头。 宋 欧阳修 《与大寺丞书》之十:“二哥十头出京,三五日到家。” 清 翟灏 通俗编·数目:“‘十头二十头’……按:自十一至十九日,俗皆谓之十头。二十一至二十九日,皆谓之二十头。 北宋 时有斯言矣。”
《漢語大詞典》:头方(頭方)
脑袋方正。比喻鲠直,不随和。 唐 罗隐 《堠子》诗:“未能惭面黑,只是恨头方。”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今人谓拙直者名方头。 陆鲁望 作《有怀诗》云:‘头方不会王门事,尘土空緇白苧头。’亦有此出处矣。”
《漢語大詞典》:绿头(緑頭)
指绿头鸭。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远:“ 远 性简俭,嗜啗鳧鸭,贵客经过,无他赠,厚者緑头一双而已。”参见“ 緑头鸭 ”。
《國語辭典》:绿头鸭(綠頭鴨)  拼音:lǜ tóu yā
野鸭的别名。参见「野鸭」条。
《漢語大詞典》:蝇头字(蠅頭字)
见“ 蝇头细字 ”。
《漢語大詞典》:蝇头细字(蠅頭細字)
同“ 蝇头细书 ”。 宋 陆游 《书感》诗:“岂知鹤髮残年叟,犹读蝇头细字书。” 金 元好问 《题刘威卿小字难素册后》诗之一:“阴功厚薄君休问,只就蝇头细字看。”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虱先生:“ 日本 《先哲丛谈》云: 宇都宫三 近号 遯庵 ,於四子书及诸书,著标注,以便初学,时称 蝨先生 。葢其标注,皆蝇头细字,犹蝨著衣,故云尔。” 闻一多 《记忆》诗:“记忆渍起苦恼的黑泪,在生活底纸上写满蝇头细字。”亦省作“ 蝇头字 ”。 宋 陆游 《秋思》:“眼明尚见蝇头字,暑退初亲雁足灯。” 清 周亮工 《寿汪生伯六十序》:“诗尾作蝇头字曰: 生伯 汪君 六袠,公所知。”
《國語辭典》:不到头(不到頭)  拼音:bù dào tóu
尖头形的靴子。宋。郭彖《睽车志》卷四:「逆亮末年,自制尖靴,头极长锐,云便于取𩍐,而足指所不及,谓之不到头。」
《國語辭典》:龟头(龜頭)  拼音:guī tóu
1.龟的头。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五。介部。水龟》:「龟头与蛇同,故字上从它,其下象甲足尾之形。」
2.男生殖器的前部。
《國語辭典》:大头(大頭)  拼音:dà tóu
1.戏谑别人脑袋大。如:「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你有大头。」
2.冤大头。指人遭陷害却不自知。也称为「替死鬼」。
《國語辭典》:念头(念頭)  拼音:niàn tou
心中的想法、打算。《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小僧果与新荷有奸,一时念头差了,供招是实。」《水浒传》第二一回:「那婆娘见宋江抢刀在手,叫『黑三郎杀人也!』只这一声,提起宋江这个念头来。」
《國語辭典》:丹头(丹頭)  拼音:dān tóu
宝物。《西游记》第二五回:「害了我五庄观里的丹头,断绝我仙家的苗裔!师父来家,我两个怎的回话?」
《漢語大詞典》:出一头(出一頭)
见“ 出一头地 ”。
《漢語大詞典》:出一头地(出一頭地)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读 軾 ( 苏軾 )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谓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以“出一头地”喻高人一着。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七:“道德识见以至於文章语言,须向古人中出一头地,方始立得脚住。”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 钱文敏 尚书虽师之而好为 黄子久 一派,其气象雄迈,固自另出一头地。”亦省作“ 出一头 ”。 宋 苏轼 《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尚欲放子出一头,酒醒梦断四十秋。”
《國語辭典》:囊头(囊頭)  拼音:náng tóu
以物蒙覆头部。《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范滂传》:「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诘,滂等皆三木囊头,暴于陛下。」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六出:「囊头三木刑何惨,你足疲指折犹难免。」
《國語辭典》:三木  拼音:sān mù
1.三棵树木。如:「园内花木扶疏,厅前三木更是傲然挺立。」2.古代用来枷锁犯人颈项及手足的刑具。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衣赭衣,关三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还喜未及会审,不受那三木囊头之苦。」
分類:犯人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