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49,分250页显示  上一页  239  240  241  242  243  245  246  247  24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岩头
赞头
郁头
郁头蓝
郁头蓝弗
佛问郁头蓝弗
郁头为女失五通
郁头生非想天后为飞狸
回头是岸
独头相应二种无明
十字街头
刀头舐蜜
三头六臂
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
牛头不对马面
岩头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鄂州岩头全豁禅师,参德山而契旨。住于岩头。值武宗汰教,隐身为渡子,后庵于洞之卧龙山,徒众辐凑。光启三年入寂,敕谥清岩禅师。见传灯录十六。
赞头
【佛学大辞典】
(职位)法会职务之名。赞众中之头首,发赞之音头者。
郁头
【佛学大辞典】
(人名)婆罗门名。郁头蓝弗之略。
郁头蓝
【佛学大辞典】
(人名)郁头蓝弗之略。
郁头蓝弗
【佛学大辞典】
(人名)Udraka Ra%maputra,涅槃经三十八曰:「郁头蓝弗。」同二十一曰:「郁陀伽。」佛本行集经二十二曰:「优陀罗罗摩子。」中阿含优陀罗经曰:「优陀罗罗摩子。」中阿含罗摩经曰:「郁陀罗罗摩子。」十轮经三曰:「嗢达洛迦。」智度论十七曰:「郁陀罗伽仙人。」同一梵语也。佛出家而问道之仙人名。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郁头蓝弗,此云獭戏子坐,得非想定,获五神通。飞入王宫,遂失定,徒步归山。」名义集二曰:「郁陀罗罗摩子。亦云郁头蓝弗。此云猛喜。又云极喜。」
佛问郁头蓝弗
【佛学大辞典】
(故事)释尊出家,先问阿罗逻与伽蓝,次问郁头蓝弗,彼以非想定示之。见佛本行集经二十二,中阿含经五十六罗摩经。
郁头为女失五通
【佛学大辞典】
(传说)智度论十七曰:「如郁陀罗伽仙人,得五通。日日飞到王宫中食。王大夫人,如其国法,接足而礼。夫人手触,即失神通。从王求车,乘驾而出,还其本处。」
郁头生非想天后为飞狸
【佛学大辞典】
(传说)彼欲得一旦所失之五通,于林间一心专至,当垂得时,有鸟在树上,以急鸣乱其意。舍树而至水边求定。复闻鱼斗动水声,不得禅,即生瞋恚。我当尽杀鱼鸟。此人久后得定,生于非想天。寿八万劫终,下生而为飞狸,杀诸鱼鸟,作无量罪,堕三恶道。见智度论十七,止观辅行四之二。
回头是岸
【佛学常见辞汇】
(喻)能改过便有良好的结果。
独头相应二种无明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无明又有二种:
一、独头无明 又云不共无明。如起信论谓:业转现三细之间,无明独起,为独头无明。
二、相应无明 六粗与馀惑相应而起,为相应无明。
十字街头
【俗语佛源】
即纵横交叉的热闹街道。见于《五灯会元》卷十九:「大众须知,悟了遇人者,向十字街头与人相逢,却在千峰顶上握手;向千峰顶上相逢,却在十字街头握手。」在禅宗那里,「十字街头」一般指世间,事相等。与「千峰顶上」所指的出世间、理体等相对而言。禅宗还用「十字街头,撞见爷娘」比喻参禅者在繁杂的尘劳和事相中,忽然开悟,顿见清净自性。如清·敬安《解夏小参》:「暑退凉生,各宜抖擞精神,向一念未生前,看个分晓。看得行不知行,坐不知坐,直得识尽情灰,铁壁银山忽尔推倒,便得无量安稳自在。到此时,真如十字街头,撞见爷娘,说不出的忻悦。」把参禅开悟的境界,说得很生动。后多用「十字街头」泛指闹市,闹市口。如艾青《向太阳》诗:「早安啊,你站在十字街头,车辆过去时,举著白袖子的手的警察。」(李明权)
刀头舐蜜
【俗语佛源】
此比喻出于《四十二章经》:「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二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佛教把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和睡眠欲称为「五欲」,《大智度论》卷十七谓,众生贪恋追求「五欲」之乐,「如火炙疥」,以致「后世受无量苦」,如好色者受畜生报,贪财者受贫穷报等。这就是「刀头舐蜜」的意义。众生的贪欲,是无始以来的妄想结习,所谓「结习正如刀舐蜜,扫除须著絮因风」(宋·张孝祥《浣溪沙·梦山未释然再作》词)。亦感叹世态人情充满了虚妄的诱惑和危险的陷阱。如宋·薛季宣《读邸报》诗:「世味刀头蜜,人情屋上乌。」 (李明权)
三头六臂
【俗语佛源】
佛经上所说的天神和阿修罗(意译非天,貌丑好斗,有福无德)往往有种种异相。如大自在天神,其形像是「八臂三目骑白牛」(见《大智度论》卷二)。天神那吒,其形像是「三头六臂擎天地」(《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阿修罗的形象是:「体貌粗鄙,每怀嗔毒,面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法苑珠林》卷九)。后来,人们就用「三头六臂」来形容神通广大,本领非凡。元·佚名《马陵道》第四折:「总便有三头六臂天生别,到其间那里好藏遮!」又如夏衍的《秋瑾传》第二幕:「听人家说,我还以为您是一个三头六臂的女英雄。」
(李明权)
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
【俗语佛源】
「丈二和尚」指寺庙中比较高大的诸天、罗汉等塑像。俗用「和尚」来称呼罗汉等,也是可以的。例如,佛经上常有这一类话:「(佛)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大比丘」就是大和尚,其中包括罗汉等佛弟子。显然,人们无法用手触摸到高大的塑像,因而用「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比喻弄不明情况,搞不清底细。如明·周楫《西湖二集》卷二八:「丈二长的和尚,摸不著头脑。」(李明权)
牛头不对马面
【俗语佛源】
系从地狱鬼卒「牛头马面」衍化而成,其意义谓毫不相干,对不上号。源于《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又例如《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亦作「牛头不对马嘴」。如《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重合》:「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又如邓拓《燕山夜话·不吃羊肉吃菜羹》:「有人背诵了几篇祭文,背得烂熟。到了考试的时候,题目是祝寿的。他居然生搬硬套地把祭文抄上去,弄得牛头不对马嘴。」(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