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49,分250页显示  上一页  220  221  222  223  224  226  227  228  22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摸头不着
末头
帞头
魔头星
抹眉头巾
目连嗐头
目眩头昏
目眩头晕
木头底儿
木头橛子
木头木脑
木屑竹头
拿讹头
拿讹头
拿囮头
《漢語大詞典》:摸头不着(摸頭不着)
见“ 摸门不着 ”。
《漢語大詞典》:摸门不着(摸門不着)
亦作“ 摸头不着 ”。 犹言莫名其妙。儒林外史第三回:“一顿夹七夹八,駡的 范进 摸门不着。辞了丈人回来。”儒林外史第六回:“ 赵氏 听了这话,摸头不着,只得依着言语,写了一封字,遣家人 来富 连夜赴省接大老爹。”
分類:莫名其妙
《漢語大詞典》:末头(末頭)
后头。景德传灯录·国泰院瑫禅师:“不离当处,咸是妙明真心。所以 玄沙 和尚道:‘会我最后句,出世少人知。争似 国泰 有末头一句。’”
分類:后头
《漢語大詞典》:帞头(帞頭)
即帕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方言》第四:“络头…… 南楚 江 湘 之间曰帞头。”参见“ 帕头 ”。
《高级汉语词典》:帕头
幞头
《國語辭典》:帕头(帕頭)  拼音:pà tóu
旧时裹在额前用以束发的头巾。《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策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舍前圣典训,废汉家法律,尝著绛帕头,鼓琴烧香,读邪俗道书。」也作「帕首」。
《漢語大詞典》:魔头星(魔頭星)
克星,对头。 李涵秋 《广陵潮》第八三回:“ 红珠 道:‘哎唷!你遇见这两人,真是你的魔头星。’”
分類:对头
《漢語大詞典》:抹眉头巾(抹眉頭巾)
齐眉的头巾。《水浒传》第一○二回:“只见府西街上,走来一箇卖卦先生,头带单纱抹眉头巾,身穿葛布直身。”
分類:头巾
《漢語大詞典》:目连嗐头(目連嗐頭)
一种特别加长的号筒,专用于道场和目连戏。嗐头, 绍兴 方言,即号筒。 清 范寅 《越谚》中说是“铜製,长四尺”。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这乐器好像喇叭,细而长,可有七八尺,大约是鬼物所爱听的罢,和鬼无关的时候就不用;吹起来Nhatu,nhatu,nhatututuu地响,所以我们叫它‘目连嗐头’。”
《漢語大詞典》:目眩头昏(目眩頭昏)
犹头昏眼花。 林语堂 《机器与精神》四:“这种的枪花,不但是外国人所无,就是 中国 的宝贝武人耍出来之后,还要弄得外国记者目眩头昏,眼花撩乱。”亦作“ 目眩头晕 ”。 冯雪峰 《雪峰寓言·狐狸和猴子们的铜铃》:“由于这是比转磨还更叫人目眩头晕的,不多工夫狐狸就倒在地上了。” 艾芜 《都江堰的神话故事》:“仿佛石坡和楼阁,都会一下子冲倒似的,令人有些目眩头晕。”
分類:头昏眼花
《漢語大詞典》:目眩头晕(目眩頭暈)
见“ 目眩头昏 ”。
《漢語大詞典》:目眩头昏(目眩頭昏)
犹头昏眼花。 林语堂 《机器与精神》四:“这种的枪花,不但是外国人所无,就是 中国 的宝贝武人耍出来之后,还要弄得外国记者目眩头昏,眼花撩乱。”亦作“ 目眩头晕 ”。 冯雪峰 《雪峰寓言·狐狸和猴子们的铜铃》:“由于这是比转磨还更叫人目眩头晕的,不多工夫狐狸就倒在地上了。” 艾芜 《都江堰的神话故事》:“仿佛石坡和楼阁,都会一下子冲倒似的,令人有些目眩头晕。”
分類:头昏眼花
《漢語大詞典》:木头底儿(木頭底兒)
清 代旗装鞋。因其为木制高底,故名。底高有五分、八分至三寸五分、四寸数种,高底作花盆形,低底作船形。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更兼他身子轻俏,手脚灵便,听得婆婆説了,答应一声,便兴兴头头把个肚子腆得高高儿的,两隻三寸半的木头底儿咭噔咯噔走了个飞快,从外头进了二门。”
《漢語大詞典》:木头橛子(木頭橛子)
短木桩。喻指僵化死板。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温敦 :‘看, 萧正使 多么有德性,多么叫人尊敬。走起路来,一步一步都显露出中原的文化来。’ 王龙 :(按不住)‘什么中原文化!一个老木头橛子就是了!’”
《國語辭典》:木头木脑(木頭木腦)  拼音:mù tóu mù nǎo
木,呆、笨。木头木脑形容呆板、迟钝。犹言呆头呆脑。如:「你平时蛮精灵的,为什么换在女孩子面前就变得木头木脑的。」
《分类字锦》:木屑竹头(木屑竹头)
晋书陶侃传为荆州刺史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钉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分类:能政
《漢語大詞典》:拿讹头(拏訛頭)
讹诈作奸者的钱财。 明 顾炎武 日知录·讹:“ 泰昌 元年八月,御史 张泼 言:‘京师姧宄丛集,游手成羣,有谓之把棍者,有谓之拏讹头者。’”原注:“侦知一人作姧,则尾随其后陷人於罪,从而吓诈金钱,谓之拏讹头。”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拏讹头:“伺人作奸从而吓诈取财,俗谓之拏讹头。”亦省作“ 拏讹 ”。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逆贤羽翼纪略:“而管家 娄允德 ……及心腹家人 李培 等,皆挟厚貲四散逃躲,或报应商役,或避人拏讹,或改面事人。”
《國語辭典》:拿讹头(拿訛頭)  拼音:ná é tou
以他人隐私敲诈财物。《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这不是借银子,这是来拿讹头,耍诈几两银子的意思。」也作「拿囮头」。
《漢語大詞典》:拿囮头(拿囮頭)
见“ 拿讹头 ”。
《漢語大詞典》:拿讹头(拏訛頭)
讹诈作奸者的钱财。 明 顾炎武 日知录·讹:“ 泰昌 元年八月,御史 张泼 言:‘京师姧宄丛集,游手成羣,有谓之把棍者,有谓之拏讹头者。’”原注:“侦知一人作姧,则尾随其后陷人於罪,从而吓诈金钱,谓之拏讹头。”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拏讹头:“伺人作奸从而吓诈取财,俗谓之拏讹头。”亦省作“ 拏讹 ”。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逆贤羽翼纪略:“而管家 娄允德 ……及心腹家人 李培 等,皆挟厚貲四散逃躲,或报应商役,或避人拏讹,或改面事人。”
《國語辭典》:拿讹头(拿訛頭)  拼音:ná é tou
以他人隐私敲诈财物。《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这不是借银子,这是来拿讹头,耍诈几两银子的意思。」也作「拿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