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幞头(幞頭,襆頭)
古代一种头巾。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项,故称“四脚”或“折上巾”。至 北周 武帝 时裁出脚后幞发,始名“幞头”。初用软帛垂脚, 隋 始以桐木为骨子, 唐 方以罗代缯。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 五代 渐变平直。 宋 制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等式样。惟直脚为贵贱通服,皇帝或服上曲。参阅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巾幞》、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宋史·舆服志五》、 明 王圻 《三才图会·衣服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幞》。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即唤 桂心 ,并呼 芍药 ,与少府脱鞾履、叠袍衣,阁幞头,掛腰带。”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偏带儿是犀角,幞头儿是乌纱。”《儒林外史》第四二回:“ 应天府 尹大人 戴着幞头,穿着蟒袍,行过了礼。”
襆頭:即幞头。古代包头软巾,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也称四脚、折上巾。《隋书·礼仪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后襆髮,俗人谓之襆头。”《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楚王 希范 ﹞作九龙殿,刻沉香为八龙,饰以金宝,长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 居其中,自为一龙,其襆头脚长丈餘,以象龙角。”参见“ 幞头 ”。
襆頭:即幞头。古代包头软巾,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也称四脚、折上巾。《隋书·礼仪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后襆髮,俗人谓之襆头。”《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楚王 希范 ﹞作九龙殿,刻沉香为八龙,饰以金宝,长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 居其中,自为一龙,其襆头脚长丈餘,以象龙角。”参见“ 幞头 ”。
《骈字类编》:九头(九头)
宋 梅尧臣 淮阴 山夔一足走,妖鸟九头鸣。
《國語辭典》:头皮(頭皮) 拼音:tóu pí
1.头部的皮肤。《红楼梦》第六三回:「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当中分大顶。」
2.头皮表面脱落下来的屑。
3.头。《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您将三十贯与他去,便从断送了他头皮,使他无归路也!」
2.头皮表面脱落下来的屑。
3.头。《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您将三十贯与他去,便从断送了他头皮,使他无归路也!」
《漢語大詞典》:老头皮(老頭皮)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 真宗 东封,访天下隐者,得 杞 人 杨朴 ,能为诗。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 朴 言:‘独臣妻有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后以“老头皮”为年老男子的戏称。 宋 辛弃疾 《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词:“记得 瓢泉 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驀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之一:“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國語辭典》:为头(為頭) 拼音:wéi tóu
1.刚才、先前。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一宗文卷我为头看过,压在文卷底下,怎生又在这上头。」《水浒传》第一回:「为头上至半山里,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
2.从头、开始。金。段克己 〈鹧鸪天。古狱干将未遇雷〉词:「便从今日为头数,比到春归醉几回。」
3.居首、领头。《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为头一个壮士,身长八尺,腰大十围。」《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为头的叫做马绶,一个叫做福兴。」也作「为首」。
2.从头、开始。金。段克己 〈鹧鸪天。古狱干将未遇雷〉词:「便从今日为头数,比到春归醉几回。」
3.居首、领头。《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为头一个壮士,身长八尺,腰大十围。」《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为头的叫做马绶,一个叫做福兴。」也作「为首」。
《漢語大詞典》:三头(三頭)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士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2.农历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赡。注:「阴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3.习俗上,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为「三元」。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4.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连中三元」。
5.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为「三官」。
6.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为「三元」。
2.农历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赡。注:「阴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3.习俗上,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为「三元」。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4.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连中三元」。
5.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为「三官」。
6.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为「三元」。
《漢語大詞典》:鹤头(鶴頭)
(1).书法笔法名。 唐 王履贞 《太学壁经赋》:“垂露悬鍼,鹤头蚊足,酌前修之楷模,为后来之轨躅。”
(2).诏书。古时征辟贤士的诏书用鹤头书体写。 清 沈皞日 《庆清朝·赠别黄俞邰用张玉旧韵》词:“柳暗鶯帘,雨飞花幔,鹤头催渡 桑乾 。”
(3).指鹤嘴锄。 清 郭麟 《买陂塘·题种水图用原韵》词:“随身但有閒渔具,那用鹤头鸦觜?”参见“ 鹤嘴锄 ”。
(2).诏书。古时征辟贤士的诏书用鹤头书体写。 清 沈皞日 《庆清朝·赠别黄俞邰用张玉旧韵》词:“柳暗鶯帘,雨飞花幔,鹤头催渡 桑乾 。”
(3).指鹤嘴锄。 清 郭麟 《买陂塘·题种水图用原韵》词:“随身但有閒渔具,那用鹤头鸦觜?”参见“ 鹤嘴锄 ”。
《漢語大詞典》:鸭头绿(鴨頭緑)
(1).绿色。 唐 李白 《襄阳歌》:“遥看 汉水 鸭头緑,恰似葡萄初醱醅。” 王琦 注:“ 师古 《急就篇》注:‘春草,鸡翘、鳧翁,皆谓染采而色似之,若今染家言鸭头緑、翠毛碧云。’” 宋 苏轼 《次韵王巩独眠》:“何人吹断参差竹, 泗水 茫茫鸭头緑。”《全元散曲·满庭芳》:“鸭头緑一江浪花,鱼尾红几缕残霞。”
(2).砚石名。 唐 临洮郡 洮河 ,产洮砚,温润而色绿,故称。 宋 黄庭坚 《刘晦叔洮河绿石研》诗:“久闻 岷 右鸭头緑,可磨 桂溪 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3).词牌名。《词谱》卷三七:“《多丽》,一名《鸭头緑》, 周格非 词,名《陇头泉》。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2).砚石名。 唐 临洮郡 洮河 ,产洮砚,温润而色绿,故称。 宋 黄庭坚 《刘晦叔洮河绿石研》诗:“久闻 岷 右鸭头緑,可磨 桂溪 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3).词牌名。《词谱》卷三七:“《多丽》,一名《鸭头緑》, 周格非 词,名《陇头泉》。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