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头风(頭風)  拼音:tóu fēng
病名。因风寒侵入头部经络,或因痰涎风火,阻碍经络,以致气血壅滞所致。头痛的症状往往日久不瘉,时发时止,甚至一触即发,有的患者更可兼见目眩的症状。《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方患头风,卧病在床。」
《國語辭典》:疾首  拼音:jí shǒu
因心中有所憎恨而至于头痛。比喻痛恨之极。《诗经。小雅。小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
《漢語大詞典》:首疾
指因思念引起的头痛。《诗·卫风·伯兮》:“愿言思 伯 ,甘心首疾。” 郑玄 笺:“我忧思以生首疾。” 南朝 宋 鲍照 《怀远人》诗:“思君成首疾,欲息眉不伸。” 南朝 梁 何逊 《刘博士江丞朱从事同顾不值》诗:“心期不会面,怀之成首疾。”
分類:思念头痛
《国语辞典》:脑袋疼(脑袋疼)  拼音:nǎo dai téng
1.头痛。
2.伤脑筋。如:「他是个令人脑袋疼的人物。」
分类:头痛
《國語辭典》:头痛(頭痛)  拼音:tóu tòng
1.头部疼痛。《文明小史》第八回:「那知竟为寒气所感,次日头痛发热,生起病来。」也作「头疼」。
2.令人感到烦恼或讨厌。如:「这个人生性油嘴滑舌的,小心别上他的当,不然将来够你头痛的了。」也作「头疼」。
《漢語大詞典》:湿热(濕熱)
(1).潮湿闷热。 茅盾 《追求》三:“空间是重淀淀的铅色,湿热的南风时时吹来。”
(2).中医称温病的一种。表现为发热、头痛、身重而痛、腹满少食、小便短赤而黄、舌苔黄腻等。
《漢語大詞典》:痟首
头痛病。周礼·天官·疾医:“春时有痟首疾。” 孙诒让 正义:“云‘春时有痟首疾’者,谓春气不和,民感其气,则为痟痛而在首也。” 南朝 梁简文帝 《劝医论》:“故疟寒痟首,致毙不同;伐性烂肠,摧年匪一。” 明 宋濂 《送戴原礼还浦阳序》:“视万民四时之病,春之痟首,夏之痒疥,秋之疟寒,冬之嗽欬,二气皆分而治之。”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今疾病见古书:“周礼‘春时有痟首疾’,即説文之‘酸痟头痛’也。”
分類:头痛
《國語辭典》:发烦(發煩)  拼音:fā fán
感觉到烦躁。如:「这些事情乱七八糟的,真令人发烦。」
《漢語大詞典》:疠痟(癘痟)
疫病和头痛病。文选·左思〈蜀都赋〉:“芳追气邪,味蠲癘痟。” 刘逵 注:“癘气,不和之气也;痟,亦头病也。”
《漢語大詞典》:痟疾
(1).消渴病。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在 大梁 遭命不造,发痟疾而卒。” 唐 陆贽 《李澄赠司空制》:“痟疾攻中,痈疽发外。”参见“ 消疾 ”。
(2).头痛病。 宋 委心子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奚陟推案》:“ 陟 先有痟疾,加之热甚,茶不可待,躁闷颇极。”
《漢語大詞典》:消疾
(1).消渴病。后汉书·李通传:“﹝ 通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 李贤 注:“消,消中之疾也。”参见“ 消渴 ”。
(2).消除疾病。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肴馔》:“并抗吻以除烦,永咀牙而消疾。” 北周 庾信 《温汤碑》:“岂若醴泉消疾,闻乎 建武 之朝。” 倪璠 注引后汉书:“ 光武 中元 元年夏,京师醴泉涌出,饮者固疾皆愈。”
《漢語大詞典》:厥逆
(1).中医学病症名。指手足厥冷。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下利清榖,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絶。”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
(2).中医学病症名。指胸腹剧痛,两足暴冷,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的病症。参阅《灵枢·癫狂》
(3).中医学病症名。指久久头痛的一种。参阅《素问·奇病论》
《漢語大詞典》:扎脑子
感到头痛。例如:这些话我听着实在扎脑子。——西虹《家》
分類:到头头痛
《國語辭典》:太阳膏(太陽膏)  拼音:tài yáng gāo
贴在太阳穴上的膏药,用于治疗头痛。
《国语辞典》:羊毛疔  拼音:yáng máo dīng
病名。患者有头痛、寒热似伤寒的症状,胸部、背部有红点,以针刺破,可取出形似羊毛之物。发病很急,严重时将导致死亡。
《国语辞典》:风热感冒(风热感冒)  拼音:fēng rè gǎn mào
因受到风热邪气而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微恶风寒、自汗、鼻塞无涕、咽喉肿痛、咳嗽、痰稠黄、口渴、舌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等,都称为「风热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