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8
典故
1
词典
2
分类词汇
5
分类词汇
牛具
函牛
十角
特牛
两骑牛
《漢語大詞典》:
牛具
(1).耕牛和农具。
《
宋史·庄夏传
》
:“时流民来归, 夏 言:‘ 荆 、 襄 、两 淮 多不耕之田,计口授地,贷以屋庐牛具。’”
《
元史·世祖纪十
》
:“以 别速带 逃军七百餘人付 安西王 屯田,给以牛具。”
(2). 金 赋税单位,一耒加三头牛为一具。
《
金史·食货志二
》
:“牛头税,即牛具税, 猛安 、 谋克 部 女直 户所输之税也。其制每耒牛三头为一具,限民口二十五受田四顷田亩有奇,岁输粟大约不过一石……四年,詔内地诸路,每牛一具赋粟五斗,为定制。”
《
金史·食货志二
》
:“八月,尚书省奏,推排定 猛安 、 谋克 户口、田亩、牛具之数。”
分類:
耕牛
赋税
农具
税单
头牛
一具
《漢語大詞典》:
函牛
谓能容纳一头牛,指大鼎。 唐
骆宾王
《上瑕丘韦明府启》
:“虽则尘飞 范 甑,垂银有结授之华;而乃调理 宓 絃,烹鸡屈函牛之量。” 宋
苏轼
《次韵周穜惠石铫》
:“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 宋
陆游
《自嘲》
诗:“正得虚名真画饼,元非大器愧函牛。”参见“ 函牛之鼎 ”。
分類:
容纳
一头
头牛
《漢語大詞典》:
函牛之鼎
大鼎。
《淮南子·诠言训》
:“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 高诱 注:“函牛,受一牛之鼎也。”
《后汉书·刘陶传》
:“其危犹举函牛之鼎,絓纤枯之末,诗人所以眷然顾之,潸焉出涕者也。” 李贤 注:“函牛之鼎谓大鼎也。” 三国 魏
刘劭
《
人物志·材能
》
:“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亦省作“ 函牛鼎 ”。 宋
梅尧臣
《依韵自和送诗寄潘歙州》
:“源流本慷慨,吐论皆经邦。量犹函牛鼎,吾徒媿罌缸。”
《漢語大詞典》:
十角
(1). 汉 代 南匈奴 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渐将王等十种贵爵的总称。亦指属于“十角”的王公贵臣。
《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
》
:“命 竇宪 、 耿夔 之徒,前后并进……遂破龙祠,焚罽幕,阬十角,梏閼氏,铭功封石,倡呼而还。”参阅
《
后汉书·南匈奴传
》
。
(2).代称两头牛。“十角”为十二蹄角之省,古计牛四蹄两角为一头,合计有零数即取成数。 唐
陆龟蒙
《放牛歌》
:“江草秋穷似秋牛,十角 吴 牛放江岸。” 金
元好问
《两山行记》
:“ 吴 牛买十角,溪田耕半顷。”参阅
《
史记·货殖列传
》
、 清 郝懿行
《证俗文》
卷七。
分類:
两头
头牛
南匈奴
右贤
贤王
谷蠡王
四蹄
两角
一头
十种
《漢語大詞典》:
特牛
(1).一头牛。
《
国语·楚语下
》
:“诸侯举以特牛,祀以太牢;卿举以少牢,祀以特牛。” 韦昭 注:“特,一也。”
《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
》
:“又故事以特牛祠大父母, 戴侯 、 敬侯 皆得蒙恩以太牢祠。”
(2).公牛。
《楚辞·天问》
“焉得夫朴牛” 洪兴祖 补注引
《
说文
》
:“特牛,牛父也。”
《
隋书·礼仪志一
》
:“正月上辛行事,用一特牛,祀天皇上帝之神於其上。”
《
宋书·礼志三
》
:“帝将东廵,以大军当出,使太常以一特牛告祠南郊。”
分類:
一头
公牛
头牛
《漢語大詞典》:
两骑牛(兩騎牛)
一个人骑两头牛,比喻同时依附对立的两方。
《大马扁》
第九回:“这保国二字是很阔大的,不知是保 中国 还是保 清国 ,惟对着 满 人就説是保 清国 ,若对 汉 人就説是保 中国 不保 大清 这等宗旨,正像俗语説的两骑牛。”
分類:
个人
两头
头牛
同时
依附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