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24,分49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失伍
失伦
失错
疏失
失体
打失
半失
乖失
马失
废失
失匕
失误
失壮
五失
四失
《漢語大詞典》:失伍
谓失其行伍,掉队。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之 平陆 ,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赵岐 注:“失其行伍。”
分類:行伍
《漢語大詞典》:失伦(失倫)
谓失去应有的条理次序。 明 宋濂 《〈丹崖集〉序》:“近代之文予见之伙矣。大风扬沙而五色为之昏昧,繁音嘈杂而五声为之失伦,求其如 处敬 者抑何其鲜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惟未定藳,目録乃其手编,开卷《木犀酱赋》,乡邦土产,取冠全编……其编次殊为失伦。”
《國語辭典》:失错(失錯)  拼音:shī cuò
失误、差错。元。高文秀《渑池会。楔子》:「据著我说,玉璧不当与他,倘有失错,悔之晚矣。」《红楼梦》第四一回:「那刘姥姥惊醒,睁眼见了袭人,连忙爬起来道:『姑娘,我失错了。』」
分類:差错失措
《國語辭典》:疏失  拼音:shū shī
1.疏忽缺失。《三国演义》第一六回:「玄德恐有疏失,急鸣金收军入城。」《儒林外史》第五一回:「那苗镇台疏失了海防,被抚台参拿了。」
2.疏远不相晤面。《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自从学生进京后,彼此就疏失了。」
《漢語大詞典》:失体(失體)
(1).不合体裁或标准。魏书·刘仁之传:“﹝ 仁之 ﹞性好文字,吏书失体,便加鞭挞,言韵微讹,亦见捶楚。” 金 王若虚 《文辨四》:“凡人作文字,其他皆得自由,惟史书实録、制誥王言,决不可失体。”
(2).有失体统。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高宗 曰:‘前此朝士,若乘马驰骋,必以为失体。’”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旧制一废难复:“至于吏部选君,见都察院不肯行跪礼,而五部尚书至吏部,反揖四司郎官,最为失体。至 嘉靖 末年, 张永明 为都御史,始正之。”
《漢語大詞典》:打失
丢失,遗失。 艾芜 《我的青年时代》三:“好好收着,不要打失哪,这是要报上去的。” 艾芜 《端阳节》四:“ 王团总 恍惚觉出打失了什么可爱的东西一样,停住了足。”
分類:丢失遗失
《骈字类编》:半失
宋史选举志见半刺下
《漢語大詞典》:乖失
(1).违逆;违背。宋书·袁淑传:“ 刘湛 , 淑 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 淑 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北史·魏收传:“其后镇将刺史,乖失人和,羣 氐 作梗,遂为边患。”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 蔡雄 ……谓士卒曰:‘汝曹不欲南行,任自归北,何用喧悖,乖失军礼!’”
(2).差错;过失。宋书·律历志下:“分至乖失,则节闰非正;宿度违天,则伺察无準。”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爰及近代,史臣所书,求其乖失,亦往往而有。”旧唐书·忠义传下·贾直言:“ 悟 纤微乖失, 直言 必尽理箴规,以是美誉日闻於朝。”
《骈字类编》:马失(马失)
闻见前录太祖猎近郊所御马失帝跃以下且曰吾能服天下矣一马独不驯耶即以佩刀刺之既而悔曰吾为天子数出游猎马失又杀之其过矣自此终身不复猎
《漢語大詞典》:废失(廢失)
(1).废弛缺失。《后汉书·明帝纪》:“朕承大运,继体守文,不知稼穡之艰难,惧有废失。”
(2).废弃衰亡。 清 顾炎武 《书吴潘二子事》:“国初人朴厚,不敢言朝廷事,而史学因以废失。”
《漢語大詞典》:失匕
见“ 失匕箸 ”。
《漢語大詞典》:失匕箸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 曹公 从容谓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数也。’ 先主 方食,失匕箸。”谓因受惊而失落手中的餐具。后称受惊失措为“失箸”、“失匕”。 宋 苏轼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 宋 苏轼 《曹既见和复次韵》:“谁令妄惊怪,失匕号万窍。”
《國語辭典》:失误(失誤)  拼音:shī wù
1.错误、差错。《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怀王刘揖》:「更审考清问,著不然之效,定失误之法,而反命于下吏。」《红楼梦》第一四回:「争奈事情繁,一时去了恐有些失误,惹人笑话。」
2.疏忽、延误。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他则道官身休失误,启口无词。」《水浒传》第三九回:「兄弟小心,不要贪酒,失误了哥哥饮食!」
《韵府拾遗 漾韵》:失壮(失壮)
易大壮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注不失其壮故得贞吉而悔亡也已得其壮而上阴不罔已路故藩决不羸也
《骈字类编》:五失
小学绀珠五失一自求安逸靡甘澹薄二不知儒术不悦古道三胜已者厌佞已者悦四崇好优游耽嗜曲蘖五急于名官昵近权要
《漢語大詞典》:四失
学习上的四种过失。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郑玄 注:“失於多,谓才少者;失於寡,谓才多者;失於易,谓好问不识者;失於止,谓好思不问者。”
分類:学习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