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乌程人,字正夫。从胡瑗学《春秋》。瑗著《春秋辨要》,惟临所得为精。晚年好唐陆淳之学。以荐入官,历光禄寺丞,以著作佐郎致仕。有《春秋说》、《春秋通例》等。
全宋文·卷一○三一
朱临,字正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一说后迁浦阳(今浙江浦江)。皇祐元年进士及第,历宣德郎、守光禄寺丞、大理寺丞。年未四十即致仕里居,自号少翁。后迁殿中丞、著作佐郎。临少颖悟,从胡瑗学《春秋》。晚年好唐陆淳之学。著有《春秋统例》二十卷、《春秋私记》一卷、《春秋外传》十卷。见方勺《泊宅编》卷下、郑獬《郧溪集》卷二、葛胜仲《丹阳集》卷一三、《浦阳人物记》卷下、《吴兴备志》卷二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建邵武人,字介夫。仁宗嘉祐二年进士。除大理丞。每浩歌长啸,众目以为异人。有为元夕灯诗者,通云其词未壮,自为诗云:“秦楼十二玉梯横,紫府千门夜不扃。疑是嫦娥弄春色,彩云移下一天星。”可见其雄俊。
全宋诗
黄通,字介夫,邵武(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除大理寺丞。事见《邵阳扶雅诗集》卷一。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六三八
黄通,字介夫,邵武军邵武县(今福建邵武)人。庆历三年,以草泽召试舍人院,策三下,诏试大理评事。嘉皊二年登进士第,除大理丞。曾为郧乡尉。通工诗,每浩歌长啸,众目以为异人,有集三卷。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一之一六,《范文正集》卷二,《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万姓统谱》卷四七,《宋诗纪事》卷二二。
莫兼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九三八
莫兼,字达夫,皇祐中为泉州同安县令。见《达夫岩题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77 【介绍】: 宋范阳人,后迁河南,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以《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授之。妙悟神契,多所自得。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中,恒相从游。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而社会时在退化。卒谥康节。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全宋诗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先天象数之学著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为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第二十一卷。
全宋文·卷九八六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范阳(今河北涿州)人,随父徙共城(今河南辉县)。少为学坚苦刻厉。周游南北,从李之才受《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探赜索隐,多所自得,著书十馀万言行于世。后至洛,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中,雅敬之,为市园宅,遂岁时耕种,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嘉祐及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将作监主簿,补颍州团练推官,皆称疾不赴。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元祐中赐谥康节。著《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对问》及诗集《伊川击壤集》等。建立先天象数学,为宋代著名道学家。见程颢《邵尧夫先生墓志铭》(《明道集》卷四),《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2—1070 【介绍】: 宋杭州余杭人,字介夫。仁宗景祐进士。签书北京判官。提点陕西刑狱,请以大钱当二以止盗铸。知桂州,行饬武备,声震南交。知延州,时西夏毅宗李谅祚攻庆州,乃留其使,移牒问故,谅祚谢罪。后以龙图阁学士知成都,言青苗法不便,请罢四路使者,独置成都府一路。
全宋诗
陆诜(一○一二~一○七○),字介夫,馀杭(今浙江馀杭西南)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一)。签书北京判官,通判秦州。召判太常礼院、吏部南曹。嘉祐二年(一○五七)为提点开封县镇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五)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知桂州(同上书卷二○三)。历知延州、晋州、真定、成都府。神宗熙宁三年卒,年五十九。《宋史》卷三三二有传。
高良夫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七八
高良夫,仁宗朝人。庆历初,为太子中舍、通判延州,累官殿中丞、国子博士、金部、主客员外郎,历开封府判官、河北都转运使。至和中,迁主客郎中、益州路转运使。嘉祐初,除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迁司勋郎中。见《欧阳文忠公集》卷八○,《文恭集》卷一五、一八,《王华阳集》卷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八、一八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果州西充人,字通夫。好学嗜古。仁宗庆历中师石介于太学,被推为学长,同舍称“白衣御史”。尝请复古衣冠,又上书言赋文害道,被黜出太学,遂不复举进士。嘉祐中赐号“安逸处士”。
全宋诗
何群,字通夫,果州西充(今属四川)人。嗜古好学。仁宗庆历中师石介于太学,嘉祐中赐号安逸处士。《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全宋文·卷一一一九
何群,字通夫,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人。庆历中石介馆于家,使弟子推以为学长。群嗜古学,虽业进士,非其所好,乃刻意著书,同舍目为「白衣御史」。嘉祐四年,何剡表其行义,赐号安逸处士。所著有《何通夫遗稿》。《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同州合阳人,字太简。雷孝先子。隐居不仕。仁宗康定中,为枢密使杜衍所荐,以校书郎签书秦州观察判官。历知坊、简、雅州。时辰州蛮酋彭仕羲内寇,诸臣安抚不能定,命简夫往。至则督诸将进兵,筑明溪上下二寨,据其险要,拓取故省地码崖五百余里,仕羲内附。擢三司盐铁判官,以疾知虢、同二州,累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始起隐者,出入乘牛,冠铁冠,自号山长。既仕,自奉稍骄侈,里闾以“牛及铁冠安在”指笑之。
全宋诗
雷简夫,字太简,同州合阳(今陕西合阳)人。孝先子。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杜衍荐为校书郎、秦州观察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五)。历知坊、阆、雅州。嘉祐二年(一○五七)为辰、澧州安抚使(同上书卷一八六)。入为盐铁判官,出知虢、同二州,累迁职方员外郎。卒,年六十四。《东都事略》卷四三、《宋史》卷二七八有传。
全宋文·卷六六一
雷简夫,字太简,同州合阳(今陕西合阳)人,雷有终兄有邻之孙。初隐居不仕,康定中枢密使杜衍荐为校书郎、签书秦州观察判官,迁知坊州、阆州、雅州。累荐苏洵于当政。后以招抚辰州酋豪彭仕羲功,擢三司盐铁判官,以疾出知虢、同二州,累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卒。《宋史》卷二七八《雷德骧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虔州虔化人,字介夫。仁宗皇祐五年进士。从李觏学,与曾巩友善。学问淹贯,尝作《春秋传》,孙复见之,自叹不如。反对王安石变法,不愿附安石为官。后任镇江军书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3—1073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岩夫。萧谔从孙。仁宗庆历间进士。摄广州番禺令。侬智高围广州,注突围出募海滨壮士与战,破其众,擢知邕州。复擒智高母及二弟,募死士入大理取智高,函首归献。历荆南铃辖、泰州团练副使。熙宁初,知宁州、桂州,罢归道卒。
全宋诗
萧注(一○一三~一○七三),字岩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摄广州番禺令(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二)。皇祐四年(一○五二),破侬智高广州之围,擢礼宾副使(《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二之二三)、广南驻泊都监,知邕州。被劾免官,起为邠州都监。神宗熙宁初。知宁州。四年(一○七一),知桂州(《北宋经抚年表》卷五)。六年,罢归,卒于道,年六十一。《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全宋文·卷一○二九
萧注(一○一三——一○七三),字岩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磊落有大志,尤喜言兵。庆历六年进士,皇祐中摄广州番禺令。侬智高攻围州城,注自围中出,募得壮士二千人击破侬部。以功擢礼宾副使、广南驻泊都监,狄青以知邕州。又擒送智高母及弟,迁西上閤门使。在邕八年,密缮兵甲。嘉祐五年谏官论其所为不法,「为国生事」,贬为荆南钤辖,再责泰州团练副使、改镇南军节度副使。治平中,起为右监门将军、邠州钤辖。熙宁初知宁州,复閤门使。四年,知桂州。抚纳蛮众,得其欢心。六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三三四有传,又见隆庆《临江府志》卷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陈州宛丘人,字简夫。少好学,诗效白居易。真宗天禧三年进士。仁宗庆历元年任御史台推直官、秘书丞,八年为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光化军事。官至太常少卿。详于吏治。后归,优游林泉十六年。苏辙为宛丘博士,常与之游。与晏殊相知尤深。
全宋诗
李宗易(?~一○七五),字简夫,宛丘(今河南淮阳)人(清乾隆《襄阳府志》卷一八)。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进士(《范文正公集》卷一九《举李宗易向约堪任清要状》)。仁宗庆历间,以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光化军。神宗熙宁八年卒,有《少卿诗集》二十卷(《栾城后集》卷二一《李简夫少卿诗集引》),已佚。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贺州富川人,字达夫。仁宗时为御史,后弃官归。工诗,隐于豹山,邑人名其山曰隐山,岩曰潜德。
全宋诗
林通,字达夫,富川(今广西钟山)人。仁宗时官御史,旋弃官,归隐富川豹山。神宗元丰四年(一○八一),在豹山一岩中题刻“潜德”,岩遂以名。清光绪《广西富川志》卷一○有传。今录诗二首。
晁质夫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三年(1058)任兴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洪州分宁人,字亚父。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
全宋诗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为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为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为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乾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全宋文·卷一一一一
黄庶(一○一八——一○五八),字亚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庆历二年年二十五登进士乙科,为信州属吏。后丁父忧归山中。皇祐中,历京兆府、许州、青州幕职。官终大理寺丞、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年四十。庶工诗文,不蹈陈因,不作骈偶纤浓之词,「庭坚之学韩愈,实自庶先倡」(《四库提要》)。其事迹略见本集及《后山居士文集》卷一八《李夫人墓志铭》、《黄氏金字谍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86 【介绍】: 宋陕州夏县人,字君实。司马池子。少聪颖好学,以父荫为将作监主簿。仁宗宝元元年进士。累官知谏院、翰林学士、权御史中丞,复为翰林兼侍读学士。极力反对王安石所行新法,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由,数与安石、吕惠卿等辩论,因出知永兴军。神宗熙宁四年,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十五年,专修史书,绝口不论时事。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临朝,起为门下侍郎,拜左仆射,主持朝政。起用刘挚、范纯仁、范祖禹、吕大防等,悉除新法,恢复旧制。在相位八月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初编撰战国至秦二世历史为《通志》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改书名为《资治通鉴》,元丰七年成书。另有《温国文正公文集》、《稽古录》等。
全宋诗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为并州通判。召还为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为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谥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著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为底本,参校清乾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为一卷。
词学图录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主编《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存词三首,见《苕溪渔隐丛话》及《阳春白雪》。
全宋文·卷一一七二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宝元元年登进士甲科。历大理评事、国子监直讲,累迁开封府推官,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时仁宗未立嗣,数上疏谏言。英宗朝进龙图阁直学士,判吏部流内铨。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除御史中丞,权知审官院。王安石行新政,光持异议,与安石数论辩于帝前。由是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修《资治通鉴》,凡十五年。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召为门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力废新政。是年九月卒,年六十八,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有文集八十卷,《资治通鉴》三百二十四卷,《考异》三十卷,《通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涑水纪闻》十卷等,并注释《》、《孝经》、《老子》、《法言》、《太玄》等。见苏轼《司马文正公光行状》(《东坡集》卷三六),《宋史》卷三三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