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太阴(太陰)  拼音:tài yīn
1.鬼神居住的地方。《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选鬼神于太阴兮,登阊阖于玄阙。」《文选。曹植。洛神赋》:「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唐。李善。注:「太阴,众神所居之所。」
2.月球的别称。唐。杨烱〈盂兰盆赋〉:「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袅。」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一出:「吾乃嫦娥是也,本属太阴之主。」
3.经穴名。有阴气旺盛的意义。如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4.纯阴。《北史。卷九四。室韦列传》:「冬月穴居,以避太阴之气。」
《漢語大詞典》:太阴精(太陰精)
指月亮。古人以为月乃太阴之精。 唐 张祜 《中秋夜杭州玩月》诗:“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参见“ 太阴 ”。
分類:太阴
《國語辭典》:太阴(太陰)  拼音:tài yīn
1.鬼神居住的地方。《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选鬼神于太阴兮,登阊阖于玄阙。」《文选。曹植。洛神赋》:「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唐。李善。注:「太阴,众神所居之所。」
2.月球的别称。唐。杨烱〈盂兰盆赋〉:「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袅。」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一出:「吾乃嫦娥是也,本属太阴之主。」
3.经穴名。有阴气旺盛的意义。如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4.纯阴。《北史。卷九四。室韦列传》:「冬月穴居,以避太阴之气。」
《漢語大詞典》:太阴草(太陰草)
草名。即钩吻。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太阴之草,名曰鉤吻,不可食,入口立死。”
分類:草名钩吻
《國語辭典》:太阴历(太陰曆)  拼音:tài yīn lì
一种历法,简称为「阴历」。我国古称月球为「太阴」,故根据月相圆缺的周期而定的历法即称为「太阴历」。如回历属纯太阴历,与太阳位置毫无关系,因此没有闰月。我国自古流传至今的农历,虽然俗称为「阴历」,其实是以阳历为骨干,以阴历为附属的阴阳合历,所以,一年分成十二个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外,还有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的置闰问题,以使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太阳年相当,并符合自然节气。
《漢語大詞典》:太阴炼形(太陰鍊形)
道教谓使死者炼形于地下,爪发潜长,尸体如生,久之成道之术。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 贞元 中,有一家因打墙掘地,遇一石函。发之……忽有一人起於函,被白髮长丈餘,振衣而起,出门失所在。其家亦无他。前记之中,多言此事。盖道门太阴鍊形,日将满,人必露之。”太平广记卷六引 唐 无名氏《仙传拾遗·周隐遥》:“ 周隐遥 , 洞庭山 道士……尝居 焦山 中,学太阴鍊形之道,死於崖窟中。”
《国语辞典》:太阴之象(太阴之象)  拼音:tài yīn zhī xiàng
阴气的象徵。指月亮。《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国语辞典》:太阴病(太阴病)  拼音:tài yīn bìng
中医六经病症之一。属里虚寒證的开始阶段,其特点是不发热,常见腹满、呕吐、泄泻、口不渴、食不下,脉缓弱等症状。
《国语辞典》:太阴潮(太阴潮)  拼音:tài yīn cháo
海水受月球引力所产生的潮汐现象。
《国语辞典》:太阴星(太阴星)  拼音:tài yīn xīng
月亮。《红楼梦》第三一回:「怪道人都管著日头叫『太阳』呢!算命的管著月亮叫什么『太阴星』。」
分类:
《国语辞典》:太阴月(太阴月)  拼音:tài yīn yuè
以月球相位变化所制定的一个月。通常以接连两次朔的间隔为准,约二十九又二分之一日。
《分类字锦》:黑入太阴(黑入太阴)
杜甫 戏为双松图歌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
分类:
《國語辭典》:太岁(太歲)  拼音:tài suì
1.中国古代天文学上所假定的岁星。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并分别予以命名,而岁星(即木星)由西向东绕日运行,正好十二年一周,因此古人以岁星所在的部分为岁名,但岁星的运行方向与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正好相反,为避免不便,古代的天文学家便设想出一个与真岁星运行方向相反的假岁星,称之为「太岁」。
2.术数用语。指太岁之神,命学上以太岁为百神之主,尊贵不可犯,其所在方位不宜兴造、移徙、嫁娶,犯者必凶。汉。王𠘺《论衡。难岁》:「假令太岁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也称为「青龙」。
3.比喻凶恶的人。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水浒传》第二六回:「这番萧墙祸起了!这个太岁归来,怎肯干休!」
《國語辭典》:五阴(五陰)  拼音:wǔ yīn
佛教用语。阴是堆、积聚的意思。佛教称构成人或其他众生的五堆成分为「五阴」。分别为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其中除色阴外,其馀皆属精神层面。色指组成身体的物质,受指感觉,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识指认识分别作用。由于每一种阴,都是由许多分子积聚而成,故称为「阴」。《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乐观五阴如怨贼。」也称为「五蕴」。
《國語辭典》:五蕴(五蘊)  拼音:wǔ yùn
佛教用语。梵语pañca-skandha的意译。蕴为堆、积聚的意思。佛教称构成人或其他众生的五堆成分为「五蕴」。分别为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其中除色蕴之外,其馀皆属精神层面。色指组成身体的物质,受指感觉,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识指认识分别作用。由于每一种蕴,都是由许多分子积聚而成,故称为「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也译作「五阴」。
《國語辭典》:土气(土氣)  拼音:tǔ qì
1.地气。《国语。周语上》:「古者,太史顺时覛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上》:「土气不养,稼穑不成者也。」
2.形容人的穿著、言行不合时尚,与「土里土气」同。如:「他的装扮虽然土气,观念却是十分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