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高察(1534年—?年),字惟哲,号太湖,四川成都府内江县人,民籍。正月十七日生,行三,治《诗经》,由府学附学生中式壬子科(1552年)四川乡试第五十六名举人,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三甲第一百四十五名进士。工部观政,授直隶浚县知县,三十九年复除南乐县,四十一年升刑部主事,四十四年调吏部,四十五年升员外,隆庆元年(1567年)升郎中,三年正月升河南布政司右参政,五年十二月升广西按察使,万历元年(1573年)十月升本省右布政,三年十月升左布政。
《漢語大詞典》:木渎(木瀆)
镇名。在今 江苏 吴县 西南。地近 太湖 口,渡 太湖 者皆取道于此。 明 嘉靖 三十四年 明 军民追击 倭 寇,歼于此处。旧设 木渎 司,管 木渎 、 横塘 、 新郭 三镇。 清 设县丞驻此。 明 冯梦龙 山歌·烧香娘娘:“船一摇摇到 木瀆 。”
《國語辭典》:太湖石  拼音:tài hú shí
石灰岩溶蚀形成的岩石,因多孔隙与皱纹,用以造假山装饰亭园。江苏太湖所产最有名。
《漢語大詞典》:销夏湾(銷夏灣)
地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 太湖 中 洞庭西山 之麓,绕山十馀里,寒气逼人。相传为 吴王 避暑处,故名。 唐 皮日休 《太湖诗·销夏湾》:“当中数十顷,别如一天池。号为 销夏湾 ,此名无所私。”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卷十八:“ 销夏湾 ,在 太湖 洞庭西山 之 趾山 ,十餘里绕之。旧传 吴王 避暑处。周迴湖水一湾,冰﹝水﹞色澄彻,寒光逼人,真可销夏也。”
《国语辞典》:吴淞江(吴淞江)  拼音:wú sōng jiāng
河川名。位于江苏省境,源出太湖,经上海,合黄浦江入海,江口称为「吴淞口」,扼长江咽喉,为江防要地,是苏州至上海的水运要道。也称为「苏州河」。
《漢語大詞典》:鼋头渚(黿頭渚)
太湖 游览胜地之一。在 江苏省 无锡市 西南 太湖 中。是 南犊山 西端突入湖中的半岛,形如鼋头,故名。有 长春桥 、 诵芬堂 、 飞云阁 等名胜。园林布局,依山傍水,别具一格。是观赏 太湖 的最佳处。亦省称“ 黿头 ”。 郭沫若 《访无锡》诗之一:“ 太湖 佳絶处,毕竟在 黿头 。”
《国语辞典》:宜兴县(宜兴县)  拼音:yí xīng xiàn
县名。在江苏省南部,东濒太湖。旧为宜兴、荆溪二县。制陶历史悠久,素有陶都之称。
《漢語大詞典》:毛公坛(毛公壇)
太湖 古迹名。 唐 白居易 《毛公坛》诗:“ 毛公坛 上片云閒,得道何年去不还。”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古迹二:“ 毛公坛 即 毛公坛福地 ,在 洞庭山 中, 汉 刘根 得道处也。 根 既仙,身生緑毛,人或见之,故名 毛公 。今有石坛在观旁,犹 汉 物也。”
分類:太湖古迹
《漢語大詞典》:震湖
即 太湖 。 太湖 古称 震泽 ,故称。云笈七籤卷三引《灵宝略纪》:“ 孔子 愀然不答。良久乃言曰:‘ 丘 闻童謡云: 吴王 出游观 震湖 , 龙威丈人 山隐居,北上 包山 入灵墟,乃入 洞庭 窃《禹书》。’”
分類:太湖震泽
《國語辭典》:雷堆  拼音:léi duī
累赘、笨重。《西游记》第三○回:「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
《国语辞典》:湖州市  拼音:hú zhōu shì
城市名。位于浙江省北部、太湖南岸。以丝绸业为主要工业,工艺品以湖笔、羽扇最为著名。盛产稻米、湖羊和淡水鱼等,湖州肉粽为其名产。内河航道直通杭嘉湖各地及上海、苏南一带。名胜古迹有飞英塔、铁佛寺等。
《国语辞典》:湖羊  拼音:hú yáng
一种优良的绵羊品种。产于湖州地区及太湖邻近各县。公母皆无角,毛白色,羔皮柔软。
《漢語大詞典》:辑里丝(輯里絲)
也称七里丝。产于 太湖 流域 浙江省 湖州市 南浔镇 、 江苏省 吴江县 震泽镇 一带。因原产地为 南浔镇 附近的 辑里 (又名 七里 ),故名。系将土丝加工整理而成的丝绞。在机械缫丝尚未盛行时,曾畅销国内外。
《漢語大詞典》:时里白(時裏白)
白鱼的别称。 太湖 白鱼素称鱼中之冠,每年夏至后尤盛,称“时里白”。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水族·白鱼:“太白鱼冠天下,梅后最盛,谓之时里白。”
《國語辭典》:三江五湖  拼音:sān jiāng wǔ hú
泛指江河湖泊。宋。孔武仲〈瓜步阻风〉诗:「三江五湖历已尽,势合平夷反龃龉。」《西游记》第四二回:「这一时间,转过了三江五湖、八海四渎、溪源潭洞之间,共借了一海水在里面。」
《國語辭典》:三江  拼音:sān jiāng
1.江苏、江西、安徽三省的合称。
2.四川岷江、涪江、沱江的合称。
3.广西黔江、郁江、桂江的合称。
4.浙江吴江、钱塘江、浦阳江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