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太史伯 朝代:西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时人。周太史。曾为郑桓公分析当时形势,选择封地。
史伯 朝代:西周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称太史伯。西周末人。幽王时太史。郑桓公任周司徒,见王室多故,问史伯何处可逃死。史伯教以济、洛、河、颍之间。郑桓公从之。又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之说,以金木水火土五行解释百物之起源。

人物简介

简介
太史儋,战国初期人,道家学派的代表。曾出任周朝太史,故称“太史儋”或“周太史儋”。司马迁在其《史记》中曾怀疑太史儋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太史嬓。战国时齐国莒县人。齐湣王被淖齿所杀,湣王子法章变姓名为太史敫家佣。敫女奇法章状貌,窃衣食之,并私与通。后淖齿被杀,法章被立为齐襄王,迎敫女为王后。太史敫以其女不媒而自嫁,终身不与见。王后亦不以不睹而失人子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10 【介绍】: 西汉夏阳人。秦蜀守司马错八世孙。曾从唐都学天文,向杨何学《》,习道论于黄生。武帝建元、元封间为太史令。元封元年,举行封禅大典,谈留滞周南,未能参与,发愤而卒。生前拟撰写史书,未成,因嘱其子司马迁继承其业,终于完成《太史公书》(即《史记》)。有《论六家要指》,评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推崇汉初黄老之学。
全汉文·卷二十六
谈,河内人。建元中为太史令。元封初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45或前135—? 【介绍】: 西汉左冯翊夏阳人,字子长。司马谈子。早年游历遍及南北。初任郎中。曾奉使巴、蜀、邛、笮、昆明等地,并随武帝巡游诸名山大川,重要都邑。元封三年,继父任为太史令,得博览皇室秘书。太初元年,参与历法改革,与唐都、落下闳等制订《太初历》。又继父遗志,开始撰史。天汉二年,李陵降匈奴,迁为之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辑理金匮石室之文献,写成《太史公书》(即《史记》),是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对后世史学、文学均有深远影响。
全汉文·卷二十六
迁字子长,谈子。元封中为太史令。天汉中坐罪宫刑,后为中书令。有《史记》一百三十卷,《集》一卷。
太史慈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206 【介绍】: 三国吴东莱黄人,字子义。善射,弦不虚发。汉末避祸辽东。北海相孔融奇之。后融为黄巾所围,慈突围,说刘备以援兵解围。又从刘繇,称丹阳太守,为山越所附。后归孙策,拜折冲中郎将。刘磐为寇,慈为建昌都尉,拒之。孙权委以南方之事。
《漢語大詞典》:盲左
春秋 鲁 太史 左丘明 的代称。 左 双目失明,故称。 清 龚自珍 《辨仙行》:“侧闻盲 左 位颇尊, 姬 孔 而降三不湮。”参阅 清 凌藻扬 《蠡酌编·左传之左别解》
《国语辞典》:左丘明  拼音:zuǒ qiū míng
人名。春秋鲁国的太史。孔子作《春秋》,左丘明述夫子之志,依据春秋而作传,名《左氏春秋》,又作《国语》。或谓左丘明为孔子以前的贤人。
《漢語大詞典》:进历(進曆)
谓封建时代岁将终时,太史进奏新历。太平广记卷一六三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唐国闰:“先是司天监 胡秀林 进历,移闰在丙戌年正月,有 向隐君 亦进历,用宣明法,闰乙酉年十二月。” 元 柯九思 《宫词》之十三:“太史院官新进历,榻前一一赐诸王。”自注:“每岁日南至,太史进来岁历日。”明史·职官志三:“通事舍人典东宫朝謁、辞见之礼,承令劳问之事,凡廷臣朝贺、进笺、进春、进历於太子,则引入而举案。”
《國語辭典》:畴官(疇官)  拼音:chóu guān
官位世袭。《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虽父子畴官,世世相传,其精微深妙,多所遗失。」
《漢語大詞典》:三左
指 周朝 六卿中的太史、太祝、太卜。因常在王左,故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三节:“六卿经常在王的左右,所以在青铜器铭文里简称为‘三左三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
《國語辭典》:籀诵(籀誦)  拼音:zhòu sòng
周宣王时的太史籀与黄帝的史官沮诵二人的合称,为古代篆书之祖。
《漢語大詞典》:伎术官(伎術官)
指医官、太史官等有某种技艺或术数的官吏。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爵禄:“伎术官服色:医官、并太史官,谓之文官头,武官尾,盖初入仕著緑,及格则换紫,并红鞓带,又及和安春官大夫,则或特转之类,而医官又有特赐金带者。”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九月,己巳,詔:‘伎术官自今不得如 京 朝官用考课迁陟。’”
《国语辞典》:史籀篇  拼音:shǐ zhòu piān
书名。相传为周宣王太史籀所撰。一说为春秋战国间秦人所作。十五篇。为古代字书。字体与石鼓文及春秋时代的秦系金文相同,为周代史官教学童识字的课本。今仅存说文所引史篇及所录籀文二百二十三字。王国维有《史籀篇叙录》、《史籀篇疏證》。也称为「史篇」、「史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