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留滞周南
 
周南滞
 
周南太史公
 
周南客
 
太史南留

相关人物
司马谈
 
司马迁


《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张晏注:「自陕已东,皆周南之地也。」

例句

尉佗虽北拜,太史尚南留。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杜甫 寄韩谏议

叶县郎官宰,周南太史公。 杜甫 敬简王明府

回首周南客,驱驰魏阙心。 杜甫 晴二首

周南留滞称遗老,汉上羸残号半人。 白居易 咏身

《國語辭典》:太史  拼音:tài shǐ
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秦汉称为「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转归著作郎,太史则专掌历法。隋改为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则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为钦天监,修史之职则归于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
《國語辭典》:太史公  拼音:tài shǐ gōng
1.职官名。汉武帝置,位在丞相之上。《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南朝宋。裴骃。集解引如淳曰:「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迁死后,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
2.汉司马谈为太史令,其子司马迁继任,皆称「太史公」。《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唐。司马贞。索隐:「案《茂陵书》,谈以太史丞为太史令,则『公』者,迁所著书尊其父云『公』也。然称『太史公』皆迁称述其父所作,其实亦迁之词。」宋。辛弃疾 沁园春。叠嶂西驰词:「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漢語大詞典》:太史氏
史官。 唐 韩愈 《送杨少尹序》:“不知 杨侯 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而太史氏又能大张其事,为传继二 疏 踪跡否?” 宋 梅尧臣 《同梅二十五饮永叔家观所钞集近事刘敞》诗:“观书太史氏,全性市门翁。”
分類:史官
《國語辭典》:太史令  拼音:tài shǐ lìng
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象历法。参见「太史」条。
《漢語大詞典》:太史简(太史簡)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 齐 崔杼 弑其君 庄公 ,“太史书曰:‘ 崔杼 弑其君。’ 崔子 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 南史氏 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后因以“太史简”为史官临难不苟,敢于秉笔直书的典实。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在 齐 太史简,在 晋 董狐 笔。”
分類:史官
《分类字锦》:太史顺时(太史顺时)
国语:古者太史顺时茧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分类:藉田
《分类字锦》:太史簪笔(太史簪笔)
裴逵 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诗 太史新簪笔,高台纪彩云。
分类:冬至
《分类字锦》:太史占星
沈佺期 扈从出长安应制诗 太史占星应,春官奏日同。
分类:省方
《漢語大詞典》:旧史氏(舊史氏)
即太史。原为史官,兼掌星历, 魏 晋 以后,专掌星历占候。《文选·张衡〈西京赋〉》:“有 凭虚公子 者,心奓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 薛综 注:“旧史,太史掌图典者也。”
《國語辭典》:典礼(典禮)  拼音:diǎn lǐ
1.公开且庄重的仪式。如:「每年元旦,总统府前都会举行升旗典礼。」
2.典法礼仪。《易经。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文选。曹植。七启八首之八》:「赞典礼于辟雍,讲文德于明堂。」
3.职官名。掌管礼仪,清末有典礼院,由礼部改设。
《国语辞典》:左传(左传)  拼音:zuǒ zhuàn
书名。春秋鲁太史左丘明撰。西汉刘歆始引传文解释春秋经义,列为春秋三传之一,初与春秋分行,晋杜预乃附于经,唐孔颖达作正义。也称为「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国语辞典》:史籀  拼音:shǐ zhòu
1.周宣王的太史。名籀,姓氏不详,故称为「史籀」。也称为「太史籀」。
2.史籀篇的简称。参见「史籀篇」条。
《漢語大詞典》:二史
(1).左史与右史。 汉 荀悦 申鉴·时事:“朝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记动。”
(2).太史与国史。自 东汉 ,史官与历官始分为二职,以后历代相沿,惟 辽 设国史馆,合二职为一。辽史·历象志下:“古者太史掌正岁年以敍事,国史以事繫日,以日、月、时繫年。时月不正,则敍事不一,故二史合为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