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太一  拼音:tài yī
1.宇宙万物的本源。《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万物所出,造于太一。」也作「大一」。
2.神仙。即天帝。《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文选。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也作「泰一」。
3.山名。在陕西省郿县南,高矗云表,终年积雪,故也称为「太白山」,为秦岭山脉之秀峰或以为终南山之别名。《文选。张衡。西京赋》:「于前则终年太一,隆崛崔崒。」也作「太乙」。
4.星名。在紫微宫中,天一星之南,古代曾以之为北极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宫门右星南,……太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也作「太乙」。
《漢語大詞典》:太一宫
亦作“太乙宫”。 祭祀 太一神 的宫殿。 汉 长安 有 太一宫 。见太平御览卷一七三引《汉宫阙名》。 南宋 临安 (今 浙江 杭州市 ) 太乙宫 分东西两处: 东太乙宫 ,在 新庄桥 南,祠 五福太乙神 ; 西太乙宫 在 西湖孤山 ,安奉 太乙 十神帝像。见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卷八。
《漢語大詞典》:太一坛(太一壇)
亦作“ 太乙坛 ”。 汉武帝 初从 谬忌 之奏,以为 太一 乃天神之贵者,置 太一坛 以祠 太一神 。事见《史记·封禅书》。后世帝王亦多置坛以祀太一之神。 唐顾况《宿昭应》诗:“ 武帝 祈灵 太乙坛 , 新丰 树色绕千官。”
《漢語大詞典》:太一家
古代术数流派之一。史记·日者列传褚少孙论:“ 孝武帝 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娶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辩讼不决,以状闻。”
分類:术数流派
《漢語大詞典》:太一莲舟(太一蓮舟)
北宋 名画家 李公麟 绘有《太一真人图》,图绘真人卧一大莲叶中,执书仰读。 韩驹 题诗有“ 太一真人 莲叶舟”句。见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韩子苍》。后又称《太一真人图》《太一莲舟图》, 金 元好问 有《太一莲舟图》诗。
《漢語大詞典》:太一数(太一數)
古代术数的一种。《汉书·艺文志》五行家列《泰一阴阳》二十三卷。亦作“ 太乙 ”。今传有 唐 王希明 太乙金镜式经十卷。其法大抵本《易纬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牵强附会,以占内外灾福、古今治乱等。参见“ 太一家 ”。
《漢語大詞典》:太一家
古代术数流派之一。史记·日者列传褚少孙论:“ 孝武帝 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娶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辩讼不决,以状闻。”
分類:术数流派
《漢語大詞典》:太一余粮(太一餘糧)
药名。石类,即禹馀粮之精者。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 泰山 有太乙餘粮,视之,石也。石上有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黄。相传 太乙 者, 禹 之师也,尝服此而弃其餘,故名。”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太一馀粮
分類:药名
《分类字锦》:合为太一(合为太一)
春秋说题辞天群阳之精合为太一分为殊名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东皇太一(東皇太一)
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名。文选·屈原〈九歌·东皇太一〉 唐 吕向 题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 楚 东,以配 东帝 ,故云 东皇 。”
分類:天神题注
《漢語大詞典》:生一
即 太一 。神名。 唐 颜真卿 《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诗:“登坛仰 生一 ,捨宅叹珣珉。”参见“ 太一 ”。
分類:生一太一
《國語辭典》:太一  拼音:tài yī
1.宇宙万物的本源。《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万物所出,造于太一。」也作「大一」。
2.神仙。即天帝。《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文选。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也作「泰一」。
3.山名。在陕西省郿县南,高矗云表,终年积雪,故也称为「太白山」,为秦岭山脉之秀峰或以为终南山之别名。《文选。张衡。西京赋》:「于前则终年太一,隆崛崔崒。」也作「太乙」。
4.星名。在紫微宫中,天一星之南,古代曾以之为北极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宫门右星南,……太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也作「太乙」。
《漢語大詞典》:三一
(1).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
(2).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云笈七籤卷四九:“三一者,精、神、炁混三为一也。”
(3).指基督教所宣称的三位一体之说。 唐 景净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序》:“总玄枢而造化,妙众圣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无元真主 阿罗訶 歟!”参阅“三位一体”。
《漢語大詞典》:锋旗(鋒旗)
亦作“鏠旗”。 灵旗上有太一、招摇、天蜂三星。古代用以敬神,使进军讨伐取胜。汉书·郊祀志上:“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太一三星,为泰一鏠旗。”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伐:“时鏠旗深入,未有所底。” 明 刘基 《处州石末公德政碑颂》:“鏠旗所指,百怪走藏。” 章炳麟 《春秋左传读·哀公篇·获其蠭旗》:“ 哀 二年:‘获其蠭旗。’案:《天文志》云:‘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盾,天蠭。’(《天官书》作锋,锋本字,蠭借字。)‘矛、盾动摇,角大,兵起。’《上曲礼》:‘“招摇”在上,急缮其怒。’注:‘画招摇星於旌旗上,以起居坚劲军之威怒,象天帝也。招摇星在北斗杓端,主指者。’据此,则‘蠭旗’者,谓画天蠭於旌旗,犹‘招摇’也。皆主兵,故通用。《郊祀志》云:‘为伐 南越 ,告祷泰一……为泰一鏠旗,命曰灵旗,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意亦犹是太一三星,谓太一在后,招摇、天蠭在前,合三星也。”一说即蜂旗。画有状如丹鸟的大蜂的战旗。锋,通“ 蜂 ”。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将军贺娄公神道碑》:“锋旗不息,刁斗恒惊。” 倪璠 注:“疑作‘蜂旗’。左传·哀二年曰:‘ 郑 人击 赵简子 ,得其蜂旗。’”
《漢語大詞典》:宝铃(寶鈴)
(1).寺庙中悬挂的铃。 南朝 梁简文帝 《大爱敬寺刹下铭》:“珠幡转曜,宝铃韵响。”大方便佛报恩经·论议品:“有七宝塔,从地踊出住在空中,无数幢幡而悬其上,百千宝铃不鼓自鸣,微风吹动出微妙音。”
(2).道教称泥丸宫 太一真君 的流火之铃。相传此铃能驱邪恶,灭万殃。云笈七籤卷五十:“流火之铃者,无质而赤光,动之声闻十万里,盖 上清 中 太一真人 寳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