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80,分99页显示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7 98 99 下一页
傅于天(字 子亦 号 览青 )
伏衍义(字 乾一、天一 号 砚村 )
关天眷
载淳(庙号 穆宗、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别称 同治帝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帝、清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帝、毅皇帝 爱新觉罗 号 慈安、慈禧 )
林天龙
康有为(名 祖诒 字 广厦 号 长素、更生、更甡、西樵山人、天游化人、明夷、游存叟 世称 康南海 别称 百日维新 )
钰昶(字 佩卿 号 仲明、瑾天、鹤痴 )
张通典(字 伯纯 号 天放楼主、志学斋老人 )
陈蜕(名 陈范 彝范、蜕 字 叔柔 号 梦坡、有梦通、忆云、锡畴、瑶天 )
朱青长( 策勋 字 笃臣 号 还斋、天完、天顽 )
马天翮
王曜南(字 有轩 号 午天 )
陈锡如(名 天赐 字 钟灵 号 近市居士、紫髯翁 )
程天锡
其它辞典(续上)
王恩翔(字 晓沧 号 广文、天南老伧 )傅于天(字 子亦 号 览青 )
伏衍义(字 乾一、天一 号 砚村 )
关天眷
载淳(庙号 穆宗、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别称 同治帝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帝、清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帝、毅皇帝 爱新觉罗 号 慈安、慈禧 )
林天龙
康有为(名 祖诒 字 广厦 号 长素、更生、更甡、西樵山人、天游化人、明夷、游存叟 世称 康南海 别称 百日维新 )
钰昶(字 佩卿 号 仲明、瑾天、鹤痴 )
张通典(字 伯纯 号 天放楼主、志学斋老人 )
陈蜕(名 陈范 彝范、蜕 字 叔柔 号 梦坡、有梦通、忆云、锡畴、瑶天 )
朱青长( 策勋 字 笃臣 号 还斋、天完、天顽 )
马天翮
王曜南(字 有轩 号 午天 )
陈锡如(名 天赐 字 钟灵 号 近市居士、紫髯翁 )
程天锡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晓沧,号广文。又号天南老伧,广东嘉应(今梅州)鹧鸪村 人。早年为嘉应州庠生,后获增贡生。曾任海南岛儋耳、福建上杭等地县学教谕,又曾奉檄赴徐、淮劝赈。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傅于天(?~?),字子亦,号览青,咸丰至光绪初叶人士。清彰化东势角(今台中东势镇)人,一作朴仔口庄(今丰原市朴子里)人,又作翁仔社人。为邑生员,二十六岁卒。曾构草堂于东势峰下、大甲溪边,额曰「肖岩」,躬率子弟耕读于其间。吕汝玉〈追怀诤友傅子亦〉诗云:「傅子揽青亦自奇,甲溪筑室水之湄。性情果毅难容世,风度孤高弗入时。眼似金刚常怒目,心如菩萨不低眉。珊珊傲骨谁能近,悦服延陵芸阁师。」可见其人品高学邃,性情果毅,一身傲骨。独与三角仔庄筱云山庄吕汝玉、汝修、汝成昆仲交游,相与唱和,亦与丘龙章、逢甲父子交笃。同门中辈分较高,丘逢甲《柏庄诗草》屡屡称之为「揽青叔」。光绪初,吴子光讲学于文英书院,馆于吕家筱云轩,子亦与吕氏兄弟、丘逢甲等受业焉。与吕氏兄弟、丘逢甲曾同游台南,唱和之作集为《竹溪唱和集》。
人物简介
维基
伏衍义(1867年—20世纪—?),字乾一、天一,号砚村,甘肃秦安县魏家王家窑人。进士出身。光绪十八年(1892年),伏衍义中进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授官刑部主事,改四川省荣昌县知县、南部县知县。
人物简介
维基
关天眷,甘肃省秦州直隶州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71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6—1875 【介绍】: 即爱新觉罗·载淳。清朝皇帝。文宗子,那拉氏出。咸丰十一年七月于热河嗣位,由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人辅政,宣布明年改元祺祥。九月,上嫡母、生母两太后徽号为慈安、慈禧。同月,还京师。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诉发动政变,杀肃顺,赐载垣、端华自尽,改年号为同治,两太后垂帘听政。慈禧太后专政时期自此开始。在位时,湘、淮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回民、苗民起事,号为“中兴”。奕诉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推行“洋务”。于十二年正月亲政,十二月病卒。谥毅皇帝。晚晴簃诗汇·卷三
穆宗毅皇帝,文宗显皇帝子。建元同治,在位十三年。葬惠陵。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天龙(1857~1911),南投集集人。为清末樟脑业大户,曾出资主持集集信仰中心广圣宫妈祖庙重建事宜。光绪十年(1884)继承其父林光祥遗志,董理明新书院迁建工程。明治三十四年(1901)修业于教员讲习所,同年四月派赴日本东京考察农工商业。明治三十五年(1902)八月获颁绅章,十二月受命担任集集区长。是年将明新书院所有田地及庙地,捐给集集庄役场,充做建设集集公学校(今集集国小)校地。著有《集集堡地方前后志略》一卷。〖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陈哲三《集集镇志。人物志》,南投:集集镇志编纂委员会,1998年,页859;《中国方志丛书。台湾地区》第二百五十号,〈台中州街庄要览辑存〉。 〗以下诗作辑录自《鸟松阁唱和集》、《集集镇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8—1927 【介绍】: 清广东南海人,初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十四年,首次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后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倡今文经学,借鼓吹孔子托古改制,言变法改良。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有为联合在京会试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中进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等,鼓吹变法维新。二十四年,得光绪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戊戌政变起,逃亡国外。后持保皇立场,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与张勋共谋复辟帝制。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二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长素,一字广厦,号更生,南海人。光绪乙未进士,官工部主事。有《万木草堂丛书》。词学图录
康有为(1858-1927) 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初名祖诒。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会试前发起"公车上书",要求拒签《马关条约》,变法图强。授工部主事,未就。在京创办强学会。清德宗召见问对,因宣布变法。戊戌政变作,流亡香港、日本及欧美各国,组保皇会,主张君主立宪。入民国,任孔教会会长。治今文经公羊学,借古改制言变法改良。工为政论文。馀事为诗,返虚为浑,积健为雄,有抉天心探地肺之奇。词仅传少作一首。有《康南海先生诗集》,词见《全清词钞》。黄鹤楼志·人物篇
康有为(1858—1927) 近代改良派领袖、思想家。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南海先生”。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授工部主事。1898年与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逃亡国外,归国后主张君主立宪。光绪十五年(1889)十月溯江西上,游览武昌、汉阳,登临黄鹤楼故址,作七律《登黄鹤楼》诗一首,用“百战山川扼势雄”的诗句来概括此地险要形势,描述黄鹤楼曾见证身经百战、碧血芳草的历史侧面,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之情。维基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清末维新变法派主要发起者,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生、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通缉而出逃。1912年宣统退位后,康有为继续反对共和,1917年曾与张勋合作,发动兵变,拥立宣统帝,是为丁巳复辟,但四日之内就被段祺瑞讨平。1927年在一场宴会后病逝。
人物简介
维基
钰昶(1858年—?),字佩卿,号仲明,一号瑾天,别号鹤痴,白格佳氏,满洲镶红旗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光绪己丑科殿试,登进士三甲92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张通典(1859-1915),字伯纯,号天放楼主,晚号志学斋老人,湖南湘乡人。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陈蜕,(1860-1913),本名陈范,原籍湖南省衡山,生于江苏阳湖(今常州)。原名彝范,晚年更名蜕,字叔柔、蜕庵,号梦坡,退僧退翁,别号有梦通、忆云、锡畴、瑶天等。是一位精通诗文的清末报人。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朱青长(1861—1947),名策勋,又字笃臣,号还斋、天完、天顽,四川江安人。幼学经史诗文,曾游历南北达十年之久。光绪二十九年中举,遂留居成都,与其门人弟子组创“东华学社”。辛亥革命后,其子朱山被川督胡景伊杀害,青长赴京告状。时王闿运任国史馆总裁,特聘他为国史馆总顾问。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辞职返川。朱德任护国军旅长驻泸州时,曾师事青长。后曾任成都高等师范教授,著有《东华学派全书》及《易大义五十问》、《易经图解》、《还斋诗》、《还斋词》等多种。词学图录
朱青长(1861-1947) 名策勋,字笃臣,号还斋、天完、天顽。江安县人。祖籍湖北。父光远,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人。游宦长安、南京等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以后,留居成都,与其门人弟子,组成"东华学社",称为东华学派,亦称治乱学派。辛亥革命后,其子朱山出任本县首任知事。1912年朱山被川督胡景伊所害,青长痛子情切,亲赴北京告状。时王壬秋任国史馆总裁,特邀青长为国史馆顾问。其后,见袁氏帝制自为,愤而辞职。1927年在成都高等师范中文系讲授《宋词》。曾任国史馆顾问、长宁县县长,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及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德早年驻节泸州曾从学诗。有东华学派全书》、《易大义五十问》、《易经图解》、《还斋诗》、《还斋杂述》《北来词稿》《南行诗稿》等。
人物简介
维基
马天翮,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光绪癸卯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06名。同年闰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曜南字有轩,号午天,甘肃静宁县城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光绪十四年(1888年),王曜南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日(1895年),在京举子闻《马关条约》签字,乃联名“公车上书”。在上书中签名的603人内,有甘肃举人61人,其中包括王曜南。同时,甘肃76名举人联名写《请废马关条约的呈文》,王曜南列名第九位。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王曜南中进士。王曜南中进士之后,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赴成都候差,并在成都任粥厂厂长(粥厂是慈善机关)。后来,王曜南被派任朱窝屯员,委管孔撒土司、麻书土司、白利土司兼代士勇,并管理赋税、诉讼等事务。任内,甘孜少数民族聚众滋事,王曜南独自前去安抚;东谷土司因在诉讼中行贿,遭到王曜南杖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王曜南辞职回到家乡。后来被选为甘肃咨议局议员,宣统元年(1909年)任资政院议员。中华民国成立后,王曜南任第一届甘肃省议会议员。后来他在家中教儿子念书。1920年海原大地震波及静宁县,静宁县全城的房屋均被夷平。王曜南等人乃重建了静宁县文庙。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锡如(1866~1928),本名天赐,字钟灵,别号近市居士,晚号紫髯翁。清澎湖马公人。曾从文石书院山长俞秉文学,继入闽县,以监生赴闱试,不第。日人治台后,欲授以澎湖厅参事之职,辞而不受。中华民国建立后,1913年发生「二次革命」,陈锡如慨然投笔从戎,远赴长江南北,后被捕受困于上海制造局。脱困后致力于教育工作,以保存汉文。明治四十四年(1911)曾创「澎瀛吟社」于澎湖文石书院〖王玉辉《日据时期高雄市诗社和诗人之研究:以旗津吟社为例》云:「西瀛吟社的前身乃陈锡如首创于文石书院的澎湖诗社。」然,据《台湾日日新报》,「词林」栏,有「遥祝澎瀛吟社成立」的报导,刊在1911年5月2日第一版,可见首创诗社应为「澎瀛吟社」。 〗 ,因日人干预而停办。其后复与地方仕绅蔡汝璧、陈梅峰等广招澎湖文士陈鉴堂、吴尔聪、蔡锡三、鲍迪三等重整,易名为「西瀛吟社」,以诗文奖励后进。大正九年(1920)应高雄旗津青年团之聘,担任汉文夜学讲师,在旗津富商叶宗祺宅,成立「留鸿轩书房」,教授汉文,并集结门下弟子成立「旗津吟社」。大正十四年(1925)陈氏澎湖女弟子于留鸿轩成立「莲社」,为全台第一个闺秀诗社。次年(1926)又集澎湖后辈文人组「小瀛吟社」;昭和二年(1927)应陈皆兴之邀,在高雄苓雅寮传授汉文,并主持「苓洲吟社」。终其一生致力,陈锡如皆致力于汉学之推广;创立多个诗社,并倡女学,及门弟子除陈皆兴、王天赏等名士外,尚有蔡旨禅、蔡月华、蔡锦云等女诗人。〖参考《澎湖县志‧人物志》,马公:澎湖县文献委员会,1972年,页61;王玉辉《日据时期高雄市诗社和诗人之研究:以旗津吟社为例》,高雄:中山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2003年;胡巨川〈陈锡如的从军史〉,《? 石》,澎湖县文化局季刊第34卷,2004年3月,页50至59;胡巨川〈陈锡如的澎湖诗〉,《? 石》,澎湖县文化局季刊第25卷,2004年12月,页70至82;胡巨川〈陈锡如与其「留鸿轩诗文集」〉,《南台文化》第4卷,高雄:南台湾文史工作室,2001年12月,页31至41。 〗 陈锡如作品有《留鸿轩诗文集》,昭和二年(1927)由高雄苓洲吟社出版,集分上中下卷,上中卷为文,下卷收诗作,并附女弟子诗钞。陈氏个人诗作共二五七题,四一六首,按照古风、排律、律诗、绝句等体裁排列编辑。今即据此为底本,并参考《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台湾诗海》等辑录编校。(余美玲撰)
人物简介
维基
程天锡(1869年—1951年),甘肃省文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三十年,会试第255名;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06名,授云南禄丰县知县。辛亥革命后归乡兰州,后担任甘肃省政府顾问,甘肃省通志编纂,任教于兰州师范学院、兰州中学、兰州女子师范学院。著有《甲后呤草》、《爨余集》、《翠竹斋诗》、《涤曰轩集》、《楹联剩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