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分3页显示 2 3 下一页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天王
天王堂
天王如来
天王太子辟罗经
牛头天王
四大天王
四天王
四天王天
四天王经
四天王合行法
托塔天王
金光明四天王护国
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
佛类词典
大梵天王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天王
天王堂
天王如来
天王太子辟罗经
牛头天王
四大天王
四天王
四天王天
四天王经
四天王合行法
托塔天王
金光明四天王护国
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
大梵天王
【佛学大辞典】
(天名)大梵天为初禅天之王,故曰大梵天王,略曰大梵王,亦曰梵王。色界十八天之通名,然以就初禅梵天之王而言,为常。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大梵王,或梵王,因大梵王是初禅天之王,故名大梵天王。
【三藏法数】
梵,梵语具云梵迦夷,华言净身。谓不动地菩萨,修行八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第二禅大梵天王,主千世界,能为声闻、辟支佛等,善说诸义,普运慈心,放大光明,照千世界,令诸众生得大自在,故云大梵天王。(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
【三藏法数】
谓善慧地菩萨,修行九地法门,获大神通,多作第三禅大梵天王,主二千世界,能为声闻、缘觉及菩萨众,分别演说波罗蜜行,所有难问,无能屈者;身出光明,照二千界,除诸昏暗,饶益众生,故云大梵天王。(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
(天名)大梵天为初禅天之王,故曰大梵天王,略曰大梵王,亦曰梵王。色界十八天之通名,然以就初禅梵天之王而言,为常。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大梵王,或梵王,因大梵王是初禅天之王,故名大梵天王。
【三藏法数】
梵,梵语具云梵迦夷,华言净身。谓不动地菩萨,修行八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第二禅大梵天王,主千世界,能为声闻、辟支佛等,善说诸义,普运慈心,放大光明,照千世界,令诸众生得大自在,故云大梵天王。(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
【三藏法数】
谓善慧地菩萨,修行九地法门,获大神通,多作第三禅大梵天王,主二千世界,能为声闻、缘觉及菩萨众,分别演说波罗蜜行,所有难问,无能屈者;身出光明,照二千界,除诸昏暗,饶益众生,故云大梵天王。(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禅家所谈之拈花微笑事,出此经典,(参见:拈花微笑)
(经名)禅家所谈之拈花微笑事,出此经典,(参见:拈花微笑)
拈花微笑
【佛学大辞典】
(传说)联灯会要释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古今禅宗以为宗门第一之口实,彼宗以心传心之根据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经何人传之,大藏所收之经论不记此事,隋唐之宗匠亦无言此事者,惟唐德宗末,金陵沙门慧炬撰宝林传,誇大其宗,始记此事。其后至宋,人天眼目,无门关,五灯会元,广灯录,联灯会要等诸书亦记之,此外拈之颂之者,不暇枚举。然景德传灯录,碧岩录。传法正宗记,亦不记之。宋王安石言此事出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宗门杂录曰:「王荆公问佛慧泉禅师云:禅宗所谓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经亦不载。公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所载甚详。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大迦叶。此经多谈帝王事佛请问,所以秘藏,世无闻者。」佛祖统纪五,亦引此说。(参见:金色波罗华)
(传说)联灯会要释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古今禅宗以为宗门第一之口实,彼宗以心传心之根据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经何人传之,大藏所收之经论不记此事,隋唐之宗匠亦无言此事者,惟唐德宗末,金陵沙门慧炬撰宝林传,誇大其宗,始记此事。其后至宋,人天眼目,无门关,五灯会元,广灯录,联灯会要等诸书亦记之,此外拈之颂之者,不暇枚举。然景德传灯录,碧岩录。传法正宗记,亦不记之。宋王安石言此事出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宗门杂录曰:「王荆公问佛慧泉禅师云:禅宗所谓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经亦不载。公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所载甚详。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大迦叶。此经多谈帝王事佛请问,所以秘藏,世无闻者。」佛祖统纪五,亦引此说。(参见:金色波罗华)
天王
【佛学大辞典】
(天名)欲界六天之最下天,在须弥山半腹之四方,有天主四人,谓之四天王:东曰持国天王,南曰增长天王,西曰广目天王,北曰多闻天王。
(天名)欲界六天之最下天,在须弥山半腹之四方,有天主四人,谓之四天王:东曰持国天王,南曰增长天王,西曰广目天王,北曰多闻天王。
天王堂
【佛学大辞典】
(寺名)陔馀丛考三十四曰:「按谈薮记曰:唐天宝间,番寇西安,诏不空三藏诵咒禳之。忽见金甲神人,不空云:此毗沙门天王第二子独健,往救矣,后西安奏捷。亦云西北有天王现形,胜之。朝廷因敕诸道立像,郎瑛谓今佛寺有天王堂始此也。又括异志,宋建炎中敌将屠秀州,天王现于城上,大若数间屋,遂惧而引去,因建天王楼于城西北隅。」
(寺名)陔馀丛考三十四曰:「按谈薮记曰:唐天宝间,番寇西安,诏不空三藏诵咒禳之。忽见金甲神人,不空云:此毗沙门天王第二子独健,往救矣,后西安奏捷。亦云西北有天王现形,胜之。朝廷因敕诸道立像,郎瑛谓今佛寺有天王堂始此也。又括异志,宋建炎中敌将屠秀州,天王现于城上,大若数间屋,遂惧而引去,因建天王楼于城西北隅。」
天王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提婆达多未来成道时之佛名也。彼既生堕无间地狱,当时弟子皆以彼为极恶人。佛言彼为权者。往昔为阿私仙时受持法华经,我于其时依彼闻法华经,故今日得成佛。彼实非恶人,为权诫世人作逆罪耳,故今在地狱。未来必当成道,号天王如来。是法华经提婆达多品所说。经曰:「告诸四众,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又】过去有天王如来,以俗形成佛,是异例也。自在菩萨经下曰:「过去燃灯佛前,威德佛、提沙佛、光明佛前,有佛号天王如来。(中略)是天王佛及诸菩萨不著袈娑,皆著自生净沙天衣。」智度论曰:「如天王佛,衣服仪容与白衣无异,不须钵食。」
(佛名)提婆达多未来成道时之佛名也。彼既生堕无间地狱,当时弟子皆以彼为极恶人。佛言彼为权者。往昔为阿私仙时受持法华经,我于其时依彼闻法华经,故今日得成佛。彼实非恶人,为权诫世人作逆罪耳,故今在地狱。未来必当成道,号天王如来。是法华经提婆达多品所说。经曰:「告诸四众,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又】过去有天王如来,以俗形成佛,是异例也。自在菩萨经下曰:「过去燃灯佛前,威德佛、提沙佛、光明佛前,有佛号天王如来。(中略)是天王佛及诸菩萨不著袈娑,皆著自生净沙天衣。」智度论曰:「如天王佛,衣服仪容与白衣无异,不须钵食。」
天王太子辟罗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天王之太子名辟罗,由天飞来诣佛所,佛为说善恶应报之义。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天王之太子名辟罗,由天飞来诣佛所,佛为说善恶应报之义。
牛头天王
【佛学大辞典】
(天名)祇园精舍之守护神。谓为乐师如来之化身。
(天名)祇园精舍之守护神。谓为乐师如来之化身。
四大天王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名四天王,四王天。法华经序品曰:「四大天王。」(参见:四天王)




(名数)又名四天王,四王天。法华经序品曰:「四大天王。」(参见:四天王)
四天王
【佛学大辞典】
(天名)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之半腹有一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王各居之,各护一天下,因之称为护世四天王。其所居云四王天。是六欲天之第一,天处之最初也。称为四天王天Caturmaha%ra%jaka%yika%s,东持国天Dhr!itara%s!t!ra,南增长天Viru%d!haka,西广目天Viru%pa%ks!a,北多闻天Dhanada,又云Vais/raman!a。长阿含经曰:「东方天王,名多罗吒,领乾闼婆及毗舍阇神将,护弗婆提人。南方天王名毗琉璃,领鸠槃荼及薜荔神,护阎浮提人。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领一切诸龙及富单那,护瞿耶尼人。北方天王名毗沙门,领夜叉罗刹将,护郁单越人。」婆沙论谓四天王身长一拘卢舍四分之一。止持会集音义四王天曰:「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琉璃埵。西方广目天王,谓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山水晶埵。」
【佛学常见辞汇】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天名)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之半腹有一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王各居之,各护一天下,因之称为护世四天王。其所居云四王天。是六欲天之第一,天处之最初也。称为四天王天Caturmaha%ra%jaka%yika%s,东持国天Dhr!itara%s!t!ra,南增长天Viru%d!haka,西广目天Viru%pa%ks!a,北多闻天Dhanada,又云Vais/raman!a。长阿含经曰:「东方天王,名多罗吒,领乾闼婆及毗舍阇神将,护弗婆提人。南方天王名毗琉璃,领鸠槃荼及薜荔神,护阎浮提人。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领一切诸龙及富单那,护瞿耶尼人。北方天王名毗沙门,领夜叉罗刹将,护郁单越人。」婆沙论谓四天王身长一拘卢舍四分之一。止持会集音义四王天曰:「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琉璃埵。西方广目天王,谓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山水晶埵。」
【佛学常见辞汇】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四天王
【佛学大辞典】
(天名)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之半腹有一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王各居之,各护一天下,因之称为护世四天王。其所居云四王天。是六欲天之第一,天处之最初也。称为四天王天Caturmaha%ra%jaka%yika%s,东持国天Dhr!itara%s!t!ra,南增长天Viru%d!haka,西广目天Viru%pa%ks!a,北多闻天Dhanada,又云Vais/raman!a。长阿含经曰:「东方天王,名多罗吒,领乾闼婆及毗舍阇神将,护弗婆提人。南方天王名毗琉璃,领鸠槃荼及薜荔神,护阎浮提人。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领一切诸龙及富单那,护瞿耶尼人。北方天王名毗沙门,领夜叉罗刹将,护郁单越人。」婆沙论谓四天王身长一拘卢舍四分之一。止持会集音义四王天曰:「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琉璃埵。西方广目天王,谓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山水晶埵。」
【佛学常见辞汇】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天名)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之半腹有一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王各居之,各护一天下,因之称为护世四天王。其所居云四王天。是六欲天之第一,天处之最初也。称为四天王天Caturmaha%ra%jaka%yika%s,东持国天Dhr!itara%s!t!ra,南增长天Viru%d!haka,西广目天Viru%pa%ks!a,北多闻天Dhanada,又云Vais/raman!a。长阿含经曰:「东方天王,名多罗吒,领乾闼婆及毗舍阇神将,护弗婆提人。南方天王名毗琉璃,领鸠槃荼及薜荔神,护阎浮提人。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领一切诸龙及富单那,护瞿耶尼人。北方天王名毗沙门,领夜叉罗刹将,护郁单越人。」婆沙论谓四天王身长一拘卢舍四分之一。止持会集音义四王天曰:「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琉璃埵。西方广目天王,谓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山水晶埵。」
【佛学常见辞汇】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四天王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即四天王所居之天也。
【佛学常见辞汇】
四天王所居住的天界,在须弥山腰,六欲天之第一重。
【三藏法数】
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琉璃埵。西方广目天王,谓能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山水晶埵。(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三藏法数】
四天王天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此四天王,居须弥山腹。由修施、戒二种最胜福业,是以感报得生其中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界名)即四天王所居之天也。
【佛学常见辞汇】
四天王所居住的天界,在须弥山腰,六欲天之第一重。
【三藏法数】
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琉璃埵。西方广目天王,谓能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山水晶埵。(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三藏法数】
四天王天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此四天王,居须弥山腹。由修施、戒二种最胜福业,是以感报得生其中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四天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智严等译。说每月六斋日四天王从七曜二十八宿下四洲,伺察众生之善恶,而报告于帝释。
(经名)一卷,宋智严等译。说每月六斋日四天王从七曜二十八宿下四洲,伺察众生之善恶,而报告于帝释。
四天王合行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以四天王为本尊,乃攘灾厄请招福德之修法也。
(修法)以四天王为本尊,乃攘灾厄请招福德之修法也。
托塔天王
【佛学大辞典】
(菩萨)佛经四天王之一。即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管领罗刹夜叉。佛令掌擎古佛舍利塔。故俗称托塔天王。唐宋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元时绘其像于旗。列于卤簿之内。
【俗语佛源】
在「四大天王中」中,托塔天王最为中国民间所熟悉。梵名毗沙门(Vaisramana),即北方多闻天王。其形象一般为绿身。相传唐天宝年间,胡兵犯安西,托塔天王化身为金甲神人却退敌军(见《僧史略》卷下),朝廷敕寺院置别院供养。《陀罗尼集经》卷一谓该天王「左手执拄地,右手擎塔」。而不空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则谓:「其塔奉释迦牟尼佛,即拥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离其侧。」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卷十九指出:「《宣和画谱》:陆探微有《托塔天王图》。余于《曲园杂纂》三十六引《元史·舆服志》,见托塔天王之说有所本。今乃知六朝时早见于图画矣。」提到托塔天王,就会想起唐初名将李靖。元·杨暹《西游记》杂剧中已有「毗沙门下李天王」之说。明代小说《西游记》则把北方多闻天王和托塔天王分为两神。其第四回谓:「王帝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那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托塔天王如何与李靖联系在一起,情况不详,或为民间讹传附会(参见《文献通考·郊社考》)。(李明权)
(菩萨)佛经四天王之一。即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管领罗刹夜叉。佛令掌擎古佛舍利塔。故俗称托塔天王。唐宋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元时绘其像于旗。列于卤簿之内。
【俗语佛源】
在「四大天王中」中,托塔天王最为中国民间所熟悉。梵名毗沙门(Vaisramana),即北方多闻天王。其形象一般为绿身。相传唐天宝年间,胡兵犯安西,托塔天王化身为金甲神人却退敌军(见《僧史略》卷下),朝廷敕寺院置别院供养。《陀罗尼集经》卷一谓该天王「左手执拄地,右手擎塔」。而不空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则谓:「其塔奉释迦牟尼佛,即拥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离其侧。」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卷十九指出:「《宣和画谱》:陆探微有《托塔天王图》。余于《曲园杂纂》三十六引《元史·舆服志》,见托塔天王之说有所本。今乃知六朝时早见于图画矣。」提到托塔天王,就会想起唐初名将李靖。元·杨暹《西游记》杂剧中已有「毗沙门下李天王」之说。明代小说《西游记》则把北方多闻天王和托塔天王分为两神。其第四回谓:「王帝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那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托塔天王如何与李靖联系在一起,情况不详,或为民间讹传附会(参见《文献通考·郊社考》)。(李明权)
金光明四天王护国
【佛学大辞典】
(杂语)金光明最胜王经四天王护国品曰:「尔时四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此金光明最胜王经,于未来世,若有国土城邑聚落山林旷野,随所至处流布之时。若彼国王于此经典,至心听受称叹供养,(中略)以是因缘,我护彼王及诸人众,皆令安稳远离忧苦,增益寿命,威德具足」。
(杂语)金光明最胜王经四天王护国品曰:「尔时四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此金光明最胜王经,于未来世,若有国土城邑聚落山林旷野,随所至处流布之时。若彼国王于此经典,至心听受称叹供养,(中略)以是因缘,我护彼王及诸人众,皆令安稳远离忧苦,增益寿命,威德具足」。
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
【佛学大辞典】
(真言)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之略名。
(真言)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