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6,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造化炉
二位
明幽
盖壤
穹祇
云壤
玄域
醯鸡瓮
混舆
空壤
穹穹厚厚
天地
元气
六合
无名
《漢語大詞典》:造化炉
喻天地。语本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宋 范仲淹 《游庐山作》诗:“从今愈识逍遥旨,一听升沉造化鑪。”
分類:喻天天地
《漢語大詞典》:二位
(1).犹言二人。左传·襄公十四年:“ 鍼 曰:‘此役也,报 櫟 之败也。役又无功, 晋 之耻也。吾有二位于戎路,敢不耻乎?’” 杜预 注:“二位,谓 黶 ( 欒黶 )将下军, 鍼 ( 黶 弟)为戎右。”
(2).乾、坤两卦的方位。三国志·魏志·管路传“ 刘邠 取印囊及山鸡毛著器中。” 裴松之 注引《辂别传》:“ 輅 不解古之圣人,何以处乾位於西北,坤位於西南。夫乾坤者天地之象,然天地至大,为神明君父,覆载万物,生长无首,何以安处二位与六卦同列?”
(3).指天地。新唐书·孝友传·程俱罗:“肇有二位,孝道爰兴。”
(4).谓立二社设两个神位。宋书·礼志四:“社实一神,而相袭二位,众议不同,何必改作。”
《漢語大詞典》:明幽
(1).指天地。《隋书·音乐志下》:“人神接礼,明幽交畅。”
(2).人间和阴间。 唐 韩愈 《赴江陵寄三学士》诗:“病妹卧牀褥,分知隔明幽。”
《國語辭典》:盖壤(蓋壤)  拼音:gài rǎng
天地。唐。韩愈〈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其末咸有见及语樊封以示愈依赋十四韵以献〉诗:「威风挟惠气,盖壤两劘拂。」
分類:天地
《漢語大詞典》:穹祇
指天地。 宋 陆游 《谢明堂赦表》:“德协穹祇,春回海县。”《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缅想穹祇叶相,茵鼎善调,喜溢门阑,福臻闺閫。”
分類:天地
《漢語大詞典》:云壤(雲壤)
天地。喻相距遥远。 唐 韩偓 《春闷偶成》诗:“阡陌悬云壤,阑畦隔艾芝。”
《漢語大詞典》:玄域
犹天地。 前蜀 贯休 《读〈杜工部集〉》诗之一:“造化拾无遗,唯应 杜甫 诗。岂非玄域橐,夺得古人旗。”
分類:天地
《漢語大詞典》:醯鸡瓮(醯雞甕)
比喻狭小的天地。 元 张宇 《闲述》诗:“何如剖破醯鸡瓮,看取人间大有天。”亦作“ 醯鸡瓮 ”。 元 张养浩 《庆东原》曲:“辞却凤凰池,跳出醯鸡瓮。”
分類:狭小天地
《漢語大詞典》:混舆(混輿)
犹天地。混,混元;舆,地舆。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故能策风云以腾虚,并混舆而永生。”
分類:天地
《漢語大詞典》:空壤
指天地。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浩劫归空壤,浮生寄渺茫。”
分類:天地
《漢語大詞典》:穹穹厚厚
指天地。 唐 李翱 《侯处士墓志》:“其首章曰:‘穹穹与厚厚兮,乌愤予而不攄。’” 宋 陆游 《除宝谟阁待制谢表》:“体穹穹厚厚之仁。”亦省作“ 穹厚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引》:“崇事奕叶,苦思积年,心神游穹厚之倪,耳目及晏旷之际。”
分類:天地
《國語辭典》:天地  拼音:tiān dì
1.天空与地表。《易经。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2.天下、世界。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六。韦楚老》:「陈胜城中鼓三下,秦家天地如崩瓦。」
3.比喻相差极远。《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清。魏源〈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峡出,旷然禾畴,与峡中个一天地。」
4.境界、境地。唐。李白 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5.指天地间的神灵。《金瓶梅》第三五回:「遇閒时,在吴先生那里一年打上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红楼梦》第六九回:「于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陈祷告。」
《高级汉语词典》:元气
元气
分类:元气
《國語辭典》:六合  拼音:liù hé
1.上下和东南西北。《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后指天地、宇宙或天下、人世间。汉。蔡琰〈胡笳十八拍〉:「若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南北朝。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为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2.阴阳家以月建和日辰的地支相合为吉日,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南齐书。卷九。礼志上》:「五行说十二辰为六合,寅与亥合,建寅月东耕,取月建与日辰合也。」
《國語辭典》:无名(無名)  拼音:wú míng
1.没有名声。《国语。晋语一》:「为人子者,患不从,不患无名。」
2.没有正当理由。《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三国演义》第二二回:「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所不取。」
3.没有名字、没有名称,或指名字不为人所知。如:「无名英雄」。
《漢語大詞典》:无名之朴(無名之樸)
亦作“ 无名之璞 ”。
(1).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唐 元稹 《镇圭赋》:“苟能据於道而依於德,亦可以执无名之璞而逍遥乎大庭。”
(2).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 晋 傅玄 《赠扶风马钧序》:“又 马氏 巧名已定,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