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烟煴(煙煴)
亦作“烟熅”。
(1).元气。天地未分时混沌之气。《文选·班固〈东都赋〉》:“降烟煴,调元气。” 张铣 注:“烟煴,即元气也。” 晋 陆机 《白云赋》:“攄神景於八幽,合洪化乎烟煴。”《南齐书·乐志》:“驾六气,乘烟煴。”《云笈七籤》卷三一:“此灵并是结气之玄宗,成体之具神,连道云雾,带生烟煴。”
(2).阴阳二气和合貌。《文选·班固〈典引〉》:“太极之原,两仪始分,烟烟煴煴,有沉有奥,有浮有清,沉浮交错,庶类混成。” 蔡邕 注:“烟烟煴煴,阴阳和一相扶貌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天地烟煴,百卉含葩。”旧注:“烟煴,和貌。” 李善 注:“《周易》曰:‘天地烟煴,万物化醇。’”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肇自初创,二仪烟煴;粤有生民, 伏羲 始君。”
(3).云烟弥漫貌。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镜朱尘之炤烂,袭青气之烟煴。” 唐 李峤 《云》诗:“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1).元气。天地未分时混沌之气。《文选·班固〈东都赋〉》:“降烟煴,调元气。” 张铣 注:“烟煴,即元气也。” 晋 陆机 《白云赋》:“攄神景於八幽,合洪化乎烟煴。”《南齐书·乐志》:“驾六气,乘烟煴。”《云笈七籤》卷三一:“此灵并是结气之玄宗,成体之具神,连道云雾,带生烟煴。”
(2).阴阳二气和合貌。《文选·班固〈典引〉》:“太极之原,两仪始分,烟烟煴煴,有沉有奥,有浮有清,沉浮交错,庶类混成。” 蔡邕 注:“烟烟煴煴,阴阳和一相扶貌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天地烟煴,百卉含葩。”旧注:“烟煴,和貌。” 李善 注:“《周易》曰:‘天地烟煴,万物化醇。’”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肇自初创,二仪烟煴;粤有生民, 伏羲 始君。”
(3).云烟弥漫貌。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镜朱尘之炤烂,袭青气之烟煴。” 唐 李峤 《云》诗:“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漢語大詞典》:玄造
(1).犹造化。 南朝 宋 朱广之 《咨顾道士夷夏论》:“虽非幽简,自然玄造,何假难明之术,代兹易晓之路哉。” 唐 元结 《闵荒》诗:“令行山川改,功与玄造侔。”
(2).指大自然,天地。 唐 刘禹锡 《祭虢州杨庶子文》:“我今泛然,一委玄造。” 明 方孝孺 《邻父携酒相饮》诗:“世运有隆替,玄造岂不仁。”
(3).犹天意。 北周 庾信 《代人乞致仕表》:“明宪不敢以纤负,玄造竟微於滴助。” 唐 白居易 《逸老》诗:“是故临老心,冥然合玄造。”
(4).皇恩,天德。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南平王妃拜改封表》:“不悟玄造曲被,徽渥愈臻。” 唐 令狐楚 《为人谢问疾兼赐医药等状》:“蒲柳之心犹壮,誓竭丹诚;狗马之齿更长,敢忘玄造。” 前蜀 杜光庭 《张道衡常侍还愿醮词》:“仰天慈而积感,报玄造以无阶。”
(2).指大自然,天地。 唐 刘禹锡 《祭虢州杨庶子文》:“我今泛然,一委玄造。” 明 方孝孺 《邻父携酒相饮》诗:“世运有隆替,玄造岂不仁。”
(3).犹天意。 北周 庾信 《代人乞致仕表》:“明宪不敢以纤负,玄造竟微於滴助。” 唐 白居易 《逸老》诗:“是故临老心,冥然合玄造。”
(4).皇恩,天德。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南平王妃拜改封表》:“不悟玄造曲被,徽渥愈臻。” 唐 令狐楚 《为人谢问疾兼赐医药等状》:“蒲柳之心犹壮,誓竭丹诚;狗马之齿更长,敢忘玄造。” 前蜀 杜光庭 《张道衡常侍还愿醮词》:“仰天慈而积感,报玄造以无阶。”
《漢語大詞典》:冥昧
(1).指天地未形成时的混沌状态。《易纬乾凿度》卷上:“一阳二阴,物之生於冥昧,气之起於幽蔽。”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爰初冥昧,不虑不营。” 唐 李义府 《承华箴》:“邃初冥昧,元气氤氲,二仪始阐,三才既分。”
(2).幽暗。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跃潜飘之冥昧兮,濯光曜之昭明。”《周书·晋荡公护传》:“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 唐 李白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3).犹蒙昧。《后汉书·隗嚣传》:“ 莽 明知之,而冥昧触冒,不顾大忌,诡乱天术,援引史传。” 清 方苞 《读经解》:“每至郊庙大议,众皆冥昧而莫知其原。” 严复 《救亡决论》:“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
(4).犹冥默,沉默。 宋 王禹偁 《拟裴寂祷华山文》:“余志若是,神心则那,苟无言而冥昧,俾没世以蹉跎。”
(5).指死亡。 唐 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诗:“ 崔 昔挥宸翰, 苏 尝济巨川。絳衣陪下列。黄阁谬差肩。及此俱冥昧,云谁叙播迁。”
(6).指神灵。《太平御览》卷五七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精气感冥昧,所降若有缘。”
(2).幽暗。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跃潜飘之冥昧兮,濯光曜之昭明。”《周书·晋荡公护传》:“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 唐 李白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3).犹蒙昧。《后汉书·隗嚣传》:“ 莽 明知之,而冥昧触冒,不顾大忌,诡乱天术,援引史传。” 清 方苞 《读经解》:“每至郊庙大议,众皆冥昧而莫知其原。” 严复 《救亡决论》:“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
(4).犹冥默,沉默。 宋 王禹偁 《拟裴寂祷华山文》:“余志若是,神心则那,苟无言而冥昧,俾没世以蹉跎。”
(5).指死亡。 唐 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诗:“ 崔 昔挥宸翰, 苏 尝济巨川。絳衣陪下列。黄阁谬差肩。及此俱冥昧,云谁叙播迁。”
(6).指神灵。《太平御览》卷五七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精气感冥昧,所降若有缘。”
《漢語大詞典》:十纪(十紀)
(1).古代传说,自天地开辟,人皇以来,至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共二百七十六万年,分为十纪: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序命、循蜚、因提、禅通、疏讫。见《广雅·释天》。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引《春秋纬》,谓十纪为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年,“循蜚”作“脩飞”、“因提”作“回提”、“疏讫”作“流讫”,其余名目相同。
(2).十代,十世。《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纪, 汉 十世也。”
(3).指一百二十年。《文选·潘岳〈西征赋〉》:“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於十纪。”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十二年曰纪。”
(2).十代,十世。《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纪, 汉 十世也。”
(3).指一百二十年。《文选·潘岳〈西征赋〉》:“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於十纪。”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十二年曰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