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天文  拼音:tiān wén
天空中,日月星辰及风、云、雨、雪等一切自然现象。《易经。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诸子》:「野老治国于地利,驺子养制于天文。」《三国演义》第八回:「允自幼颇习天文,夜观乾象,汉家气数已尽。」
《國語辭典》:天运(天運)  拼音:tiān yùn
1.天命、气数。《后汉书。卷七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公孙瓒》:「舍诸天运,徵乎人文。」晋。陶渊明〈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2.天体的运行。《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元。郝经雁媒〉诗:「信禽法天运,断不为炎凉。」
《國語辭典》:天行  拼音:tiān xíng
1.天体的运行,自然变化的规律。如:「科学博物馆展出的这幅天行图示,让参观的民众知道古人对四季变化的理解。」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干戈动地来,横祸事从天降,……感得这些天行好缠杖。」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夫天行不能无岁差,况鬼神乎?」
2.流行传染病。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一。广知》:「船底苔,疗天行。」
《國語辭典》:天步  拼音:tiān bù
1.天体的运行。《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察三辰于上,迹祸福乎下,经纬历数,然后天步有常。」
2.国运。《晋书。卷一一一。慕容炜载记》:「朝纲不振,天步孔艰。」
3.天道。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四出:「天步有乘除,仕路如反掌。」
《漢語大詞典》:三天
(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宋书·律历志序:“《天文》虽为该举,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説,纷然莫辨。”详“ 宣夜 ”。
(2).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汉武帝内传:“是三天上元之官,统领十万。”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云笈七籤卷八:“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
(3).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王琦 注:“三天,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 明 何景明 《咏天宁寺塔》诗:“镜现三天象,珠含四日光。”
(4).泛指天空。《西游记》第十六回:“ 行者 道:‘你不曾见夜间那火,光腾万里,亮透三天,且休説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见了。’”
(5).指 清 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世称上斋曰三天,盖由从前列圣每岁驻蹕 澄清园 ,诸王公即读书园庐,其地为殿三层,皆有 世宗 皇帝御书匾额,前曰‘前垂天貺’,谓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谓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谓之后天,统谓之三天。”
《漢語大詞典》:宣夜
(1).我国古代三种宇宙学说之一。主张天无一定形状,也非物质造成,其高远无止境,日月星辰飘浮空中,动和静都依靠“气”。见晋书·天文志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 唐 孔颖达 疏:“ 蔡邕 《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絶无师説…… 虞喜 云: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数,其术兼之,故曰宣夜。” 唐 杨炯 《浑天赋》:“客有为宣夜之学,喟然而言曰:旁望万里之横山,而皆青翠;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皆黝黑。”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测天三家以外诸说:“测天者,宣夜、浑天、昕天三家,人皆知之。”
(2).借称测天之学。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 杨盈川 , 显庆 五年待制宏文馆,时年方十一, 上元 三年制举,始补校书郎,尤最深於宣夜之学。”
(3).指司天之官夜间宣报时辰星象等。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挈壶宣夜,辩气朔於灵臺;书笏珥彤,纪言事於仙室。”挈壶氏,指司天之官。
《國語辭典》:中枢(中樞)  拼音:zhōng shū
1.天体运行的中心。汉。扬雄《太玄经。卷一。周》:「次二植中枢,周无隅。」唐。卢照邻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诗:「中枢移北斗,左辖去南台。」
2.中央政府。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诗:「凌云羽翮掞天才,扬历中枢与外台。」
3.在一事务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枢纽。如:「这里的活动中心,是里民们联络情感的中枢。」
《國語辭典》:大运(大運)  拼音:dà yùn
1.天命。《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朕承大运,继体守丈。」
2.术数用语。星命家以十年一改的命运为「大运」。
《國語辭典》:天球  拼音:tiān qiú
1.一种古玉。《书经。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2.一种古琴。宋。苏轼十二琴铭。天球〉:「天球至意,合以人力。」
3.以观测者为中心假想的无限远球面。天体无论其距离,其位置及运动都投影在此球面上。
《漢語大詞典》:玑衡(璣衡)
(1).“ 璇璣玉衡 ”的省称。古代观测天体的仪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尺表能审璣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復之气。”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观星文而考南北,大象入於璣衡。” 严复 《救亡决论》:“浑天昉于璣衡,机器创于 班 墨 。”参见“ 璇璣玉衡 ”。
(2).北斗七星的泛称。 宋 王安石 《谢赐历日表》:“恭惟陛下躬包历数,政顺璣衡,齐日月之照临,体乾坤之闔辟。” 明 杨慎 《柯玉井赠宝剑》诗:“冲霄紫气璣衡北,照夜清光奎壁东。”
(3).借指天文学。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鼓楼刻漏:“ 石堂 名 普 ,字 尚德 , 寧德 人,精律吕璣衡之学。”
《漢語大詞典》:璇玑玉衡(璇璣玉衡)
亦作“璿璣玉衡”。亦作“琁机玉衡”。 古代玉饰的观测天象的仪器。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 孔 传:“璿,美玉。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 孔颖达 疏:“璣衡者,璣为转运,衡为横簫,运璣使动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 汉 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后汉书·安帝纪:“昔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据琁机玉衡,以齐七政。” 清 王韬 《变法上》:“铜龙沙漏,璇璣玉衡, 中国 已有之于 唐 虞 之世。”一说为北斗七星。一至四星名魁、为璇玑;五至七星名杓,为玉衡。参阅史记·天官书晋书·天文志上
《國語辭典》:历象(曆象)  拼音:lì xiàng
1.日、月、星辰运行的天象。唐。玄宗〈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诗:「阴阳调历象,礼乐报玄穹。」
2.以历数、天象为对象来推算和观测。《书经。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漢語大詞典》:天旋
(1).天体旋转。常用以形容气势雄伟或景象壮观。 汉 扬雄 《羽猎赋》:“壁垒天旋,神抶电击。” 唐 杜甫 《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诗:“天旋 夔子峡 ,春近 岳阳湖 。” 宋 王安石 《过刘贡甫》诗:“天旋日月不少留,称意人间寧易得。”
(2).比喻皇帝出巡。
(3).比喻巨大变动,常与“地转”连用。参见“ 天旋地转 ”。
《國語辭典》:天旋地转(天旋地轉)  拼音:tiān xuán dì zhuǎn
1.天地转动,用以形容头晕眼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达生只觉天旋地转,支持不得。」
2.比喻政局重大变化。唐。元稹望云骓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也作「天旋日转」。
《漢語大詞典》:方天
(1).可与上天相比。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 河 澄待圣,海謐期皇。方天譬地,功归 有梁 。”
(2).我国古代天体论之一种。为 汉 王充 所倡。 南朝 梁简文帝 《贺道善浑天记》:“方天兴於 王充 ,听天起於 姚信 。” 唐 李淳风 乙巳占·天象:“论天体象者,凡八家:一曰浑天,即今所载 张衡 《灵宪》是也;二曰宣夜,絶无师学;三曰盖天,《周髀》所载;四曰轩天, 姚信 所説;五曰穹天, 虞耸 所拟;六曰安天, 虞喜 所述;七曰方天, 王充 所论;八曰四天,袄胡寓言。”参阅 汉 王充 论衡·谈天
《國語辭典》:星子  拼音:xīng zi
1.细碎的东西。如:「唾沫星子」、「火星子」、「油星子」。
2.星星。夜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
《漢語大詞典》:天形
(1).天生的形态;天然的形体。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上“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 刘孝标 注引《名士传》:“ 夷甫 天形奇特,明秀若神。” 唐 独孤及 《题思禅寺上方》诗:“山中有良药,吾欲隳天形。”
(2).指天体的形态。晋书·天文志上:“天形南高而北下。”
《國語辭典》:浑天(渾天)  拼音:hùn tiān
古代认为天形浑圆如鸟卵,地如卵黄,天包于地外,故称天体为「浑天」。《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前儒旧说,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
《漢語大詞典》:浑仪(渾儀)
我国古代观测天体位置的仪器。又称浑天仪。南史·宋纪上·武帝:“ 长安 丰稔,帑藏盈积,帝先收其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及 秦始皇 玉璽送之都。”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天文家有浑仪,测天之器,设於崇臺,以候垂象者,则古之璣衡也。”清史稿·天文志二:“ 明 於 北京 齐化门 内倚城筑 观象臺 ,倣 元 製作浑仪、简仪、天体三仪,置於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