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9,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大宁
七州
饮河
统天
龙斗
六贼
御世
光天
海行
溥天
孝顺
冠世
平天下
定天下
三有
《漢語大詞典》:大宁(大寧)
(1).天下安定。汉书·扬雄传上:“瞰 帝唐 之嵩高兮,眽隆 周 之大寧。”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敷皇极以创业,协神道而大寧。”宋书·乐志四:“ 晋 世寧,四海平,普天安乐永大寧。”
(2).无为而极安宁的境界。庄子·列御寇:“悲哉乎,汝为知在毫毛,而不知大寧。” 王先谦 集解:“大寧,无为泰定之宇。”
《漢語大詞典》:七州
指 东晋 的辖境。相传 舜 分天下为十二州, 东晋 有七,故云。《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李善 注:“ 舜 分天下为十二州,时 晋 有七,故云七州也。”
分類:辖境天下
《漢語大詞典》:饮河(飲河)
(1).谓喝 黄河 水。山海经·大荒北经:“ 夸父 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 禺谷 。将饮 河 ,而不足也,将走大泽。”事又载《列子·汤问》。 唐 韩愈 《双鸟诗》:“朝饮 河 生尘,暮饮海絶流。”
(2).庄子·逍遥游云: 尧 让天下于 许由 , 由 曰:“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成玄英 疏:“ 许由 ,隐者也……隐於 箕山 ,师於 啮缺 ,依山而食,就河而饮。 尧 知其贤,让以帝位。 许由 闻之,乃临河洗耳。”后遂用作典故,以“饮河”比喻所需求极有限。 晋 左思 《咏史》之八:“饮 河 期满腹,贵足不愿餘。” 唐 王绩 《游北山赋》:“饮河知足,巢林必安。”
(3).比喻隐退,不追求荣利。 南朝 梁 陶弘景 《解官表》:“臣闻 尧 风冲天, 潁 阳振饮河之谈, 汉 德括地, 商 阴峻餐芝之气。”参阅吕氏春秋·求人、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漢語大詞典》:统天(統天)
《易·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孔颖达 疏:“乃统天者,以其至健而为物始,以此乃能统领於天。”后用以指统领天下。后汉书·寇荣传:“陛下统天理物,为万国覆。”《三国志·蜀志·后主传》:“盖统天载物,以咸寧为大,光宅天下,以时雍为盛。”
分類:统领天下
《漢語大詞典》:龙斗(龍鬭)
(1).两龙相斗。左传·昭公十九年:“ 郑 大水,龙鬭於 时门 之外 洧渊 。”
(2).喻群雄逐鹿,争夺天下。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彊华 自 关中 奉《赤伏符》,曰‘ 刘秀 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鬭野。’”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一:“七雄方龙鬭,天下乱无君。” 唐 罗隐 《登瓦棺寺阁》诗:“懒指 臺城 更东望,鹊飞龙鬭尽荒丘。”
《國語辭典》:六贼(六賊)  拼音:liù zéi
1.泛指危害天下的六种恶人。见《六韬。卷一。文韬。上贤》。
2.北宋末的蔡京、朱勔、王黼、李彦、童贯、梁师成。他们结党营私,危害国家,被太学生陈东等斥为「六贼」。见《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
3.色、声、香、味、触、法此六种为身心所攀缘的对象。因为这六者是产生烦恼的根源,会劫夺一切善法,所以用贼来比喻。《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相知。」
《國語辭典》:六尘(六塵)  拼音:liù chén
尘,接触的对象。佛教将心和感官接触的对象分成色、声、香、味、触、法(指心所对的境)六尘。若任由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六尘,心就会充满著烦恼。南朝梁。武帝〈十喻〉诗五首之一:「楎睢变三有,恍惚随六尘。」也称为「六处」。
《國語辭典》:御世  拼音:yù shì
治理天下。北周。庾信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是以法王御世,天人论道。」
《漢語大詞典》:光天
(1).谓光辉达于天下。《宋书·武帝纪中》:“幸赖神武光天,大节宏发,匡復我社稷,重造我国家。”
(2).晴明的天空。亦喻清明的政局。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序》:“始知光天之下,乃有暗泽魑魅。” 臧克家 《炭鬼》诗:“捣碎这黑暗的囚牢,头顶落下一个光天。”
(3).犹言普天。《书·益稷》:“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孔颖达 疏:“《尧典》之序训光为充,即此亦为充,言充满大天之下也。” 夏僎 详解:“光天之下,犹普天之下,敷天之下。” 清 刘大櫆 《续难言》:“今使光天之下,海隅之广,苍生之众,犹有一人之不治其生,则 衡 之为此言也,吾无怪其然。”
《國語辭典》:海行  拼音:hǎi xíng
1.天下通行。宋。赵升《朝野类要。卷四。法令》:「勒令格式,谓之海行,盖天下可行之义也。」
2.航海的通称。唐。孟浩然宿天台桐柏观〉诗:「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漢語大詞典》:溥天
遍天下。《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左传·昭公七年》引作“普天之下”。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一:“溥天,今作‘普’,同匹古反。云:‘溥天之下。’传曰:‘溥,大也’,亦遍也。”三国志·吴志·张温传:“功冒溥天,声贯罔极。” 宋 王禹偁 《谢转刑部郎中表》:“荼蓼之情既遵于易月,《蓼萧》之泽遂洽于溥天。”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八:“溥天同偪仄,穷岂独我遭?”
分類:天下
《國語辭典》:孝顺(孝順)  拼音:xiào shùn
1.侍奉父母,克尽孝道。《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今皇帝宽仁孝顺,奉循圣绪。」《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做媳妇的不能孝顺爹妈,反累爹妈,我心里不安。」
2.敬献财物。《西游记》第四三回:「小弟一向蒙恩赐居于此,久别尊颜,未得孝顺。」《红楼梦》第二四回:「不用说这香料自然比往常加上十倍去的,因此想来想去,只有孝顺婶婶一个人才合式。」
《漢語大詞典》:冠世
谓超人出众,天下一流。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 唐 李白 《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 云卿 ,文章冠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姐姐是倾城色, 张生 是冠世儒。”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二四:“此 班固 所谓晓古今语者,必冠世大师,如 伏生 、 欧阳生 、 夏侯生 、 孔安国 庶几当之。”
《国语辞典》:平天下  拼音:píng tiān xià
平,安定。平天下指使天下安定。《礼记。大学》:「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
《国语辞典》:定天下  拼音:dìng tiān xià
得到天下、创立帝业。《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自从太祖皇帝定天下,把那元朝功臣之后都没入乐籍,有一个教坊司管著他们。」
《漢語大詞典》:三有
(1).佛教语。谓三界之生死。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三、无色有,无色界之生死。佛教认为三界之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谓之有。 南朝 梁武帝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长眠。” 唐 李邕 《海州大云寺禅院碑》:“湛四禪於中道,超三有以上征。”《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以此不尽功德,上报四恩,下资三有。”
(2).指仁慈、节俭、不为天下先这三种美德。 隋 王通 中说·魏相:“ 仇璋 谓 薛收 曰:‘子闻三有七无乎?’…… 薛收 曰:‘请闻三有。’ 璋 曰:‘有慈,有俭,有不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