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9,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寰中
圣谟
盐车
四国
烛龙
富有
四表
佐命
九畴
龙战
四达
翁仲
兼济
御天
霸王
《漢語大詞典》:寰中
宇内,天下。 晋 孙绰 《喻道论》:“焉復覩夫方外之妙趣、寰中之玄照乎?”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序》:“天下黎人,知四海之安乐;寰中殊域,奉三灵之康泰。” 清 龚自珍 《保甲正名》:“械鬭之风, 宋 世早有之;不但 闽 粤 ,且徧寰中,寰中何能一日安?”
分類:宇内天下
《漢語大詞典》:圣谟(聖謨)
(1).语出书·伊训:“圣謨洋洋,嘉言孔彰。”本谓圣人治天下的宏图大略。后亦为称颂帝王谋略之词。 唐 李白 《明堂赋》:“虽暂劳而永固兮,始圣謨于我皇。”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自序》:“圣謨国政及事近宫省,皆不敢私纪。”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楔子:“武略文韜体圣謨,深通兵法运神术。” 明 蔡汝楠 《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嗟呼!是孰知文章之关於世也固至鉅哉!上之经纬两仪,弥纶三极;其次恢展圣謨,润色洪业。”
(2).犹圣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大舜 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謨所析,义已明矣。”参见“ 圣训 ”。
(3).犹圣旨。 清 曾国藩 《覆僧格林沁书》:“ 蒋凝学 等不甚知 李中丞 前后张弛之道,悉秉圣謨,犹或拘泥春间办法,不免阳抚阴防之意。”参见“ 圣旨 ”。
《漢語大詞典》:圣训(聖訓)
(1).圣人的教导。指儒家相传的训谕。 汉 蔡邕 《释诲》:“且用之则行,圣训也;舍之则藏,至顺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经显,圣训也;纬隐神教也。圣训宜广,神教宜约。”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 章老先生 ,你背圣训了,怎么説一个似可去。”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委吉凶以任运兮,永圣训以自强。”参见“ 圣教 ”。
(2).帝王的训谕、诏令。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姚麟奏对:“ 麟 恐伏而对曰:‘诚如圣训,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卫兵於殿庭之间,此岂臣当以私恩结下,为身计耶?’” 元 耶律楚材 《和平阳王仲祥韵》:“洪恩浹四海,圣训宜书绅。”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谆谆数千言,详载圣训。”
(3).阿拉伯文的意译,原意为传闻、传述。后专指对 穆罕默德 言行的传述--“ 穆罕默德 言行录”。在 中国 ,圣训也称“圣训经”、“至圣宝训”、“至圣宝谕”、“圣谕”等。
《國語辭典》:圣旨(聖旨)  拼音:shèng zhǐ
古时对天子诏命的专称。唐。杜甫江陵望幸〉诗:「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平少保得了圣旨,星飞出京,到了松藩驻劄。」
《國語辭典》:盐车(鹽車)  拼音:yán chē
1.载盐的车。《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
2.比喻高才大贤受到屈抑,用非所长。《文选。贾谊。吊屈原文》:「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國語辭典》:四国(四國)  拼音:sì guó
1.四方邻国,泛指天下。《诗经。大雅。崧高》:「揉比万邦,闻于四国。」汉。郑玄。笺:「四国,犹四方也。」
2.岛名。位于日本本州岛之南,面积一万八千八百平方公里。北部多农业,生产稻米、大麦、小麦和柑橘,渔业发达。为日本四主岛中最小的岛。
《國語辭典》:烛龙(燭龍)  拼音:zhú lóng
1.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2.借指太阳。唐。李邕日赋〉:「烛龙照灼以首事,踆乌奋迅而演成。」明。谢谠《四喜记》第八出:「望长空烛龙燄消,长驱旱魃师碧涛。」
《國語辭典》:富有  拼音:fù yǒu
1.钱财很多。如:「他生长在一个富有家庭。」
2.拥有很多。如:「他富有才华。」
《國語辭典》:四表  拼音:sì biǎo
四方之外。《书经。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文选。陆机。豪士赋序》:「嗟乎!光于四表,德莫富焉。」
《國語辭典》:佐命  拼音:zuǒ mìng
辅助天子创业。《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其馀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文选。班固。西都赋》:「佐命则垂统,辅翼则成化。」
《國語辭典》:九畴(九疇)  拼音:jiǔ chóu
夏禹治天下的九类大法。见《书经。洪范》。《文选。王巾。头陁寺碑文》:「然语彝伦者,必求宗于九畴。」
《國語辭典》:龙战(龍戰)  拼音:lóng zhàn
群雄割据相争。唐。胡曾 荥阳诗:「当时天下方龙战,谁为将军作诔文。」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三出:「或龙战二三载,意欲建少功业。」
《國語辭典》:四达(四達)  拼音:sì dá
1.通达四方的道路。《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逵。」
2.通达四方,风行天下。《礼记。乐记》:「周道四达,礼乐交通。」
3.通晓事理。三国魏。嵇康 答向子期难养生论:「若比之于内视反听,爱气啬精,明白四达,而无执无为。」
《國語辭典》:翁仲  拼音:wēng zhòng
古代称铜像、石像,后专用以称墓前石人。《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金人十二」句下唐。司马贞。索隐:「各重千石,坐高二丈,号曰翁仲。」《宋书。卷三○。五行志一》:「魏明帝景初元年,发铜铸为巨人二,号曰翁仲。」
《國語辭典》:兼济(兼濟)  拼音:jiān jì
普遍救济,使天下苍生皆受益。《隋书。卷一。高祖纪上》:「然则前帝后王,俱在兼济,立功立事,爵赏仍行。」唐。韩愈争臣论〉:「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
《國語辭典》:兼善  拼音:jiān shàn
1.使他人受益。《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达人兼善,废己存爱。」
2.各方面皆擅长精通。《文选。潘岳。杨荆州诔》:「草隶兼善,尺牍必珍。」
《漢語大詞典》:御天
(1).控御天道,统治天下。《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 孔颖达 疏:“乾之为德,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以控御於天体。”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朕秉籙御天,握枢临极。” 唐 黄滔 《景阳井赋》:“御天失措,且四方之大何从;没地无慙,顾九仞之深可匿。” 明 王鸿儒 《凝斋笔语》卷一:“天之六阳时序如此,圣人加画乾封亦如此,此所以御天也。”
(2).宫门名。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三三:“又是宫车入 御天 ,丽姝歌舞太平年。”
《國語辭典》:霸王  拼音:bà wáng
1.霸者与王者。古称有天下者为王,诸侯中最强大者为霸。《左传。闵公元年》:「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2.霸者的尊称。《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你、你、你,做了个别霸王自刎虞姬。」
3.行为专横的人。《水浒传》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红楼梦》第六二回:「可惜这么一个人,没父母,连自己本姓都忘了,被人拐出来,偏又卖与了这个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