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兵部尚书(兵部尚书)  拼音:bīng bù shàng shū
职官名。为兵部首长,掌管天下军事,相当于周礼六官中的大司马。
《国语辞典》:鞭笞天下  拼音:biān chī tiān xià
鞭策驱使天下百姓。《汉书。卷四三。郦陆朱刘叔孙传。陆贾》:「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汉。贾谊〈过秦论〉:「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国语辞典》:傲视群雄(傲视群雄)  拼音:ào shì qún xióng
形容高傲自负,轻视天下英雄。如:「想当年曹操傲视群雄,独霸中原,不可一世。如今不过是茶馀饭后的话题罢了!」
《国语辞典》:道济天下(道济天下)  拼音:dào jì tiān xià
所怀先王之道,足以救济天下之苍生。《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国语辞典》:定于一尊(定于一尊)  拼音:dìng yú yī zūn
统一天下,共同尊立一个帝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后指学术、思想、道德等方面以最高权威做为唯一的标准。
《国语辞典》:车书相望(车书相望)  拼音:chē shū xiāng wàng
车均同轨,书皆同文。比喻天下皆服从其制度。《中国历代戏曲选。明。叶宪祖。易水寒。第四折》:「涂山上玉帛交加,函谷外车书相望。」
《国语辞典》:澄清天下  拼音:chéng qīng tiān xià
肃清祸乱,使天下归于太平。《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国语辞典》:布衣之怒  拼音:bù yī zhī nù
布衣,平民的服饰,借指平民。「布衣之怒」指百姓为天下正义公理而发怒。《战国策。魏策四》:「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国语辞典》:不言而化  拼音:bù yán ér huà
不用言词训诫而天下平治。《北史。卷四七。列传。袁翻》:「为政清靖,不言而化,自长史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唐。魏徵〈论时政疏〉:「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国语辞典》:大江南北  拼音:dà jiāng nán běi
大江,长江。「大江南北」指天下各地。《儒林外史》第三一回:「我所以一见就问这两个人,两个人都是大江南北有名的。」
《国语辞典》:楚汉相争(楚汉相争)  拼音:chǔ hàn xiāng zhēng
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相互争夺天下的时代。秦朝末年,群雄起兵反抗,楚人项梁、项羽起兵于江东,刘邦起于沛,后归附项梁。刘邦首先入关,攻破咸阳,此时项羽救赵,大破秦兵,乃引兵西向关中,进驻鸿门。刘邦因兵力不及项羽,至鸿门谢罪,佯装服从。项羽得关中后,分封天下,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齐国叛变,项羽攻齐,刘邦则趁机出兵声讨项羽,项羽因形势不利,力尽粮绝,遂与刘邦和议,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后刘邦背信,围困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楚汉相争共历四年而结束。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漢語大詞典》:复风之报(復風之報)
相传 周武王 克 殷 二年,天下未定, 武王 疾, 周公 祷于三王,愿以身代,史纳其祝策于金縢之匮。 武王 死, 成王 即位,因 管 蔡 流言, 成王 怀疑 周公 。天以“大雷电以风,禾尽偃”示警, 成王 开匮见 周公 祝辞,知 周公 之忠贞,遂改悔,“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岁则大熟”。事见《书·金縢》《史记·鲁周公世家》。后以为悔过得善报之典。汉书·刘向传:“ 高宗 、 成王 亦有雊雉拔木之变,能思其故,故 高宗 有百年之福, 成王 有復风之报,神明之应,应若景嚮,世所同闻也。”
《漢語大詞典》:阜财解愠(阜財解愠)
语出《孔子家语·辩乐解》:“昔者 舜 弹五絃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因以“阜财解愠”为民安物阜,天下大治之典。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公平布则郅治可期,有阜财解愠之风,无敢怒难言之隐也。”
《漢語大詞典》:高密衮
西汉 末, 邓禹 助 刘秀 取得天下,建立 东汉 政权,被封为 高密侯 ,君臣相得,融洽无间。事见《后汉书。邓禹传》。后遂以“高密衮”指功高而取显位。《再生缘》第三一回:“槐鼎早承 高密 衮,梅花新试 寿阳 粧。”
《漢語大詞典》:迗逇
违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