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534,分569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大笔
大治
大焉
大乱
大呼
大辟
作大
大孝
大利
大老
大庭
士大夫
大变
大石
大邑
《國語辭典》:大笔(大筆)  拼音:dà bǐ
1.尊称他人的书法或文字。《儒林外史》第四○回:「但得老先生大笔,小弟也可借以不朽了。」
2.写大字的毛笔。如:「这笔太小了,可否借只大笔给我?」
3.大批、大宗。如:「这是大笔钱哪,不是小数目。」
《漢語大詞典》:大治
(1).需要治理的重大事务。周礼·地官·司市:“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 孙诒让 正义:“治谓以事咨辩陈请。”
(2).谓政治修明,局势安定。礼记·礼器:“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
《骈字类编》:大焉
左传战克而王飨吉孰大焉
《國語辭典》:大乱(大亂)  拼音:dà luàn
1.混乱骚动,毫无秩序。《孟子。滕文公下》:「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连忙回军,军中大乱,败阵而归。」
2.大灾祸、大祸乱。《老残游记》第七回:「因为我二十几岁的时候,看天下将来一定有大乱,所以极力留心将才。」
《国语辞典》:大呼  拼音:dà hū
大声呼喊。《三国演义》第七回:「赞立马桥上,大呼曰:『背义之徒,何敢卖。』」
《國語辭典》:大辟  拼音:dà pì
死刑。古代五刑的一种。《礼记。文王世子》:「刑狱成,有司谳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一上刑罚,僧徒熬苦不过,只得从实供招,就押到寺中起赃来为證,问成大辟,立时处决。」
《漢語大詞典》:作大
摆架子。《说岳全传》第十一回:“你既来考试,为何参见不跪?如此作大么?”
分類:摆架子
《骈字类编》:大孝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 大孝三朝备,洪恩九族惇。
《骈字类编》:大利
礼记见大言下管史记仲尼弟子传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 子毋赦者小害而大利者也又水经注濡水又东南流于容城县西北大利亭东南合易水而注巨马水也
分类:大利
《國語辭典》:大老  拼音:dà lǎo
1.德高望重的老人。《孟子。离娄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
2.指某一方面负有盛誉的人。如:「一时奉为体坛大老。」
3.称资深望重的大官。《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悄悄写了十几封书子,打发人进京去遍托朝里大老。」
《國語辭典》:大庭  拼音:dà tíng
外朝之廷,在库门内、雉门外。《逸周书。卷二。大匡解》:「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于大庭。」
《國語辭典》:士大夫  拼音:shì dà fū
1.旧称在职居官的人。《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唐。韩愈 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军中的将士。旧时军职中有大夫、士,故以士大夫泛指将士。《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汉。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
3.士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南史。卷三六。列传。江夷》:「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国语辞典》:大变(大变)  拼音:dà biàn
大大的改变。《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或起瑕舋,心忿意危,用成大变。」《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
分类:大变大大
《骈字类编》:大石
唐书李嗣业传初讨勃律也通道葱岭有大石塞隘以足蹶之抵穹壑识者以为至诚所感云
分类:大石
《國語辭典》:大邑  拼音:dà yì
1.大城镇。如:「通都大邑」。《书经。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
2.大国。《孟子。滕文公下》:「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