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87,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八大灵塔
八大自在我
八大菩萨法
八大菩萨经
八大童子仪轨
八大金刚明王
八大金刚童子
八大曼拿罗经
八大总持王经
八大灵塔名号经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八教大意
九品大衣
九种大禅
佛类词典(续上)
八大龙王八大灵塔
八大自在我
八大菩萨法
八大菩萨经
八大童子仪轨
八大金刚明王
八大金刚童子
八大曼拿罗经
八大总持王经
八大灵塔名号经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八教大意
九品大衣
九种大禅
八大龙王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序品曰:「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等。」
【佛学常见辞汇】
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
(名数)法华经序品曰:「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等。」
【佛学常见辞汇】
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
八大灵塔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八大灵塔名号经曰:「一、佛生处,迦毗罗城龙弥你园。二、成道处,摩迦陀国泥连河。三、转法轮处,迦尸国波罗奈城鹿园。四、现神通处,舍卫国祇陀园。五、从忉利天下处,桑伽尸国曲女城,佛忉利天安居竟,自七宝宝阶降下处。六、化度分别僧处,在王舍城,提婆达多作破僧,僧众分离二处,佛化度之使归一味处。七、思念寿量处,毗耶离城(译言广严),佛在此思念寿量,将入涅槃。八、入涅槃处,在拘尸那城。」又心地观经言,佛放光,于光中现八大宝塔,与之大同小异。经一曰:「又此光中影现如来不可思议八大宝塔:拘娑罗国净饭王宫生处宝塔;摩伽陀国伽耶城边菩提树下成佛宝塔;波罗奈国鹿野园中初转法轮度人宝塔;舍卫国中给孤独园与诸外道六日论议,得一切智声名宝塔;安达罗国曲女城边升忉利天为母说法,共梵天王及天帝释十二万众从三十三天现三道宝阶下阎浮时神异宝塔;摩竭陀国王舍城边耆阇崛山说大般若法华一乘心地经等大乘宝塔;毗舍离国庵罗卫林维摩长者不可思议现疾宝塔;拘尸那国跋提河边娑罗林中圆寂宝塔。如是八塔,大圣化仪,人天有情所归依,供养恭敬,为成佛因。」有赵宋法贤译之八大灵塔梵赞一卷。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迦毗罗城之龙毗尼园,二摩伽陀国之尼连河边,三波罗奈城之鹿野苑,四舍卫国之祇陀园,五曲女城,六王舍城,七广严城,八拘尸那城。见八大灵塔名号经,八大灵塔梵赞。
【三藏法数】
(出八大灵塔经)
佛之灵塔有八。经云:若人发大信心,修建塔庙,承事供养,得大利益,获大果报,具大名称,是人命终,即得生天。然佛之舍利,人间、天上,建塔甚多,此经所载,乃如来降生等处所建之塔也。(梵语舍利,华言骨身。)
〔一、在迦毗罗城龙弥你园〕,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梵语龙弥你,又云岚毗尼,华言解脱处。佛之降生,即此园也。乃造宝塔以表灵迹焉。
〔二、在摩伽陀园泥连河边〕,梵语摩伽陀,华言善胜。梵语泥连,未见翻译。佛于此河边菩提树下而成正觉,故建塔于此,以供养焉。(梵语菩提,华言道。)
〔三、在波罗奈城〕,梵语波罗奈,华言鹿苑。佛于此处为声闻缘觉说四谛法,故建塔以供养焉。(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四、在舍卫国祇陀园〕,梵语舍卫,华言丰德。梵语祇陀或云祇洹,华言战胜。佛于此园说法度生,故建塔以供养焉。
〔五、在曲女城〕,此城由往昔大树仙人,咒九十九女一时腰曲,故名曲女。佛从忉利天说法,下降于此,故建塔以供养焉。(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
〔六、在王舍城〕,此城往昔由千王共居,故名王舍。佛于此处说法度生,故建塔以供养焉。
〔七、在广严城〕,其城广博、严净,故名广严。佛于此处思念筹量,故建塔以供养焉。
〔八、在拘尸那城〕,梵语拘尸那,华言角城,其城三角故也。佛于此城娑罗双树间入般涅槃,故建塔以供养焉。(梵语娑罗,华言坚固。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
(名数)八大灵塔名号经曰:「一、佛生处,迦毗罗城龙弥你园。二、成道处,摩迦陀国泥连河。三、转法轮处,迦尸国波罗奈城鹿园。四、现神通处,舍卫国祇陀园。五、从忉利天下处,桑伽尸国曲女城,佛忉利天安居竟,自七宝宝阶降下处。六、化度分别僧处,在王舍城,提婆达多作破僧,僧众分离二处,佛化度之使归一味处。七、思念寿量处,毗耶离城(译言广严),佛在此思念寿量,将入涅槃。八、入涅槃处,在拘尸那城。」又心地观经言,佛放光,于光中现八大宝塔,与之大同小异。经一曰:「又此光中影现如来不可思议八大宝塔:拘娑罗国净饭王宫生处宝塔;摩伽陀国伽耶城边菩提树下成佛宝塔;波罗奈国鹿野园中初转法轮度人宝塔;舍卫国中给孤独园与诸外道六日论议,得一切智声名宝塔;安达罗国曲女城边升忉利天为母说法,共梵天王及天帝释十二万众从三十三天现三道宝阶下阎浮时神异宝塔;摩竭陀国王舍城边耆阇崛山说大般若法华一乘心地经等大乘宝塔;毗舍离国庵罗卫林维摩长者不可思议现疾宝塔;拘尸那国跋提河边娑罗林中圆寂宝塔。如是八塔,大圣化仪,人天有情所归依,供养恭敬,为成佛因。」有赵宋法贤译之八大灵塔梵赞一卷。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迦毗罗城之龙毗尼园,二摩伽陀国之尼连河边,三波罗奈城之鹿野苑,四舍卫国之祇陀园,五曲女城,六王舍城,七广严城,八拘尸那城。见八大灵塔名号经,八大灵塔梵赞。
【三藏法数】
(出八大灵塔经)
佛之灵塔有八。经云:若人发大信心,修建塔庙,承事供养,得大利益,获大果报,具大名称,是人命终,即得生天。然佛之舍利,人间、天上,建塔甚多,此经所载,乃如来降生等处所建之塔也。(梵语舍利,华言骨身。)
〔一、在迦毗罗城龙弥你园〕,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梵语龙弥你,又云岚毗尼,华言解脱处。佛之降生,即此园也。乃造宝塔以表灵迹焉。
〔二、在摩伽陀园泥连河边〕,梵语摩伽陀,华言善胜。梵语泥连,未见翻译。佛于此河边菩提树下而成正觉,故建塔于此,以供养焉。(梵语菩提,华言道。)
〔三、在波罗奈城〕,梵语波罗奈,华言鹿苑。佛于此处为声闻缘觉说四谛法,故建塔以供养焉。(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四、在舍卫国祇陀园〕,梵语舍卫,华言丰德。梵语祇陀或云祇洹,华言战胜。佛于此园说法度生,故建塔以供养焉。
〔五、在曲女城〕,此城由往昔大树仙人,咒九十九女一时腰曲,故名曲女。佛从忉利天说法,下降于此,故建塔以供养焉。(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
〔六、在王舍城〕,此城往昔由千王共居,故名王舍。佛于此处说法度生,故建塔以供养焉。
〔七、在广严城〕,其城广博、严净,故名广严。佛于此处思念筹量,故建塔以供养焉。
〔八、在拘尸那城〕,梵语拘尸那,华言角城,其城三角故也。佛于此城娑罗双树间入般涅槃,故建塔以供养焉。(梵语娑罗,华言坚固。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
八大自在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般涅槃有常乐我净之四德,其我德以自然为义,自在有八义,名曰八大自在我:一、能示一身为多身,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三、大身轻举远到,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见涅槃经二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具有八大自在的真我,即能示一身为多身、示一尘身满大千界、大身轻举远到、现无量类常居一土、诸根互用、得一切法如无法想、说一偈义经无量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如微尘,充满十方无量世界。盖如来所證法身之体,遍一切处。全此之体,起于应用。故能一多自在也。
〔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一尘身满大千界者,谓如来法身,体无不遍。故一尘之身与法身之量,同一广大,大千世界悉皆充满,自在无碍也。
〔三、大身轻举远到〕,大身轻举远到者,谓如来广大之身,飞行轻举,无远不到,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能以满大千世界之身,轻举飞空,过于二十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而无障碍。是也。
〔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现无量类常居一土者,谓如来虽为众生现众类之身,而所居常在一土,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之心,安住不动,而能随诸众生现无量形类。又云:如来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悉见。是也。
〔五、诸根互用〕,诸根互用者,谓如来眼等诸根,互相为用,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一根亦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然,诸根亦尔。是也。(一根者,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之一根也。)
〔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得一切法如无法想者,谓如来知一切法,本性空寂,若言有法而可證得,则为虚妄。故虽有所證,而无能證之想,于法融通自在无碍也。经云:若是有者,可名为得;实无所有,云何名得。以自在故,非得而得。是也。
〔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说一偈义经无量劫者,谓如来智慧辩才,演说一偈之义,虽经多劫,无有穷尽,称性宣扬,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演一偈之义,经无量劫,义亦不尽。是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者,谓如来为诸众生处处现身说法,犹如虚空,了无形相可得,随缘应化,自在无碍也。经云:虚空之性,不可得见;如来亦尔,实不可见。以自在故,令一切见。是也。
(名数)大般涅槃有常乐我净之四德,其我德以自然为义,自在有八义,名曰八大自在我:一、能示一身为多身,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三、大身轻举远到,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见涅槃经二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具有八大自在的真我,即能示一身为多身、示一尘身满大千界、大身轻举远到、现无量类常居一土、诸根互用、得一切法如无法想、说一偈义经无量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如微尘,充满十方无量世界。盖如来所證法身之体,遍一切处。全此之体,起于应用。故能一多自在也。
〔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一尘身满大千界者,谓如来法身,体无不遍。故一尘之身与法身之量,同一广大,大千世界悉皆充满,自在无碍也。
〔三、大身轻举远到〕,大身轻举远到者,谓如来广大之身,飞行轻举,无远不到,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能以满大千世界之身,轻举飞空,过于二十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而无障碍。是也。
〔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现无量类常居一土者,谓如来虽为众生现众类之身,而所居常在一土,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之心,安住不动,而能随诸众生现无量形类。又云:如来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悉见。是也。
〔五、诸根互用〕,诸根互用者,谓如来眼等诸根,互相为用,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一根亦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然,诸根亦尔。是也。(一根者,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之一根也。)
〔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得一切法如无法想者,谓如来知一切法,本性空寂,若言有法而可證得,则为虚妄。故虽有所證,而无能證之想,于法融通自在无碍也。经云:若是有者,可名为得;实无所有,云何名得。以自在故,非得而得。是也。
〔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说一偈义经无量劫者,谓如来智慧辩才,演说一偈之义,虽经多劫,无有穷尽,称性宣扬,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演一偈之义,经无量劫,义亦不尽。是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者,谓如来为诸众生处处现身说法,犹如虚空,了无形相可得,随缘应化,自在无碍也。经云:虚空之性,不可得见;如来亦尔,实不可见。以自在故,令一切见。是也。
八大菩萨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指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之修法。
【佛学常见辞汇】
指八大菩萨曼荼罗经的修法。
(修法)指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之修法。
【佛学常见辞汇】
指八大菩萨曼荼罗经的修法。
八大菩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对八大菩萨说东方五佛之名。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对八大菩萨说东方五佛之名。
八大童子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之异名。
(经名)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之异名。
八大金刚明王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即八大金刚童子也。
(名数)即八大金刚童子也。
八大金刚童子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不动明王之使者八大童子也。一慧光童子,二慧喜童子,三阿耨达多童子,四指德童子,五乌俱婆迦童子,六清德童子,七矜羯罗童子,八制吒迦童子也。此童子皆手持金刚杵,故名金刚童子。见八大童子义轨。
(名数)不动明王之使者八大童子也。一慧光童子,二慧喜童子,三阿耨达多童子,四指德童子,五乌俱婆迦童子,六清德童子,七矜羯罗童子,八制吒迦童子也。此童子皆手持金刚杵,故名金刚童子。见八大童子义轨。
八大曼拿罗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大乘八大曼拿罗经。一卷,赵宋法贤译。说观自在菩萨乃至地藏菩萨八大菩萨之修法。
(经名)具名大乘八大曼拿罗经。一卷,赵宋法贤译。说观自在菩萨乃至地藏菩萨八大菩萨之修法。
八大总持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持明藏八大总持王经之略名。
(经名)持明藏八大总持王经之略名。
八大灵塔名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并梵赞一卷,皆赵宋法贤译。
(经名)一卷,并梵赞一卷,皆赵宋法贤译。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即大乘八曼拿罗经也。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即大乘八曼拿罗经也。
八教大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天台八教大意之略名。
(书名)天台八教大意之略名。
九品大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大衣即僧伽梨有三位九品之别。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四曰:「又僧伽梨,下九条,中十一条,上十三条;中僧伽梨,下十五条,中十七条,上十九条;上僧伽梨,下二十一条,中二十三条,上二十五条。下僧伽梨二长一短,中僧伽梨三长一短,上僧伽梨四长一短。」古来所通行者其间上上品之二十五条,下上品之十三条及下下品之九条衣也。
(衣服)大衣即僧伽梨有三位九品之别。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四曰:「又僧伽梨,下九条,中十一条,上十三条;中僧伽梨,下十五条,中十七条,上十九条;上僧伽梨,下二十一条,中二十三条,上二十五条。下僧伽梨二长一短,中僧伽梨三长一短,上僧伽梨四长一短。」古来所通行者其间上上品之二十五条,下上品之十三条及下下品之九条衣也。
九种大禅
【佛学大辞典】
(名数)九种之大乘禅也。此为不共于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禅定:一、自性禅,二、一切禅,三、难禅,四、一切门禅,五、善人禅,六、一切行禅,七、除烦恼禅,八、此世他世乐禅,九、清净净禅是也。原出于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为自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于法华玄义第四上,并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上等,称之为九种大禅,为出世间上上禅中之种别也。自性禅者,观心之实性,观一切诸法,无不由心,心摄一切,如如意珠。或唯住于止而摄心不散。或唯住于观而分别照了。或止观双修而定慧均等也。一切禅者,能得自行化他一切功德之禅也。此有世间出世间之二种。又其二种,各有现法乐住禅,出生三昧功德禅,利益众生禅之三种。离一切妄想,身心止息,第一寂灭,名为现法乐住禅。出生种种不可思议无量无边十力种性所摄之三昧,入于一切无碍慧,无诤愿智之胜妙功德,名为出生三昧功德禅。布施于众生,护诸恐怖,能为开解,名为利益众生禅。难禅者,意为难修之禅。亦有三种:久习胜妙之禅定,于诸三昧心得自在,哀悯众生,欲使成熟,故舍第一禅之乐而生于欲界,名为第一难禅。依禅而出生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之诸深三昧,名为第二难禅。依禅而得无上菩提,名为第三难禅。一切门禅者,为一切禅皆从此门出之意。此有与有觉有观俱之禅,与喜俱之禅,与乐俱之禅,与舍俱之禅等四种。欲界及初静虑,有觉有观也。第二静虑,喜也。第三静虑,乐也。第四静虑,舍也。善人禅者,为大善根众生所修。此有不味著,与慈心俱,与悲心俱,与喜心俱,与舍心俱之五种。一切行禅者,意为大乘一切行法无不含摄之禅,此有十三种:善禅,无记化化禅,止分禅,观分禅,自他利禅,正念禅,出生神通力功德禅,名缘禅,义缘禅,止相缘禅,举相缘禅,舍相缘禅,现法乐住第一义禅是也。摄一切之善法,名为善禅。自然能于定中作种种变化而无穷,谓为无记化化禅。摄心不散,与定相应,谓为止分禅。分别照了,与慧相应,谓为观分禅。正定现前时,即能自利利他,谓为自他利禅。正念思维,无诸杂想,谓为正念禅。得此大定,一切之神通功德,悉由是出生,谓为出生神通力功德禅。于一切诸法之名相因缘,悉为通达无碍,谓为名缘禅。于一切诸法之义理因缘,悉能通达晓了,谓为义缘禅。于寂静因缘之相,圆明洞彻,永离一切散乱,谓为止相缘禅。能照了诸法起灭之因缘,悉皆清净无碍,谓为举相缘禅。于一切善恶法相因缘,悉皆舍离,清净而无染著,谓为舍相缘禅。因此定而现,得法喜之乐,安住于第一义,名为现法乐住第一义禅。除烦恼禅者,意为能除众生种种苦患疾病等之禅。此有八种:咒术所依禅、除病禅、云雨禅、等度禅、饶益禅、调伏禅、开觉禅、等作禅是也。因此定能除诸苦患、毒害、霜雹、热病及鬼,谓为咒术所依禅。能除地水火风四大所起之众病,谓为除病禅。兴甘雨,能销灾旱,救诸饥馑,谓为云雨禅。能济诸恐难及一切水陆,人非人之怖,谓为等度禅。能以饮食,饶益旷野饥渴之众生,谓为饶益禅。能以财物调伏众生,谓为调伏禅。能等开觉迷惑之众生,谓为开觉禅。使众生所作,悉为成就。谓为等作禅。此世他世乐禅者,谓能使众生得现在未来二世之乐之禅定。此有九种:能变现种种之神足通力,调伏一切众生,谓为神足变现调伏众生禅。能随顺说法,调伏一切众生,谓为随说调伏众生禅。能以正法教诫训谕,调伏一切众生,谓为教诫变现调伏众生禅。能为恶业之众生,示现修罗饿鬼畜生等趣,使之改恶迁善,谓为为众生示恶趣禅。为不能辩说正法之众生,即以辩才饶益之,使其心识开悟,谓为失辩众生以辩饶益禅。为失正念之众生,能以正念饶益之,使其不生邪见,谓为失念众生以念饶益禅,开发妙慧,心不颠倒,能造微妙之赞颂,摩得勒伽论,流通正法,使久住于世,谓为造不颠倒论微妙赞颂摩得勒伽为令正法久住世禅。能以书数算计资生方便等种种之众具,摄取饶益一切众生,谓为世间技术义饶益摄取众生禅。放大光明,暂使修罗等趣息其苦恼,名为暂息恶趣放光明禅。清净净禅者,谓断尽一切烦恼惑业,得大菩提清净果之禅。此有十种:世间清净净不昧不染污禅、出世间清净净禅、方便清净净禅、得根本清净净禅、根本上胜进清净净禅、住起力清净净禅、舍复入力清净净禅、神通所作力清净净禅、离一切见清净净禅、烦恼智库断清净净禅是也。又出于法华玄义讲述第四之上。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禅),出世间之上上禅也。
【佛学常见辞汇】
九种大乘菩萨所修的禅定,即自性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烦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净禅。
【佛学次第统编】
地持经明九种大禅: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
一、自性禅 谓于菩萨藏闻思从前所行世间出世间善,一心安住,或止分、或观分、或俱分,无不摄也。
二、一切禅 谓修此禅定,则自行化他一切诸法,无不摄也,名有三种:
一者、善法乐住禅 谓离一切妄想,身心止息,第一寂灭,舍离味著,及一切相,现得法喜之乐,而住于定也。
二者、出生三昧功德禅 谓出生种种不可思议,无量无数,一切三昧功德也。
三者、利益众生禅 谓众生所作,皆与同事,复以法义,开导饶益,莫不令其离苦得乐也。
三、难禅 难禅者,谓此禅定不易修也。名有三种:
第一难禅 谓久习胜妙禅定,于诸三昧,心得自在,哀悯众生,欲令成就,舍第一禅乐而生欲界也。
第二难禅 谓依此定,出生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深三昧,出过声闻辟支佛上也。
第三难禅 谓依此定,得无上菩提也。
四、一切门禅 门即出入之义,谓一切禅定,皆由此门而出。名有四种:
一者、有觉有观禅 谓初心在缘名觉,细心分别禅昧曰观,即色界初禅定也。
二者、喜俱禅 谓得此禅定,喜心共发,即第二禅也。
三者、乐俱禅 谓得此禅定,则发胜妙之乐,即第三禅也。
四者、舍俱禅 谓入此禅,则心平等而无善恶憎爱之意,即第四禅也。
五、善人禅 谓一切善法,无所不摄,乃大善根众生之所共修,名有五种:
一者、不味著 谓于禅定之味,不乐著也。
二者、慈心俱 谓爱念众生之心,与禅俱发也。
三者、悲心俱 谓悲悯众生之心,与禅俱发也。
四者、喜心俱 谓欢喜众生,离苦得乐之心,与禅俱发也。
五者、舍心俱 谓无憎无爱平等之心,与禅俱发也。
六、一切行禅 谓大乘一切行法,无不含摄,名有十三种:
一者、善禅 谓此禅定能摄一切善法也。
二者、无记化化禅 谓不待作意思惟,自然能于定中,作种种变化,而无穷也。
三者、止分禅 谓摄心不散,与定相应也。
四者、观分禅 谓分别照了,与慧相应也。
五者、自他利禅 谓正定现前,则能自利利他也。
六者、正念禅 谓于定中,正念思惟,无诸杂想也。
七者、出生神通力功德禅 谓得此大定,则一切神通功德,悉皆由之而出生也。
八者、名缘禅 谓于一切诸法名相因缘,悉得通达无碍也。
九者、义缘禅 谓于一切诸法义理因缘,悉能通达晓了也。
十者、止相缘禅 谓于寂静因缘之相,圆明洞彻,永离一切散乱也。
十一者、举相缘禅 谓能照了诸法起灭因缘,悉皆清净无碍也。
十二者、舍相缘禅 谓于一切善恶,法相因缘,悉皆舍离清净而无染著也。
十三者、现法乐住第一义禅 谓因此定,现得法喜之乐,而安住于第一义也。
七、除恼禅 谓修此禅定,能除灭众生种种苦恼,名有八种:
一者、咒术所依禅 谓因此定,能以咒术之力,除诸毒害霜雹寒热鬼病一切苦患也。
二者、除病禅 谓因此定,能除地水火风四大所起众病也。
三者、云雨禅 谓因此定,能兴致甘雨,消灭灾旱,救诸饥馑也。
四者、等度禅 谓因此定,能济诸恐难,及一切水陆人非人怖也。
五者、饶益禅 谓因此定,能以饮食饶益旷野饥渴众生也。
六者、调伏禅 谓因此定,能以财物调伏众生也。
七者、开觉禅 谓因此定,能觉悟迷惑众生也。
八者、等作禅 谓因此定,能令众生所作悉皆成就也。
八、此世他世乐禅 谓修此禅定,能定众生悉得现在未来一切之乐,名有九种:
一者、神足变现调伏众生禅 谓因此定,而能变现种种神足通力,调伏一切众生也。(神足者,神通满足也。)
二者、随说调伏众生禅 谓因此定,而能随顺说法,调伏一切众生也。
三者、教诫变现调伏众生禅 谓因此定,能以正法教诲诫谕,调伏一切众生也。
四者、为恶众生示恶趣禅 谓因此定,能为恶业众生,示现修罗饿鬼畜生地狱等趣,令其改恶迁善也。
五者、失辩众生以辩饶益禅 谓因此定,而于众生不能辩说正法者,即以辩才而饶益之,令其心识开悟也。
六者、失念众生以念饶益禅 谓因此定,而于众生失正念者,能以正念而饶益之,令其邪见不生也。
七者、造不颠倒论微妙赞颂摩得勒伽为令正法久住世禅 谓因此定,开发妙慧,心不颠倒,能造微妙赞颂摩得勒伽之论,而令正法流通,久住于世也。(梵语摩得勒伽,华言本母,即论名,谓能兴立教义,为本为母故也。)
八者、世间技术义饶益摄取众生禅 谓因此定,能以书数算计,资生方法,如是等种种众具,摄取饶益一切众生也。
九者、暂息恶趣放光明禅 谓因此定,放大光明,暂令修罗等趣,息其苦恼也。
九、清净净禅 谓依此禅定,一切烦恼惑业,悉皆断尽,即得大菩提清净之果,名为清净禅。重言净者,以清净之相,亦不可得也。名有十种:
一者、世间清净净不味不染污禅 谓依此定,于一切天人所修世间禅定,悉不味著,亦不见有染污之相,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二者、出世间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于一切声闻缘觉所修出世间禅定,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三者、方便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能善巧方便,演说无量妙法,化度一切众生,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了不可得也。
四者、根本清净净禅 谓因此定,于色界四禅根本之定,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五者、根本上胜进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于色界四禅根本之定,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六者、入住起力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或入、或住、或起,力用自在,无染无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七者、舍复入力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舍而复入,力用自在,无染无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八者、禅通所作力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能以种种神通力用,变现自在,利益一切,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九者、离一切见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而于断常有无一切诸见,悉皆远离,而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十者、烦恼智障断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于见思等诸烦恼惑及障理之智,皆已断灭,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三藏法数】
(出地持经)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闻思从前所行世间、出世间善,一心安住,或止分,或观分,或俱分,无不摄也。(菩萨藏者,菩萨所修之法藏也。闻思从前所行世间、出世间善者,闻持思念已往所行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也。止分者,谓摄心不散,即定也。观分者,谓分别照了,即慧也。俱分者,谓止观双修,定慧平等也。分者,位也。谓安于止观相应位分也。菩萨于所修法藏,闻持思念过去所行一切善法,一心安住,止观平等大慧利益众生也。而言自性者,谓菩萨所修之禅,观心实相,不从外得,即本有之定也。)
〔二、一切禅〕,谓修此禅定,则自行化他,一切诸法,无不摄也。名有三种:一者,现法乐住禅,谓离一切妄想,身心止息,第一寂灭,舍离味著,及一切相,现得法喜之乐,而住于定也。二者,出生三昧功德禅,谓出生种种不可思议,无量无数一切三昧功德也。三者,利益众生禅,谓众生所作,皆与同事;复以法义开导饶益,莫不令其离苦得乐也。(舍离味著及一切相者,谓内于禅定之味,外及一切诸相,心能舍离而不乐著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同事者,谓随诸众生,同其行事而饶益之也。)
〔三、难禅〕,难禅者,谓此禅定,不易修也。名有三种:第一难禅,谓久习胜妙禅定,于诸三昧心得自在,哀悯众生,欲令成就,舍第一禅乐而生欲界也。第二难禅,谓依此定,出生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深三昧,出过声闻、辟支佛上也。第三难禅,谓依此定,得无上菩提也。(第一禅乐者,即胜妙禅定之乐也。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梵语菩提,华言道。)
〔四、一切门禅〕,门即出入之义。谓一切禅定,皆由此门而出,名有四种:一者,有觉有观禅,谓初心在缘名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即色界初禅定也。二者,喜俱禅,谓得此禅定,喜心共发,即第二禅也。三者,乐俱禅,谓得此禅定,则发胜妙之乐,即第三禅也。四者,舍俱禅,谓入此禅,则心平等而无善恶憎爱之意,即第四禅也。
〔五、善人禅〕,谓一切善法,无所不摄,乃大善根众生之所共修。名有五种:一者,不味著,谓于禅定之味,不乐著也。二者,慈心俱,谓爱念众生之心,与禅俱发也。三者,悲心俱,谓悲悯众生之心,与禅俱发也。四者,喜心俱,谓欢喜众生离苦得乐之心,与禅俱发也。五者,舍心俱,谓无憎无爱,平等之心,与禅俱发也。
〔六、一切行禅〕,谓大乘一切行法,无不含摄。名有十三种:一者,善禅,谓此禅定,能摄一切善法也。二者,无记化化禅,谓不待作意思惟,自然能于定中,作种种变化而无穷也。三者,止分禅,谓摄心不散,与定相应也。四者,观分禅,谓分别照了,与慧相应也。五者,自他利禅,谓正定现前,则能自利利他也。六者,正念禅,谓于定中,正念思惟,无诸杂想也。七者,出生神通力功德禅,谓得此大定,则一切神通功德,悉皆由之而出生也。八者,名缘禅,谓于一切诸法名相因缘,悉得通达无碍也。九者,义缘禅,谓于一切诸法义理因缘,悉能通达晓了也。十者,止相缘禅,谓于寂静因缘之相,圆明洞彻,永离一切散乱也。十一者,举相缘禅,谓能照了诸法起灭因缘,悉皆清净无碍也。十二者,舍相缘禅,谓于一切善恶法相因缘,悉皆舍离,清净而无染著也。十三者,现法乐住第一义禅,谓因此定,现得法喜之乐,而安住于第一义也。(第一义者,谓实相中道之理,无二无别也。)
〔七、除恼禅〕,谓修此禅定,能除灭众生种种苦恼,名有八种:一者,咒术所依禅,谓因此定,能以咒术之力,除诸毒害霜雹寒热鬼病,一切苦患也。二者,除病禅,谓因此定,能除地水火风四大所起众病也。三者,云雨禅,谓因此定,能兴致甘雨,销灭灾旱,救诸饥馑也。四者,等度禅,谓因此定,能济诸恐难,及一切水陆人非人怖也。五者,饶益禅,谓因此定,能以饮食饶益旷野饥渴众生也。六者,调伏禅,谓因此定,能以财物调伏众生也。七者,开觉禅,谓因此定,能觉悟迷惑众生也。八者,等作禅,谓因此定,能令众生所作悉皆成就也。(非人者,即龙鬼之类也。)
〔八、此世他世乐禅〕,谓修此禅定,能令众生,悉得现在未来一切之乐,名有九种:一者,神足变现调伏众生禅,谓因此定,而能变现种种神足通力,调伏一切众生也。二者,随说调伏众生禅,谓因此定,而能随顺说法,调伏一切众生也。三者,教诫变现调伏众生禅,谓因此定,能以正法,教诲诫谕调伏一切众生也。四者,为恶众生示恶趣禅,谓因此定,能为恶业众生,示现修罗、饿鬼、畜生、地狱等趣,令其改恶迁善也。五者,失辩众生以辩饶益禅,谓因此定,而于众生不能辩说正法者,即以辩才而饶益之,令其心识开悟也。六者,失念众生以念饶益禅,谓因此定,而于众生失正念者,能以正念而饶益之,令其邪见不生也。七者,造不颠倒论微妙赞颂摩得勒伽为令正法久住世禅,谓因此定,开发妙慧,心不颠倒,能造微妙赞颂,摩得勒伽之论,而令正法流通,久住于世也。八者,世间技术义饶益摄取众生禅,谓因此定,能以书数算计资生方法,如是等种种众具,摄取饶益一切众生也。九者,暂息恶趣放光明禅,谓因此定,放大光明,暂令修罗等趣,息其苦恼也。(神足者,谓神通满足也。梵语摩得勒伽,亦云摩怛理伽,华言本母,即论名,谓能兴立教义,为本为母故也。)
〔九、清净净禅〕,谓依此禅定,一切烦恼惑业悉皆断尽,即得大菩提清净之果,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清净之相,亦不可得也。名有十种:一者,世间清净净、不味不染污禅,谓依此定,于一切天人所修世间禅定,悉不味著,亦不见有染污之相,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二者,出世间清净净禅,谓依此定,于一切声闻、缘觉所修出世间禅、定,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三者,方便清净净禅,谓依此定,能善巧方便演说无量妙法,化度一切众生,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了不可得也。四者,根本清净净禅,谓依此定,于色界四禅根本之定,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五者,根本上胜进清净净禅,谓依此定,于色界四禅根本,虽得最上殊胜增进之定,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六者,入住起力清净净禅,谓依此定,或入或住,或起力用自在,,无染无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七者,舍复入力清净净禅,谓依此定,舍而复入,力用自在,无染无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八者,神通所作力清净净禅,谓依此定,能以种种神通力用变现自在,利益一切,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九者,离一切见清净净禅,谓依此定,而于断常有无一切诸见,悉皆远离,而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十者,烦恼智障断清净净禅,谓依此定,于见、思等诸烦恼惑,及障理之智,皆已断灭,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四禅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也。根本定者,谓四禅之定,为诸禅之根本。能出生一切禅定也。断常者,谓外道妄计此身灭已更不再生,名断见;复计此身灭已还生,名常见也。障理之智者,谓声闻虽得人空之智,若大乘菩萨,以此智,即是障理之惑故也。)
(名数)九种之大乘禅也。此为不共于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禅定:一、自性禅,二、一切禅,三、难禅,四、一切门禅,五、善人禅,六、一切行禅,七、除烦恼禅,八、此世他世乐禅,九、清净净禅是也。原出于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为自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于法华玄义第四上,并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上等,称之为九种大禅,为出世间上上禅中之种别也。自性禅者,观心之实性,观一切诸法,无不由心,心摄一切,如如意珠。或唯住于止而摄心不散。或唯住于观而分别照了。或止观双修而定慧均等也。一切禅者,能得自行化他一切功德之禅也。此有世间出世间之二种。又其二种,各有现法乐住禅,出生三昧功德禅,利益众生禅之三种。离一切妄想,身心止息,第一寂灭,名为现法乐住禅。出生种种不可思议无量无边十力种性所摄之三昧,入于一切无碍慧,无诤愿智之胜妙功德,名为出生三昧功德禅。布施于众生,护诸恐怖,能为开解,名为利益众生禅。难禅者,意为难修之禅。亦有三种:久习胜妙之禅定,于诸三昧心得自在,哀悯众生,欲使成熟,故舍第一禅之乐而生于欲界,名为第一难禅。依禅而出生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之诸深三昧,名为第二难禅。依禅而得无上菩提,名为第三难禅。一切门禅者,为一切禅皆从此门出之意。此有与有觉有观俱之禅,与喜俱之禅,与乐俱之禅,与舍俱之禅等四种。欲界及初静虑,有觉有观也。第二静虑,喜也。第三静虑,乐也。第四静虑,舍也。善人禅者,为大善根众生所修。此有不味著,与慈心俱,与悲心俱,与喜心俱,与舍心俱之五种。一切行禅者,意为大乘一切行法无不含摄之禅,此有十三种:善禅,无记化化禅,止分禅,观分禅,自他利禅,正念禅,出生神通力功德禅,名缘禅,义缘禅,止相缘禅,举相缘禅,舍相缘禅,现法乐住第一义禅是也。摄一切之善法,名为善禅。自然能于定中作种种变化而无穷,谓为无记化化禅。摄心不散,与定相应,谓为止分禅。分别照了,与慧相应,谓为观分禅。正定现前时,即能自利利他,谓为自他利禅。正念思维,无诸杂想,谓为正念禅。得此大定,一切之神通功德,悉由是出生,谓为出生神通力功德禅。于一切诸法之名相因缘,悉为通达无碍,谓为名缘禅。于一切诸法之义理因缘,悉能通达晓了,谓为义缘禅。于寂静因缘之相,圆明洞彻,永离一切散乱,谓为止相缘禅。能照了诸法起灭之因缘,悉皆清净无碍,谓为举相缘禅。于一切善恶法相因缘,悉皆舍离,清净而无染著,谓为舍相缘禅。因此定而现,得法喜之乐,安住于第一义,名为现法乐住第一义禅。除烦恼禅者,意为能除众生种种苦患疾病等之禅。此有八种:咒术所依禅、除病禅、云雨禅、等度禅、饶益禅、调伏禅、开觉禅、等作禅是也。因此定能除诸苦患、毒害、霜雹、热病及鬼,谓为咒术所依禅。能除地水火风四大所起之众病,谓为除病禅。兴甘雨,能销灾旱,救诸饥馑,谓为云雨禅。能济诸恐难及一切水陆,人非人之怖,谓为等度禅。能以饮食,饶益旷野饥渴之众生,谓为饶益禅。能以财物调伏众生,谓为调伏禅。能等开觉迷惑之众生,谓为开觉禅。使众生所作,悉为成就。谓为等作禅。此世他世乐禅者,谓能使众生得现在未来二世之乐之禅定。此有九种:能变现种种之神足通力,调伏一切众生,谓为神足变现调伏众生禅。能随顺说法,调伏一切众生,谓为随说调伏众生禅。能以正法教诫训谕,调伏一切众生,谓为教诫变现调伏众生禅。能为恶业之众生,示现修罗饿鬼畜生等趣,使之改恶迁善,谓为为众生示恶趣禅。为不能辩说正法之众生,即以辩才饶益之,使其心识开悟,谓为失辩众生以辩饶益禅。为失正念之众生,能以正念饶益之,使其不生邪见,谓为失念众生以念饶益禅,开发妙慧,心不颠倒,能造微妙之赞颂,摩得勒伽论,流通正法,使久住于世,谓为造不颠倒论微妙赞颂摩得勒伽为令正法久住世禅。能以书数算计资生方便等种种之众具,摄取饶益一切众生,谓为世间技术义饶益摄取众生禅。放大光明,暂使修罗等趣息其苦恼,名为暂息恶趣放光明禅。清净净禅者,谓断尽一切烦恼惑业,得大菩提清净果之禅。此有十种:世间清净净不昧不染污禅、出世间清净净禅、方便清净净禅、得根本清净净禅、根本上胜进清净净禅、住起力清净净禅、舍复入力清净净禅、神通所作力清净净禅、离一切见清净净禅、烦恼智库断清净净禅是也。又出于法华玄义讲述第四之上。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禅),出世间之上上禅也。
【佛学常见辞汇】
九种大乘菩萨所修的禅定,即自性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烦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净禅。
【佛学次第统编】
地持经明九种大禅: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
一、自性禅 谓于菩萨藏闻思从前所行世间出世间善,一心安住,或止分、或观分、或俱分,无不摄也。
二、一切禅 谓修此禅定,则自行化他一切诸法,无不摄也,名有三种:
一者、善法乐住禅 谓离一切妄想,身心止息,第一寂灭,舍离味著,及一切相,现得法喜之乐,而住于定也。
二者、出生三昧功德禅 谓出生种种不可思议,无量无数,一切三昧功德也。
三者、利益众生禅 谓众生所作,皆与同事,复以法义,开导饶益,莫不令其离苦得乐也。
三、难禅 难禅者,谓此禅定不易修也。名有三种:
第一难禅 谓久习胜妙禅定,于诸三昧,心得自在,哀悯众生,欲令成就,舍第一禅乐而生欲界也。
第二难禅 谓依此定,出生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深三昧,出过声闻辟支佛上也。
第三难禅 谓依此定,得无上菩提也。
四、一切门禅 门即出入之义,谓一切禅定,皆由此门而出。名有四种:
一者、有觉有观禅 谓初心在缘名觉,细心分别禅昧曰观,即色界初禅定也。
二者、喜俱禅 谓得此禅定,喜心共发,即第二禅也。
三者、乐俱禅 谓得此禅定,则发胜妙之乐,即第三禅也。
四者、舍俱禅 谓入此禅,则心平等而无善恶憎爱之意,即第四禅也。
五、善人禅 谓一切善法,无所不摄,乃大善根众生之所共修,名有五种:
一者、不味著 谓于禅定之味,不乐著也。
二者、慈心俱 谓爱念众生之心,与禅俱发也。
三者、悲心俱 谓悲悯众生之心,与禅俱发也。
四者、喜心俱 谓欢喜众生,离苦得乐之心,与禅俱发也。
五者、舍心俱 谓无憎无爱平等之心,与禅俱发也。
六、一切行禅 谓大乘一切行法,无不含摄,名有十三种:
一者、善禅 谓此禅定能摄一切善法也。
二者、无记化化禅 谓不待作意思惟,自然能于定中,作种种变化,而无穷也。
三者、止分禅 谓摄心不散,与定相应也。
四者、观分禅 谓分别照了,与慧相应也。
五者、自他利禅 谓正定现前,则能自利利他也。
六者、正念禅 谓于定中,正念思惟,无诸杂想也。
七者、出生神通力功德禅 谓得此大定,则一切神通功德,悉皆由之而出生也。
八者、名缘禅 谓于一切诸法名相因缘,悉得通达无碍也。
九者、义缘禅 谓于一切诸法义理因缘,悉能通达晓了也。
十者、止相缘禅 谓于寂静因缘之相,圆明洞彻,永离一切散乱也。
十一者、举相缘禅 谓能照了诸法起灭因缘,悉皆清净无碍也。
十二者、舍相缘禅 谓于一切善恶,法相因缘,悉皆舍离清净而无染著也。
十三者、现法乐住第一义禅 谓因此定,现得法喜之乐,而安住于第一义也。
七、除恼禅 谓修此禅定,能除灭众生种种苦恼,名有八种:
一者、咒术所依禅 谓因此定,能以咒术之力,除诸毒害霜雹寒热鬼病一切苦患也。
二者、除病禅 谓因此定,能除地水火风四大所起众病也。
三者、云雨禅 谓因此定,能兴致甘雨,消灭灾旱,救诸饥馑也。
四者、等度禅 谓因此定,能济诸恐难,及一切水陆人非人怖也。
五者、饶益禅 谓因此定,能以饮食饶益旷野饥渴众生也。
六者、调伏禅 谓因此定,能以财物调伏众生也。
七者、开觉禅 谓因此定,能觉悟迷惑众生也。
八者、等作禅 谓因此定,能令众生所作悉皆成就也。
八、此世他世乐禅 谓修此禅定,能定众生悉得现在未来一切之乐,名有九种:
一者、神足变现调伏众生禅 谓因此定,而能变现种种神足通力,调伏一切众生也。(神足者,神通满足也。)
二者、随说调伏众生禅 谓因此定,而能随顺说法,调伏一切众生也。
三者、教诫变现调伏众生禅 谓因此定,能以正法教诲诫谕,调伏一切众生也。
四者、为恶众生示恶趣禅 谓因此定,能为恶业众生,示现修罗饿鬼畜生地狱等趣,令其改恶迁善也。
五者、失辩众生以辩饶益禅 谓因此定,而于众生不能辩说正法者,即以辩才而饶益之,令其心识开悟也。
六者、失念众生以念饶益禅 谓因此定,而于众生失正念者,能以正念而饶益之,令其邪见不生也。
七者、造不颠倒论微妙赞颂摩得勒伽为令正法久住世禅 谓因此定,开发妙慧,心不颠倒,能造微妙赞颂摩得勒伽之论,而令正法流通,久住于世也。(梵语摩得勒伽,华言本母,即论名,谓能兴立教义,为本为母故也。)
八者、世间技术义饶益摄取众生禅 谓因此定,能以书数算计,资生方法,如是等种种众具,摄取饶益一切众生也。
九者、暂息恶趣放光明禅 谓因此定,放大光明,暂令修罗等趣,息其苦恼也。
九、清净净禅 谓依此禅定,一切烦恼惑业,悉皆断尽,即得大菩提清净之果,名为清净禅。重言净者,以清净之相,亦不可得也。名有十种:
一者、世间清净净不味不染污禅 谓依此定,于一切天人所修世间禅定,悉不味著,亦不见有染污之相,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二者、出世间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于一切声闻缘觉所修出世间禅定,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三者、方便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能善巧方便,演说无量妙法,化度一切众生,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了不可得也。
四者、根本清净净禅 谓因此定,于色界四禅根本之定,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五者、根本上胜进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于色界四禅根本之定,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六者、入住起力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或入、或住、或起,力用自在,无染无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七者、舍复入力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舍而复入,力用自在,无染无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八者、禅通所作力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能以种种神通力用,变现自在,利益一切,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九者、离一切见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而于断常有无一切诸见,悉皆远离,而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十者、烦恼智障断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于见思等诸烦恼惑及障理之智,皆已断灭,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三藏法数】
(出地持经)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闻思从前所行世间、出世间善,一心安住,或止分,或观分,或俱分,无不摄也。(菩萨藏者,菩萨所修之法藏也。闻思从前所行世间、出世间善者,闻持思念已往所行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也。止分者,谓摄心不散,即定也。观分者,谓分别照了,即慧也。俱分者,谓止观双修,定慧平等也。分者,位也。谓安于止观相应位分也。菩萨于所修法藏,闻持思念过去所行一切善法,一心安住,止观平等大慧利益众生也。而言自性者,谓菩萨所修之禅,观心实相,不从外得,即本有之定也。)
〔二、一切禅〕,谓修此禅定,则自行化他,一切诸法,无不摄也。名有三种:一者,现法乐住禅,谓离一切妄想,身心止息,第一寂灭,舍离味著,及一切相,现得法喜之乐,而住于定也。二者,出生三昧功德禅,谓出生种种不可思议,无量无数一切三昧功德也。三者,利益众生禅,谓众生所作,皆与同事;复以法义开导饶益,莫不令其离苦得乐也。(舍离味著及一切相者,谓内于禅定之味,外及一切诸相,心能舍离而不乐著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同事者,谓随诸众生,同其行事而饶益之也。)
〔三、难禅〕,难禅者,谓此禅定,不易修也。名有三种:第一难禅,谓久习胜妙禅定,于诸三昧心得自在,哀悯众生,欲令成就,舍第一禅乐而生欲界也。第二难禅,谓依此定,出生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深三昧,出过声闻、辟支佛上也。第三难禅,谓依此定,得无上菩提也。(第一禅乐者,即胜妙禅定之乐也。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梵语菩提,华言道。)
〔四、一切门禅〕,门即出入之义。谓一切禅定,皆由此门而出,名有四种:一者,有觉有观禅,谓初心在缘名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即色界初禅定也。二者,喜俱禅,谓得此禅定,喜心共发,即第二禅也。三者,乐俱禅,谓得此禅定,则发胜妙之乐,即第三禅也。四者,舍俱禅,谓入此禅,则心平等而无善恶憎爱之意,即第四禅也。
〔五、善人禅〕,谓一切善法,无所不摄,乃大善根众生之所共修。名有五种:一者,不味著,谓于禅定之味,不乐著也。二者,慈心俱,谓爱念众生之心,与禅俱发也。三者,悲心俱,谓悲悯众生之心,与禅俱发也。四者,喜心俱,谓欢喜众生离苦得乐之心,与禅俱发也。五者,舍心俱,谓无憎无爱,平等之心,与禅俱发也。
〔六、一切行禅〕,谓大乘一切行法,无不含摄。名有十三种:一者,善禅,谓此禅定,能摄一切善法也。二者,无记化化禅,谓不待作意思惟,自然能于定中,作种种变化而无穷也。三者,止分禅,谓摄心不散,与定相应也。四者,观分禅,谓分别照了,与慧相应也。五者,自他利禅,谓正定现前,则能自利利他也。六者,正念禅,谓于定中,正念思惟,无诸杂想也。七者,出生神通力功德禅,谓得此大定,则一切神通功德,悉皆由之而出生也。八者,名缘禅,谓于一切诸法名相因缘,悉得通达无碍也。九者,义缘禅,谓于一切诸法义理因缘,悉能通达晓了也。十者,止相缘禅,谓于寂静因缘之相,圆明洞彻,永离一切散乱也。十一者,举相缘禅,谓能照了诸法起灭因缘,悉皆清净无碍也。十二者,舍相缘禅,谓于一切善恶法相因缘,悉皆舍离,清净而无染著也。十三者,现法乐住第一义禅,谓因此定,现得法喜之乐,而安住于第一义也。(第一义者,谓实相中道之理,无二无别也。)
〔七、除恼禅〕,谓修此禅定,能除灭众生种种苦恼,名有八种:一者,咒术所依禅,谓因此定,能以咒术之力,除诸毒害霜雹寒热鬼病,一切苦患也。二者,除病禅,谓因此定,能除地水火风四大所起众病也。三者,云雨禅,谓因此定,能兴致甘雨,销灭灾旱,救诸饥馑也。四者,等度禅,谓因此定,能济诸恐难,及一切水陆人非人怖也。五者,饶益禅,谓因此定,能以饮食饶益旷野饥渴众生也。六者,调伏禅,谓因此定,能以财物调伏众生也。七者,开觉禅,谓因此定,能觉悟迷惑众生也。八者,等作禅,谓因此定,能令众生所作悉皆成就也。(非人者,即龙鬼之类也。)
〔八、此世他世乐禅〕,谓修此禅定,能令众生,悉得现在未来一切之乐,名有九种:一者,神足变现调伏众生禅,谓因此定,而能变现种种神足通力,调伏一切众生也。二者,随说调伏众生禅,谓因此定,而能随顺说法,调伏一切众生也。三者,教诫变现调伏众生禅,谓因此定,能以正法,教诲诫谕调伏一切众生也。四者,为恶众生示恶趣禅,谓因此定,能为恶业众生,示现修罗、饿鬼、畜生、地狱等趣,令其改恶迁善也。五者,失辩众生以辩饶益禅,谓因此定,而于众生不能辩说正法者,即以辩才而饶益之,令其心识开悟也。六者,失念众生以念饶益禅,谓因此定,而于众生失正念者,能以正念而饶益之,令其邪见不生也。七者,造不颠倒论微妙赞颂摩得勒伽为令正法久住世禅,谓因此定,开发妙慧,心不颠倒,能造微妙赞颂,摩得勒伽之论,而令正法流通,久住于世也。八者,世间技术义饶益摄取众生禅,谓因此定,能以书数算计资生方法,如是等种种众具,摄取饶益一切众生也。九者,暂息恶趣放光明禅,谓因此定,放大光明,暂令修罗等趣,息其苦恼也。(神足者,谓神通满足也。梵语摩得勒伽,亦云摩怛理伽,华言本母,即论名,谓能兴立教义,为本为母故也。)
〔九、清净净禅〕,谓依此禅定,一切烦恼惑业悉皆断尽,即得大菩提清净之果,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清净之相,亦不可得也。名有十种:一者,世间清净净、不味不染污禅,谓依此定,于一切天人所修世间禅定,悉不味著,亦不见有染污之相,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二者,出世间清净净禅,谓依此定,于一切声闻、缘觉所修出世间禅、定,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三者,方便清净净禅,谓依此定,能善巧方便演说无量妙法,化度一切众生,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了不可得也。四者,根本清净净禅,谓依此定,于色界四禅根本之定,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五者,根本上胜进清净净禅,谓依此定,于色界四禅根本,虽得最上殊胜增进之定,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六者,入住起力清净净禅,谓依此定,或入或住,或起力用自在,,无染无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七者,舍复入力清净净禅,谓依此定,舍而复入,力用自在,无染无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八者,神通所作力清净净禅,谓依此定,能以种种神通力用变现自在,利益一切,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九者,离一切见清净净禅,谓依此定,而于断常有无一切诸见,悉皆远离,而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十者,烦恼智障断清净净禅,谓依此定,于见、思等诸烦恼惑,及障理之智,皆已断灭,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四禅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也。根本定者,谓四禅之定,为诸禅之根本。能出生一切禅定也。断常者,谓外道妄计此身灭已更不再生,名断见;复计此身灭已还生,名常见也。障理之智者,谓声闻虽得人空之智,若大乘菩萨,以此智,即是障理之惑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