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87,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大空
大空之战具
大空字
大空点
大空声
大空三昧
大空行三昧
大空曼荼罗
大明王
大明白身菩萨
大明咒
大明经
大明咒经
大明度经
大明度无极经
大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小乘之偏空,而谓大乘究竟之空寂为大空。空亦为空。是为究竟之大空。即大乘之涅槃也。密教以阿字为此大空。證之谓为大空智。宝积经二十二曰:「广大空寂名曰虚空,涅槃空寂亦复如是,为大空寂,无有主宰亦无我所,一切众生没入其中,无能摄取一毛端量,广大空寂广大无量名大涅槃。」入楞伽经三曰:「何者第一义圣智大空?谓自身内證圣智法空离诸邪见熏习之过,是为第一义圣智大空。」无尽灯论上曰:「后来重说般若法门,二乘三藏上下混杂,淘汰空法,所谓引小空归大空。呵偏空而入圆空,破假空而达真空。」又,十八空中,无东西南北等方位之实体。谓为大空。
【佛学常见辞汇】
非小乘之偏空,而是大乘究竟之空寂,谓之大空,亦即大乘之涅槃境界。
【三藏法数】
谓十方世界,是四大造色,假名日出处为东方,日没处为西方,如是方相,以世俗故有,若第一义中,则一法不可得,是名大空。(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三藏法数】
谓小乘四谛十二因缘诸法,皆空无有,故名大空。(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大空之战具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金刚杵,羯磨等武器也。为绝待无相之战具,故云大空。又为大空智之所现。故云大空。大日经疏一曰:「譬如帝释手持金刚破修罗军,今此诸执金刚亦复如是。各从一门持大空战具,能破众生无相之烦恼故以相况也。」演密钞二曰:「大空,即智也。今此诸执金刚,各从一门内自證智遍一切处破诸众生无明障染义名战具。大空智即战具名大空战具,作持业释。」
大空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大空点)。
大空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大日经所说,则托于五字,以显大空之义。若此等字,连于上字则成上字大空之义。而字形以圆点表之。例如等。因而约之于前字谓为闇字轮。大日经二曰:「么,于一切三昧自在速能成辨诸事。」同疏七曰:「今毗卢遮那宗,寄此五字以明大空。大空是證处,无法可说,故但以圆点表之。」又吽字义显宗记下曰:「凡空点有七种:仰、让、拿、那、么、祛、也。」馀(参见:空点)
大空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大空点)
大空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重三昧之异名。空空三昧,无相无相三昧,无愿无愿三昧也。(参见:三三昧)。大日经疏六曰:「空与不空毕竟无相而具一切相故,名大空三昧。」【又】称百光偏照真言之暗字,演密钞四曰:「行者止此十六位时,以十缘生方便證得暗字大空三昧,即是解了金刚项十六菩萨生,成等正觉也。」【又】云正觉三昧,以弩字为种子。大日如来之三摩地也。大疏四曰:「弩者大空三昧,如来住此大空三昧,无行无到,亦无去来,而能如其心量随缘应现,故云等随也。」
三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为旧称,新称云三三摩地,译曰三定,三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三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三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三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三三昧,无漏定谓之三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舍,无漏曰八解脱也。三三昧之义:一、空三昧与苦谛之空,无我,二行相相应之三昧也。观诸法为因缘生,无我无我所有。空此我我所二者,故名为空三昧。二、无相三昧,是与灭谛之灭,静,妙,离,四行相相应之三昧也。涅槃离色声香味触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为相(除住相)之十相,故名为无相。以无相为缘,故名为无相三昧。三、无愿三昧,旧云无作三昧,又云无起三昧。是与苦谛之苦,无常,二行相,集谛之因,集,生,缘,四行相相应之三昧也。苦谛之苦,无常及集谛可厌恶,又道谛之道,如,行,出,四行相如船筏之必舍故总不愿乐之,故以之为缘,谓之无愿三昧。又于诸法无所愿乐,则无所造作,故谓为无,名为无起。但苦谛之空无我二行相与涅槃之相相似,非可厌舍,故无愿三昧中,不取之也。法华经信解品曰:「世尊往昔说法既久,我时在座,身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无作。」无量寿经上曰:「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同下曰:「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智度论十九曰:「于三界中智慧不著,一切三界转为空无相无作,解脱门。」同二十曰:「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中略)行此法得解脱,到无馀涅槃,以是故名解脱门。」俱舍论二十八曰:「空谓非我,无相谓灭四,无愿谓馀十,诸行相相应,此通净无漏无漏三脱门。」大乘义章二曰:「言无愿者,经中或复名为无作,亦名无起。(中略)此三经论名解脱门,亦名三治,亦名三空义,或复说为三三昧门。三脱三昧经论同说,三治一门如地论说。言三空者,如仁王经,言三脱者就果名也。三障对治,故名三治。言三空者就理彰名,三三昧者,就行名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的三昧、即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三昧是定的意思。空三昧是观察世间的一切法都是缘生的,也都是虚妄不实的;无相三昧是观察世间的一切形相都是虚妄假有;无愿三昧又名无作三昧,即观一切法幻有,而无所愿求。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次第云三三昧: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三昧,心行正直,故名三昧。
一、有觉有观三昧 谓初心在禅曰见,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观,皆悉正直,故名有觉有观三昧。
二、无觉有观三昧 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将入二禅之时,觉知之心已亡,分别禅昧之念犹在,一切定观,皆悉正直,故名无觉有观三昧。
三、无觉无观三昧 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三禅,乃至灭受想定时,觉知之心,分别禅味之念俱亡,故名无觉无观三昧。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三昧,心行正直,故名三昧。
〔一、有觉有观三昧〕,谓初心在禅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观皆悉正直,故名有觉有观三昧。(空、无相、无作,即三解脱门也。)
〔二、无觉有观三昧〕,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将入二禅之时,觉知之心已亡,分别禅味之念犹在。一切定观皆悉正直,故名无觉有观三昧。
〔三、无觉无观三昧〕,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三禅乃至灭受想定时,觉知之心、分别禅味之念俱亡,故名无觉无观三昧。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
〔一、分修三昧〕,谓定、慧二分,随修一分也。或修定不修慧,或修慧不修定,是名分修三昧。(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亦名正定、正受。)
〔二、共修三昧〕,谓修定亦兼修慧,修慧亦兼修定,是名共修三昧。
〔三、圣正三昧〕,自初果须陀洹已去,圣位所修,名为圣正。谓以定修心,因慧能破烦恼;以慧修心,因定能破烦恼。定慧一时具足,故名圣正三昧。(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大空行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动尊之三昧也,以其真言字为体,之字体诃字,是一切行不可得之义。故云大空行三昧。大疏十曰:「吽者是大空行三昧也。」
大空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虚空无相寂灭,能现一切之相,曼荼罗之体亦无相寂灭,能成一切之事,故托于虚空之喻,而称为大空曼荼罗。义释十三曰:「喻如虚空非众生数而众生所依。(中略)一切众生依正作业皆由此成,滋益众生成种种事,不可以虚空能成一切事故便谓虚空有为有相。今此大空曼荼罗亦如是,毕竟清净而无所不有,寂住寂然而不空成就。」
大明王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不动尊等诸明王也。又曰大真言,如言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见诸仪轨诀影四。
大明白身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第一行第六位。梵名豪利摩诃微地也,译言大明白身。密号称为放光金刚常住金刚。大明白身者清净无垢之义。为黄白色,左手持开敷髻花,右手于胸边为与愿印,坐赤莲华上。
大明咒
【佛学大辞典】
(经名)放大光明破众生昏闇之陀罗尼也。般若心经曰:「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法藏疏曰:「鉴照不昧名为明咒。」又明为咒之别名。佛于光中说陀罗尼。故名咒为明。大明即大咒也。
【佛学常见辞汇】
指放大光明以破除众生迷闇的陀罗尼。明是咒的别名,大明就是大咒。
大明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明度经之略名。
大明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之略名。
大明度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六卷,吴支谦译,梵语波罗蜜,旧译度,或度无极。大明度者大明波罗蜜行之意,与道行般若经同本异译。
大明度无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明度经之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