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8
词典
23
分类词汇
25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词典
(续上)
胶东大鼓
京音大鼓
京韵大鼓
京东大鼓
梅花大鼓
辽宁大鼓
乐亭大鼓
梨花大鼓
《高级汉语词典》:
胶东大鼓
拼音:
jiāo dōng dà gǔ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山东胶东半岛沿海诸县。唱腔为板腔体结构,分北、东、南三路。表演形式灵活,一般是演员击书鼓、钢板演唱,以三弦、二胡伴奏
《漢語大詞典》:
京音大鼓
见“ 京韵大鼓 ”。
《國語辭典》:
京韵大鼓(京韻大鼓)
拼音:
jīng yùn dà gǔ
流行于大陆河北、东北、华东地区的一种曲艺。以木板大鼓结合清音子弟书,并吸收平剧、梆子及其他说唱艺术等发展而成。起初多演唱长篇,后主要演唱短篇,只唱不说。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唱腔主要有起板、平腔、快板等。一人演唱,自击鼓、板,以三弦、四胡、琵琶等为伴奏乐器。因自清代起流行于北平、天津二地,故也称为「京津大鼓」。
分類:
京韵大鼓
曲艺
合流
《國語辭典》:
京韵大鼓(京韻大鼓)
拼音:
jīng yùn dà gǔ
流行于大陆河北、东北、华东地区的一种曲艺。以木板大鼓结合清音子弟书,并吸收平剧、梆子及其他说唱艺术等发展而成。起初多演唱长篇,后主要演唱短篇,只唱不说。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唱腔主要有起板、平腔、快板等。一人演唱,自击鼓、板,以三弦、四胡、琵琶等为伴奏乐器。因自清代起流行于北平、天津二地,故也称为「京津大鼓」。
分類:
京韵大鼓
曲艺
合流
《国语辞典》:
京东大鼓(京东大鼓)
拼音:
jīng dōng dà gǔ
一种起源于北平、天津的民间小调,且结合地方的语调发展而成。只唱不说,唱词多七字句。演唱者左手击铜板、右手打鼓,以三弦、打琴等伴奏。
分类:
起源
源于
北平
天津
民间
小调
《國語辭典》:
梅花大鼓
拼音:
méi huā dà gǔ
一种曲艺。演出时和以三弦、二胡、月琴等乐器,以单人说唱方式演讲故事内容。约起源于清光绪、同治年间。音调柔缓,且多取材西厢记、红楼梦等章回小说,与京韵大鼓相较之下显得幽怨委婉。也称为「梅花调」。
分類:
曲艺
起源
源于
《漢語大詞典》:
辽宁大鼓(遼寧大鼓)
也称东北大鼓。旧称奉天大鼓。曲艺的一种。流行于 东北 各地。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京韵大鼓、乐亭大鼓、唐山大鼓的曲调。由一人击鼓板演唱,二三人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等。在流行过程中,形成多种流派:奉天调流行于 沈阳 、 辽阳 ;南城调流行于 营口 、 海城 ;西城调流行于 北镇 、 黑山 ;还有东城调、北城调。传统曲目有
《忆真妃》
、
《响马传》
、
《蝴蝶杯》
、
《宝玉探病》
、
《孟姜女寻夫》
等。
分類:
旧称
曲艺
《國語辭典》:
乐亭大鼓(樂亭大鼓)
拼音:
lào tíng dà gǔ
清中叶一种起源于河北省乐亭县的曲艺,流行于乐亭、唐山及华北地区。表演形式为一人左手击铁板,右手击鼓演唱,另以三弦或四胡、笛子、二胡等乐器伴奏。分为东路和西路两派,东路以乐亭为中心,音调高亢;西路以唐山为中心,唱腔婉转,节奏富变化。
分類:
曲艺
中叶
起源
源于
《國語辭典》:
梨花大鼓
拼音:
lí huā dà gǔ
铁片大鼓的别名。参见「铁片大鼓」条。
分類:
梨花大鼓
曲艺
山东
起源
源于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