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九变(九變)
(1).复杂多变。《汉书·武帝纪》:“《诗》云:‘九变復贯,知言之选。’”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九,数之多也。”《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忠诚慷慨,在险弥亮,深识九变,妙察五色。” 章炳麟 《訄书·商鞅》:“ 鞅 之作法也,尽九变以笼五官,覈其宪度而为治本。”
(2).多次演奏。《周礼·春官·大司乐》:“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郑玄 注:“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奏也。” 唐 鲍防 《元日早朝行》:“九韶九变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宋史·乐志九》:“乐谐九变,献举重觴。”参见“ 九成 ”。
(3).指用兵的多种机变。《孙子·九变》:“圯地无舍,衢地合交,絶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用矣。”
(4).谓认识大道的九项内容及其次序。《庄子·天道》:“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
(2).多次演奏。《周礼·春官·大司乐》:“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郑玄 注:“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奏也。” 唐 鲍防 《元日早朝行》:“九韶九变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宋史·乐志九》:“乐谐九变,献举重觴。”参见“ 九成 ”。
(3).指用兵的多种机变。《孙子·九变》:“圯地无舍,衢地合交,絶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用矣。”
(4).谓认识大道的九项内容及其次序。《庄子·天道》:“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
《漢語大詞典》:大朴(大樸)
大樸(dà pǔ):谓原始质朴的大道。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昔鸿荒之世,大朴未亏,君无文於上,民无竞於下;物全理顺,莫不自得。” 唐 陆龟蒙 《读〈阴符经〉寄鹿门子》诗:“祗为读此书,大朴难久存。” 宋 叶适 《〈谢景思集〉序》:“拨弃组绣,考击金石,洗削纤巧,完补大朴。” 明 宋濂 《元故王府君墓志铭》:“呜呼!大朴之散久矣,嗜利之徒唯思肥己而瘠人。”参见“大朴(tài pǔ)”。
大朴(tài pǔ):谓原始质朴之大道。《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大朴既亏,则高尚之标显。” 刘良 注:“大朴,大道也。”一本作“ 太朴 ”。 宋 苏轼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
大朴(tài pǔ):谓原始质朴之大道。《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大朴既亏,则高尚之标显。” 刘良 注:“大朴,大道也。”一本作“ 太朴 ”。 宋 苏轼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
《漢語大詞典》:九逵
(1).四通八达的大道。《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城 面三门,四面十二门,皆通达九逵,以相经纬。”后多指京城的大路。 南朝 梁 何逊 《拟轻薄篇》:“ 长安 九逵上,青槐荫道植。”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紫綬拂三寺,朱门临九逵。”《孽海花》第十五回:“真个九逵无禁,锦衫交飞,万户初开,歌鐘互答。”
(2).泛指大路。 清 赵翼 《题稚存万里荷戈集》诗:“狂风捲石落半岭,坚冰凿梯通九逵。”
(2).泛指大路。 清 赵翼 《题稚存万里荷戈集》诗:“狂风捲石落半岭,坚冰凿梯通九逵。”
《漢語大詞典》:大朴(大樸)
大樸(dà pǔ):谓原始质朴的大道。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昔鸿荒之世,大朴未亏,君无文於上,民无竞於下;物全理顺,莫不自得。” 唐 陆龟蒙 《读〈阴符经〉寄鹿门子》诗:“祗为读此书,大朴难久存。” 宋 叶适 《〈谢景思集〉序》:“拨弃组绣,考击金石,洗削纤巧,完补大朴。” 明 宋濂 《元故王府君墓志铭》:“呜呼!大朴之散久矣,嗜利之徒唯思肥己而瘠人。”参见“大朴(tài pǔ)”。
大朴(tài pǔ):谓原始质朴之大道。《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大朴既亏,则高尚之标显。” 刘良 注:“大朴,大道也。”一本作“ 太朴 ”。 宋 苏轼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
大朴(tài pǔ):谓原始质朴之大道。《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大朴既亏,则高尚之标显。” 刘良 注:“大朴,大道也。”一本作“ 太朴 ”。 宋 苏轼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
《漢語大詞典》:九轨(九軌)
(1).可容九辆车并列行驶的路面宽度。《周礼·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郑玄 注:“经纬之涂,皆容方九轨。轨,谓辙广。乘车六尺六寸,旁加七寸,凡八尺,是为辙广。九轨积七十二尺,则此涂十二步也。旁加七寸者,辐内二寸半,辐广三寸半,綆三分寸之二,金辖之间,三分寸之一。” 汉 张衡 《东京赋》:“经途九轨,城隅九雉。”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如行九轨道,并驱无击轂。” 清 唐甄 《潜书·法王》:“执此致之,直而无曲,显而无隐,如行九轨之途,更无他歧。”
(2).指城中大道。 宋 苏辙 《贺雪御筵谢状》:“九轨澄清,已消尘壒之浊;三农踊跃,载歌牟麦之丰。”
(3).泛指大路。 清 刘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循九轨,径趋其乡。”
(4).犹言众车。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繫大江心。”
(2).指城中大道。 宋 苏辙 《贺雪御筵谢状》:“九轨澄清,已消尘壒之浊;三农踊跃,载歌牟麦之丰。”
(3).泛指大路。 清 刘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循九轨,径趋其乡。”
(4).犹言众车。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繫大江心。”
《漢語大詞典》:夷庚
(1).平坦大道。《左传·成公十八年》:“今将崇诸侯之奸,而披其地,以塞夷庚。” 杜预 注:“夷庚, 吴 晋 往来之要道。” 孔颖达 疏:“夷,平也。《诗序》云:‘《由庚》,万物得由其道。’是以庚为道也……知谓塞 吴 晋 往来之要道也。” 晋 陆机 《辩亡论上》:“旋皇舆於夷庚,反帝座乎紫闥。”
(2).平坦貌。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 鄂坂 之隘斯开,夷庚之道无塞。” 宋 文天祥 《题颜景彝八窗玲珑》诗之二:“泰宇有天光,八荒尽夷庚。”
(3).比喻王政。《文选·束晳〈补亡诗〉》:“荡荡夷庚,物则由之。” 李善 注:“喻王者之德,羣生仰之以安也。”
(2).平坦貌。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 鄂坂 之隘斯开,夷庚之道无塞。” 宋 文天祥 《题颜景彝八窗玲珑》诗之二:“泰宇有天光,八荒尽夷庚。”
(3).比喻王政。《文选·束晳〈补亡诗〉》:“荡荡夷庚,物则由之。” 李善 注:“喻王者之德,羣生仰之以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