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肤粟股栗
胳膊拧不过大腿
蹲裆
髀肉复生
鼠蹊
狼筋
霉毒
《漢語大詞典》:肤粟股栗(膚粟股栗)
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八节二:“夫至以行恶为荣,则洪水猛兽,足喻斯惨耶?君子念此,肤粟股栗矣。”
《漢語大詞典》:胳膊拧不过大腿
比喻弱小的敌不过强大的。也说胳膊扭不过大腿。
《漢語大詞典》:蹲裆(蹲襠)
(1).体操或武术的一种下蹲动作。大腿放平,小腿与大腿约成九十度状。 梁斌 《红旗谱》十八:“说着挺起胸膛,在院里踢了两趟脚,闹了个骑马蹲裆式。”
(2).表示高度或深度。 刘绍棠 《山楂村的歌声》:“水窝住了,足有蹲裆深。”
《國語辭典》:髀肉复生(髀肉復生)  拼音:bì ròu fù shēng
汉末时代,刘备寄住荆州多年,因见自己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已经长了出来,于是发言感叹。语本《三国志。卷三一。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后用以比喻或自叹久处安逸,壮志未酬,虚度光阴。《三国演义》第三四回:「因见己身髀肉复生,亦不觉潸然流泪。」《野叟曝言》第二○回:「连日缠绵床席,几令我有髀肉复生之叹!今日且挝一回羯鼓,以博贤妹们一笑。」也称为「髀肉之叹」。
分類:骑马大腿
《國語辭典》:鼠蹊  拼音:shǔ xī
腹部与大腿连接处。也称为「腹股沟」。
《漢語大詞典》:狼筋(狼觔)
亦作“ 狼巾 ”。亦作“ 狼觔 ”。 狼大腿中的筋。状如织络袋子。传说可用以测盗。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狼:“按 李石 续博物志云: 唐 时有狼巾,一作狼筋,状如大蜗,两头光,带黄色。有 段祐 失金帛,集奴婢于庭焚之,一婢脸瞤,乃窃器者。愚谓其事盖术者所为,未必实有是理。”《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你与我把各房里丫头,叫出来审问审问,我使小厮街上买狼觔去了,他拿出来便罢,不然我就叫狼觔抽起来。”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狼巾:“ 山舟学士 旧藏虫窠一枚……其色枣赤,状之大小长短亦絶似,不鏤自雕,如细目之网,缘督为经,又若小口之囊。一面附著树枝处,痕深陷而直,贯彻上下,以是知为虫所结也…… 许周生 驾部云:‘是物名狼巾。’”
分類:大腿袋子
《漢語大詞典》:霉毒(黴毒)
即杨梅疮。性病的一种。 明 沈德符 《敝帚轩剩语·王百穀》:“时 汪太涵 介弟 仲俺 道贯 ,偕兄至 吴 ,亦效其( 周幼海 )体作《赠百穀》诗:‘身上杨梅疮作果,眼中萝卜翳为花。’时 王 正患霉毒徧体,而其目微带障,故云然。”
(1).即梅毒。花柳病。详“ 梅毒 ”。
(2).大腿间的湿疹。 章炳麟 新方言·释形体:“《通俗文》:‘凡物伤溼曰溦。’今通语也。尔雅:‘骭疡为微。’微即霉。溦,伤溼生疡也。今人犹谓胯閒生疡曰霉毒。此创疡之殊名也。”
《國語辭典》:梅毒  拼音:méi dú
病名。一种性病。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潜伏期约三星期。症状是先在局部(皮肤或黏膜)发生溃疡,第二期则产生全身性红疹,第三期则造成循环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