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三古
(1).上古、中古、下古的合称。所指时限各别。《汉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歷三古。”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易·繫辞》曰:‘《易》之兴,其於中古乎?’然则 伏羲 为上古, 文王 为中古, 孔子 为下古。”《礼记·礼运》“始诸饮食” 唐 孔颖达 疏:“ 伏羲 为上古, 神农 为中古, 五帝 为下古。”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五:“前人论三古各别者,从所见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从今日观之,则洪荒太极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 羲 、 农 至 尧 、 舜 ,为上古; 三代 之世,为中古;自 战国 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2).泛指古代。《魏书·律历志上》:“三古所共行,百王不能易。” 明 杨慎 《评李杜韩柳》:“ 晏元献 公尝言……上传三古,下笼百世,横行阔视於缀述之塲者, 子厚 一人而已。”
(3).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古文、大篆、小篆。 唐 张怀瓘 《书断·神品》:“古文可为上古,大篆为中古,小篆为下古。三古谓实,草隶为华;妙极於华者 羲 、 献 ,精穷於实者 籀 、 斯 。”
(2).泛指古代。《魏书·律历志上》:“三古所共行,百王不能易。” 明 杨慎 《评李杜韩柳》:“ 晏元献 公尝言……上传三古,下笼百世,横行阔视於缀述之塲者, 子厚 一人而已。”
(3).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古文、大篆、小篆。 唐 张怀瓘 《书断·神品》:“古文可为上古,大篆为中古,小篆为下古。三古谓实,草隶为华;妙极於华者 羲 、 献 ,精穷於实者 籀 、 斯 。”
《漢語大詞典》:籀篆
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谢赐石砚等启》:“敬閲籀篆,侧观砚功。”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 长安 任中宣 家,素畜宝镜,谓之飞精,识者谓是 三代 物。后有八字,仅可晓,然近籀篆。”
《漢語大詞典》:十体(十體)
(1).指十种文体。 唐 陆龟蒙 《再酬袭美先辈见和读襄阳耆旧传之作》诗:“吾祖仗才力,革车蒙虎皮,手持一白旄,直向文场麾……十体免负赘,百家咸起痿。” 明 杨慎 《文赋列十体》:“分文之十体,各以四字尽之,可谓妙矣。”
(2).指书法的十体。 唐 张怀瓘 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
(3).指书法的十体。 唐 唐元度 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
(4).指十种诗体。 唐 元稹 于 元和 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五言七言两体、律讽、悼亡、艳诗今古两体,共成十体。见所作《叙诗寄乐天书》。
(5).指十种诗体。 五代 齐己 分诗作为高古、清奇、远近、双分、背非、虚无、是非、清洁、覆妆、阖门十体。见所著《风骚旨格·诗有十体》。
(2).指书法的十体。 唐 张怀瓘 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
(3).指书法的十体。 唐 唐元度 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
(4).指十种诗体。 唐 元稹 于 元和 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五言七言两体、律讽、悼亡、艳诗今古两体,共成十体。见所作《叙诗寄乐天书》。
(5).指十种诗体。 五代 齐己 分诗作为高古、清奇、远近、双分、背非、虚无、是非、清洁、覆妆、阖门十体。见所著《风骚旨格·诗有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