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大朝
(1).谓天子大会诸侯群臣。《穆天子传》卷一:“癸丑,天子大朝於 燕然之山 , 河水 之阿。”《后汉书·礼仪志中》:“每岁首正月,为大朝受贺。”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大朝会万方,天子正临轩。”
(2).指朝会的场所。《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今之 乾元殿 ,即 唐 之 含元殿 也,在 周 为外朝,在 唐 为大朝,冬至,元旦,立全仗,朝万国,在此殿也。”
(3).称居于正统的朝廷。 唐 郑谷 《寄边上从事》诗:“高垒观诸寨,全师护大朝。”《旧五代史·僭伪传一·李景》:“ 景 愿割 濠 、 寿 、 泗 、 楚 、 光 、 海 等六州之地,隶於大朝,乞罢攻讨。”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时 江 南称中原为大朝,贫弱不能有为, 熙载 终以北人故,不自安,因弥事荒讌,殆於废日。”
(2).指朝会的场所。《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今之 乾元殿 ,即 唐 之 含元殿 也,在 周 为外朝,在 唐 为大朝,冬至,元旦,立全仗,朝万国,在此殿也。”
(3).称居于正统的朝廷。 唐 郑谷 《寄边上从事》诗:“高垒观诸寨,全师护大朝。”《旧五代史·僭伪传一·李景》:“ 景 愿割 濠 、 寿 、 泗 、 楚 、 光 、 海 等六州之地,隶於大朝,乞罢攻讨。”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时 江 南称中原为大朝,贫弱不能有为, 熙载 终以北人故,不自安,因弥事荒讌,殆於废日。”
《漢語大詞典》:登歌
亦作“ 登哥 ”。亦作“ 登謌 ”。
(1).升堂奏歌。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而歌。《周礼·春官·大师》:“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登歌,歌者在堂也。”《宋书·乐志一》:“ 晋氏 以来,登哥诵美,诸室继作。” 宋 梅尧臣 《凌霄花赋》:“或製裳於骚客,或登歌於乐章。”《宋史·乐志一》:“欲依月律,撰《神龟》《甘露》《紫芝》《嘉禾》《玉兔》五瑞各一曲,每朝会登歌首奏之。”
(2).指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所奏的歌。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乾豆上,奏登歌。”《后汉书·章帝纪》:“作登歌,正予乐,博贯六艺,不捨昼夜。”《宋书·乐志一》:“皇帝初登坛,奏登哥。”
(3).泛指歌词。 宋 王禹偁 《皇帝亲试贡士歌》:“应制非才但泪垂,强作登謌謌 舜 禹 。”
(4).犹歌颂。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亘古通今,明鲜晦多。千龄一见,书史登歌。”
(5).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所用的乐器。《旧唐书·音乐志二》:“登歌二架,登於堂上两楹之前。”《宋史·乐志一》:“大乐署旧制,宫县三十六虡设於庭,登歌两架设於殿上。”《续资治通鉴·元英宗至治二年》:“至是庙工未毕,妨陈宫县,止用登歌。”
(1).升堂奏歌。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而歌。《周礼·春官·大师》:“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登歌,歌者在堂也。”《宋书·乐志一》:“ 晋氏 以来,登哥诵美,诸室继作。” 宋 梅尧臣 《凌霄花赋》:“或製裳於骚客,或登歌於乐章。”《宋史·乐志一》:“欲依月律,撰《神龟》《甘露》《紫芝》《嘉禾》《玉兔》五瑞各一曲,每朝会登歌首奏之。”
(2).指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所奏的歌。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乾豆上,奏登歌。”《后汉书·章帝纪》:“作登歌,正予乐,博贯六艺,不捨昼夜。”《宋书·乐志一》:“皇帝初登坛,奏登哥。”
(3).泛指歌词。 宋 王禹偁 《皇帝亲试贡士歌》:“应制非才但泪垂,强作登謌謌 舜 禹 。”
(4).犹歌颂。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亘古通今,明鲜晦多。千龄一见,书史登歌。”
(5).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所用的乐器。《旧唐书·音乐志二》:“登歌二架,登於堂上两楹之前。”《宋史·乐志一》:“大乐署旧制,宫县三十六虡设於庭,登歌两架设於殿上。”《续资治通鉴·元英宗至治二年》:“至是庙工未毕,妨陈宫县,止用登歌。”
《漢語大詞典》:闲往(閒往)
指非大朝时的谒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孝惠帝 为东朝 长乐宫 ,及閒往,数蹕烦人,迺作复道,方筑武库南。” 司马贞 索隐:“閒往谓非时也。中閒往来,清道烦人也。”《汉书·叔孙通传》作“间往”。 颜师古 注:“非大朝时,中间小謁见。”
《漢語大詞典》:绕殿雷(繞殿雷)
(1). 宋 代大朝会时,廷下禁卫高声山呼,响声如雷,称为“绕殿雷”。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宰执百僚听召宣,领班蹈舞,皆称寿再拜,声传折槛边。禁卫人高声嵩呼,声甚震,名谓‘绕殿雷’。”
(2).科举时代,进士录取后,皇帝召见,按甲第唱名传呼,称“臚传”,亦称“ 绕殿雷 ”。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登第·卫士传名》:“进士在 集英殿 唱第日,皇帝临轩,宰臣进一甲三名卷子,读于御案前。读毕,宰臣拆视姓名,则曰某人,由是阁门承之,以传於阶下,卫士凡六七人,皆齐声传其名而呼之,谓之‘臚传’,亦谓之‘绕殿雷’。”
(3).琵琶的别名。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冯道 之子能弹琵琶,以皮为絃。 世宗 令弹,深善之,因号琵琶为‘绕殿雷’。”
(2).科举时代,进士录取后,皇帝召见,按甲第唱名传呼,称“臚传”,亦称“ 绕殿雷 ”。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登第·卫士传名》:“进士在 集英殿 唱第日,皇帝临轩,宰臣进一甲三名卷子,读于御案前。读毕,宰臣拆视姓名,则曰某人,由是阁门承之,以传於阶下,卫士凡六七人,皆齐声传其名而呼之,谓之‘臚传’,亦谓之‘绕殿雷’。”
(3).琵琶的别名。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冯道 之子能弹琵琶,以皮为絃。 世宗 令弹,深善之,因号琵琶为‘绕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