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6,分7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百里奚(别称 百里傒、五羖、五羖大夫 奚 字 里 )
伍员(别称 伍员、吴安王、伍胥、伍相、灵胥、申胥 员 字 子胥 )
范蠡(别称 陶朱公、越鸱夷、鸱夷、鸱夷子、鸱夷子皮 世称 越蠡、越相蠡、越大夫 字 少伯 )
屈原(世称 屈子、屈大夫、屈左徒、左徒、三闾大夫、三闾、楚三闾、楚大夫、楚累、楚屈、楚屈原、楚逐臣、楚臣 正则、平 别称 葬鱼人、独醒人 字 灵均 )
上官大夫
宋玉(别称 楚大夫宋玉 世称 兰台公子 )
周勃( 绛侯、五大夫、威武侯 武、武侯 )
张苍( 北平侯 文、文侯 )
路中大夫( 印 )
扬雄(世称 扬子云、扬子、莽大夫、杨子、扬执戟、杨执戟 别称 杨雄、投阁先生 杨 字 子云 )
孔乘(字 敬山 崇圣大夫 )
姚僧垣(字 法卫 长寿县公、太医下大夫、北绛郡公 )
颜真卿(字 清臣 世称 鲁公、颜鲁公 号 应方 文忠 行第 十三 鲁国公 )
权德舆(字 载之 文 行第 三 扶风郡公 )
其它辞典
文种(世称 大夫种、越种 字 少禽、子禽 )百里奚(别称 百里傒、五羖、五羖大夫 奚 字 里 )
伍员(别称 伍员、吴安王、伍胥、伍相、灵胥、申胥 员 字 子胥 )
范蠡(别称 陶朱公、越鸱夷、鸱夷、鸱夷子、鸱夷子皮 世称 越蠡、越相蠡、越大夫 字 少伯 )
屈原(世称 屈子、屈大夫、屈左徒、左徒、三闾大夫、三闾、楚三闾、楚大夫、楚累、楚屈、楚屈原、楚逐臣、楚臣 正则、平 别称 葬鱼人、独醒人 字 灵均 )
上官大夫
宋玉(别称 楚大夫宋玉 世称 兰台公子 )
周勃( 绛侯、五大夫、威武侯 武、武侯 )
张苍( 北平侯 文、文侯 )
路中大夫( 印 )
扬雄(世称 扬子云、扬子、莽大夫、杨子、扬执戟、杨执戟 别称 杨雄、投阁先生 杨 字 子云 )
孔乘(字 敬山 崇圣大夫 )
姚僧垣(字 法卫 长寿县公、太医下大夫、北绛郡公 )
颜真卿(字 清臣 世称 鲁公、颜鲁公 号 应方 文忠 行第 十三 鲁国公 )
权德舆(字 载之 文 行第 三 扶风郡公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楚国郢人,字少禽,一作子禽。事越王句践为大夫。越被吴击败,困守会稽,种献计贿赂吴太宰嚭,得免亡国。句践回国后,授以国政,上下刻苦图强,终于灭吴。后句践听信谗言,赐剑令自杀。槜李诗系·卷三十七
吕氏春秋云字会,楚之邹人。广舆记:云字子禽,鄞人。为越大夫,镇守御儿城,练卒御吴。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种字子禽,郢人,仕楚为苑令。范蠡要与入越,越王句践以为大夫。平吴后,遇谗赐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奚一作傒。春秋时人,百里氏,一说百氏,名奚,字里。或说字井伯。事虞公为大夫。晋献公灭虞,被俘入晋。晋嫁穆姬于秦(秦穆公夫人),被用为陪嫁之臣。后,走楚国宛地,为楚人所执。秦穆公用五张牡黑羊皮赎回,为大夫,世称“五羖大夫”。与蹇叔、由余等共佐穆公以建霸业。一说,以虞公不可谏而至秦。又一说,本楚之鄙人,闻秦穆公贤,乃自卖于秦,被褐饲牛,为穆公所识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484 【介绍】: 春秋时楚国人,名员,字子胥。吴国大夫。父奢、兄尚为平王所杀,因逃亡吴。助阖闾刺死吴王僚,夺取王位,为行人。佐吴王阖闾攻楚,五战五胜,入楚都郢,掘平王墓,鞭尸三百。以功封于申,又称申胥。吴王夫差时,败越,越求和,力谏勿许,夫差不听。吴攻齐,子胥谏,又不听。后夫差信伯嚭谗,赐剑令自尽。后九年,越灭吴。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员,字子胥,楚人。以父奢、兄尚为楚平王所杀奔宋,寻奔郑。至晋,复还郑,后入吴,吴王僚不见用。阖闾即位,以为行人。破楚入郢,封于申。后相夫差,为伯嚭所谮,赐死。有《兵技巧》十篇,图一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即陶朱公。春秋末楚国宛人,字少伯。越国大夫。与宛令文种为友,随种入越事越王允常。句践继立,用为谋臣。越为吴所败,文种守国,蠡乞成于吴,且随句践为臣仆于吴三年。既归,与文种戮力图强。句践十五年,破吴都。二十二年越围吴,三年而灭吴,擢上将军。蠡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句践为人可与共患而难与处安。相传易名鸱夷子皮赴齐,治产获千万,复散财以去。旋入宋,止于陶,自称陶朱公。经商成巨富,卒于陶。著《范蠡》,已佚。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蠡字少伯,宛之三户人。与文种俱入越,越王句践以为上将军,平吴后亡去,不知所终。《吕氏春秋。悔过篇》:「箕子穷于商,范蠡流乎江。」《离谓篇》:「范蠡子胥,以此流潭。」本贾谊《新书。耳痹篇》:「范蠡负石而蹈五湖。」或云变姓名曰鸱夷子皮,浮海入齐,齐以为相,成田常之难。《墨子。非儒》:「乃树鸱夷子皮于田常之门。」《淮南子。汜论训》:「齐简公专任大臣,故使田常、鸱夷子皮得成其难,吕氏绝祀。」又去之陶,自称陶朱公,卒于陶。或云仙去,(见《列仙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前343—约前278 【介绍】: 战国时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名平。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公族。事楚怀王,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学问博,见识广,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为怀王所信用。主张联齐抗秦。子兰(怀王幼子)、上官大夫等害其能,短于王。王乃疏原。曾谏怀王不可入秦,怀王不听,信子兰,入秦被拘,死于秦。顷襄王时再次受谗,被放逐于沅湘一带。原既痛国之危亡,又感理想之无法实现,乃投汨罗江而死。著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开楚辞之体。今存刘向所编集《楚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楚国大臣。楚怀王令屈原撰宪令,上官大夫欲夺其稿而屈原不予,遂进谗言,王乃疏原。顷襄王即位,令尹子兰指使上官大夫诬害屈原,原被放逐。一说,即靳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楚国鄢人。或谓屈原弟子。楚顷襄王时,为大夫。与唐勒、景差皆好辞,以赋见称。作《九辩》,述屈原志以悲之。另有《招魂》,王逸以为玉所作。《文选》收《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近人疑为后人拟作。《古文苑》所收诸赋,乃后人托名之作。全上古三代文·卷十
玉,楚人。师事屈平,为顷襄王大夫,有集三卷。案,《汉。艺文志。宋玉赋》十六篇,今存者《风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钓赋》《笛赋》,《九辨》《招魂》凡十一篇,《对楚王问》、《高唐对》不在此数。如《九辨》为九篇,则多出《汉志》三篇,所未审也。或云《笛赋》有宋意送荆卿之语,非宋玉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69 【介绍】: 西汉泗水沛人。秦时以织薄曲为生。又常为人吹箫给丧事。后以中涓从刘邦起于沛,屡破秦军。从击项羽,定天下。高祖六年,封绛侯。汉初,从刘邦平定韩王信、陈豨及卢绾之乱。为人质直敦厚,高祖以为可属以大事。惠帝时,任太尉。吕后死,诸吕欲危刘氏,勃与陈平定计诛诸吕,汉室以安。文帝立,拜右丞相。惧功高招祸,又不谙政事,称病辞职。陈平死,复相,旋免。卒谥武。全汉文·卷十四
勃,沛人。高帝起沛,以为中涓,赐爵五大夫。楚怀王拜为襄贲令。及人关,赐爵威武侯,寻拜将军,封绛侯,迁太尉,进相国,历惠帝至高后时并为太尉。文帝即位,以为右丞相,后谢归。及陈平卒,复为丞相,免就国。卒谥曰武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52 【介绍】: 西汉初河南阳武人。秦时为御史。以客从刘邦起事,入汉,为常山守。任代、赵相,以从攻臧荼有功,高祖六年封北平侯。迁计相,以列侯居相府,主持郡国上计。精通律历,明习图书,曾改定音律历法。文帝四年起,为丞相十余年。谥文。有《张苍》十六篇,今佚。全汉文·卷十四
苍一作仓,阳武人。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有罪亡归汉。二年为常山守,三年为代相,寻徙相赵王张耳。及耳子敖封北平侯,迁为计相,以列侯居相府。十一年为淮南相。高后八年为御史大夫。文帝四年代灌婴为丞相,后二年免。景帝五年卒,年百馀岁,谥曰文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失名,一说名印。齐孝王将闾之中大夫。一说路中是姓,为齐孝王大夫。吴楚乱时,胶西王、菑川王、济南王兵围齐胁孝王反。王派中大夫告于景帝。帝使告齐王坚守。三王之将劫持中大夫,至临菑城下,直言太尉周亚夫击破吴楚,遂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3—后18 【介绍】: 姓一作杨。西汉蜀郡成都人,字子云。少好学,为人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羽猎》、《长杨》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后仕于王莽,为大夫。校书天禄阁。著有《太玄》、《法言》、《方言》、《训纂篇》。全汉文·卷五十一
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阳朔中,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荐待诏,除给事黄门郎。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篡位,转大中大夫,天凤五年卒,年七十一。有《方言》十三卷,《训纂》一卷,《蜀王本纪》一卷,《法言》十三卷,《太玄经》九卷,《琴清英》一卷,集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鲁郡人,字敬山。孔子二十八世孙。孝文帝延兴中举孝廉。三年诏封为崇圣大夫,给十户,供洒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9—583 【介绍】: 北周吴兴武康人,字法卫。精医术。梁武帝大通六年,解褐临川嗣王国左常侍;十一年领太医正,加文德主帅、直閤将军。太清元年转湘东王府中记室参军。梁简文帝时,以本官兼中书舍人。后以大黄治愈梁元帝。随于谨至长安,为宇文泰所留,以医术事勋贵,为当世所推,诸蕃外服,咸请托之。累官至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封长寿县公、太医下大夫。隋开皇初,进爵北绛郡公。遗命以白帢入棺。有《集验方》、《行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84 【介绍】: 唐琅邪临沂人,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颜师古五世从孙。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又擢制科。累擢武部员外郎。为杨国忠所挤,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叛,约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等起兵抵抗,响应者众,共推为盟主,兵至二十万。肃宗立,为河北招讨使。诸郡复陷,间道奔凤翔,累除御史大夫,出为冯翊太守。以直不容,屡贬官。历迁尚书右丞、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卢杞恶之,会李希烈叛,命往劝谕,遂为希烈缢死。谥文忠。工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创为“颜体”。有集及《韵海镜源》等。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9—784 字清臣,排行十三,京兆(今陕西长安)人。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及第,天宝元年(742)中文词秀逸科,历仕秘书省校书郎、醴泉尉、监察御史。八载迁殿中侍御史,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乱起,起义兵抵抗。肃宗至德元载(756)拜宪部尚书、御史大夫,出为同、蒲、饶、升州刺史。代宗广德二年(764)迁刑部尚书,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大历三年(768)出为抚州刺史。八年至十二年移刺湖州,召集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十二年召为刑部侍郎,德宗建中三年(782)改太子太师,充淮宁军宣慰使。兴元元年(784)为李希烈所害,谥文忠。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令狐峘《颜真卿墓志铭》、殷亮《颜鲁公行状》。宋留元刚有《颜鲁公年谱》。工诗善文,又为杰出书法家,著述甚富,多佚。今传《颜鲁公集》15卷,为留元刚所辑。《全唐诗》存诗1卷,另收其所参与联句诗21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1首,断句2。唐诗汇评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734),登进士第,又登拔萃科及文词秀逸科,调醴泉尉,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宰相杨国忠恶之,出为平原大守。起兵抗安史叛军,诏拜户部侍郎。肃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德二载(757)为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军国事知无不言,为宰相所忌,出为冯翊太守,累贬至蓬州长史。代宗立,除尚书左丞,寻除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鲁国公。与元载不合,贬峡州别驾,迁抚、湖二州刺史。德宗立,改大子少师。时李希烈叛,受命往劝谕,被拘,不屈被害。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世称“颜体”。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又《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各十卷,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十五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全唐诗补逸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历仕玄、肃、代诸朝,封鲁国公。李希烈陷汝州,卢杞奏遣真卿往谕,拘胁累岁,不屈而死。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六
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人。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累官武部员外郎。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加户部侍郎。肃宗幸灵武。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访招讨使。代宗朝封鲁郡公。为刑部尚书。加改太子太师。卢恶之。奏使谕李希烈。希烈胁之。不屈。遂缢杀之。年七十七。赠司徒。谥曰文忠。
作品评论
《唐诗品》
鲁公情欣所遇,悉综古调,颇尚格气,不事弥文。虽有一二近体,不过游戏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载不及百篇,大都守吴兴时,与皎僧、陆处士之流结思岩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旷世之情,优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时色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9—818 【介绍】: 唐天水略阳人,字载之。权皋子。四岁即能属诗,十五岁为文数百篇,成《童蒙集》,名声日大。德宗雅闻其名,征为太常博士。迁起居舍人,兼知制诰,再迁中书舍人。贞元末,拜礼部侍郎,三掌贡举,号为得人。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后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改刑部尚书,以检校吏部尚书出镇兴元。德舆综贯经术,其文雅正赡缛。卒谥文。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5 字载之,排行三,原籍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权皋之子。幼慧,15岁为文已数百篇。德宗时任包佶转运从事、太常博士、左补阙、知制诰、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三掌贡士,号为得人。元和五年(810)相于宪宗,直言敢谏,宽和待下。3年后,出为东都留守、刑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以疾归阙,殁于道。生平事迹见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与新、旧《唐书》本传。今有蒋寅《权德舆年谱略稿》。诗文雅正赡缛,为一代宗匠。“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唐才子传》卷五),以奉和、应制、酬赠、送别为主要内容,五古、五绝成绩较大,严羽以为有“绝似盛唐者”,“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沧浪诗话·诗评》),王世贞称其诗为“铁中铮铮者”(《艺苑卮言》卷四)。有《权载之文集》50卷传世。其诗,《全唐诗》编为10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0首。唐诗汇评
权德与(761-818),字载之,秦州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居润州丹问(今江苏丹阳)建中中,为包佶转运从事。贞元初,以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佐江西李兼幕。七年,召为太常博士,改右补阙。迁起居舍人、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均知制诰。除中书舍人,十八年,兼知贡举。迁礼部侍郎,转户、兵、吏三部侍郎、太子宾客,复为兵部,迁太常卿。元和五年,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八年,留守东都。复历大常卿、刑部尚书。十一年,出镇兴元。卒。德舆工诗善文,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故时人尊为宗匠。达官名人碑志集序,多出其手。有《权德舆集》五十卷,今存。又《制集》五十卷、《童蒙集》十卷,均佚。《全唐诗》编诗十卷。全唐诗补逸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田各阳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补诗一首。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三
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贞元时累官礼部侍郎。转户部。元和五年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本官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封扶风郡公。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镇兴元。卒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作品评论
石林诗话
德舆在唐不以诗名,然词亦雅畅。唐诗纪事
德舆,字载之,元和中为相。其文雅正赡缛,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向然可慕。沧浪诗话
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权德舆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唐才子传
德舆能赋诗,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积思经术,无不贾综,手不释卷。虽动土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唐诗品》
权公幼有令度,神情超越,遂专词艺,为时所慕。贞元以后,近体既繁,古声渐杳,公乃独专其美,取隆高代。五言近体,亦先气格而后讨藻,然气候既至,藻亦自丰,其在开元名手,亦堂奥之间者也。《诗源辨体》
权德舆,贞元时人,五言古虽不甚工,然杂用律体者少,中有四、五篇,气格绝类盛赓。七言古语虽绮艳,而格亦不卑。律诗,五言声气实胜,而七言则未为工。《诗辩坻》
元和诗响,不振已极,唯权文公乃颇见初唐遗构,亦一奇也。灵芬馆诗话
权文公以文草名世,而诗多丰缛修整,无可动人。惟《敷水驿》一绝:“空见水名敷,秦楼诗事无。临风驻征骑,聊复将髭须。”颇有风趣。《清明弋阳》云:“自叹清明在远方,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薪火,点作孤灯照洞房。”亦清婉有致。此种甚少也。权公《危语》诗:“被病独行逢乳虎,托风骇浪失棹橹。举人看榜闻晓鼓,孱夫孽子遇妒母。”皆有矛头淅米之意,然无如“举人看榜”一语之妙,身历扯境者与知之也。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陆韩卿,而远祖嵇叔夜,风流典瞻,累在才多,下笔不休,取评冗散。乃如“浩歌坐虚室,庭树生凉风”,亦自工意发端,通体神远。律裁清稳,七言绮丽;离合建除,称名六府;梁陈小体,亦拟简文,而艳炼不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