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0,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啸咤
呼叫
呐喊
唱好
破口
唱叫
訇磕
訇訇
狂吼
大吼
喊杀
轰鸣
喧诉
大喝
吆喝
《漢語大詞典》:啸咤(嘯咤,嘯吒)
亦作“ 啸吒 ”。大声呼吼。形容令人敬畏的声威。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论:“虽彊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豪杰之士无所骋啸咤之心。”晋书·简文帝纪论:“﹝ 简文帝 ﹞于时西踰 剑岫 而跨 灵山 ,北振长 河 而临清 洛 ; 荆 吴 战旅,啸吒成云。”《陈书·废帝纪》:“指挥啸咤, 湘 郢 廓清,闢地开疆, 荆 益 风靡。” 唐 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诗:“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國語辭典》:呼叫  拼音:hū jiào
1.呼喊叫唤。《新唐书。卷二○二。文艺列传中。李白》:「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
2.利用无线电传呼设备喊叫对方。如:「无线电呼叫」。
《國語辭典》:呐喊(吶喊)  拼音:nà hǎn
高声喊叫。常用于壮声势、助威之时。《西游记》第四四回:「忽听得一声吆喝,好便似千万人呐喊之声。」《福惠全书。卷二三。保甲部。渔埠编保》:「如有他处贼船尾入本保行劫,该保渔船不时巡哨,如遇有此,齐集呐喊。」
《國語辭典》:唱好  拼音:chàng hǎo
1.喝采叫好。《宋史。卷一二一。礼志二十四》:「群臣得筹则唱好,得筹者下马称谢。」
2.真是、正是。宋。丘崇 太常引。憎人虎豹守天关词:「忘形尊俎,能言桃李,日日在东山,不醉有馀欢,唱好个风流谢安。」也作「畅好」。
《國語辭典》:破口  拼音:pò kǒu
1.张口,冲口而出。如:「破口大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你这样老猪狗!倚仗公子势利,便欺负人,破口骂我!」
2.争吵,用恶语大声叫骂。《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如今人为著几贯钱钞上,兄弟分颜,朋友破口。」
3.破洞,破窟窿。如:「请妳把衣服破口缝一缝。」《红楼梦》第五二回:「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然后再针缝了两条,分出经纬。」
《國語辭典》:唱叫  拼音:chàng jiào
1.高声叫喊,吵闹。《董西厢》卷二:「催军的聒地轰声,纳喊的揭天唱叫。」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母亲,似这等唱叫,几时是了?不如将女孩儿嫁与马员外去罢!」
2.一种歌唱的形式。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唱叫小唱,谓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轻杀,故曰浅斟低唱。」
《漢語大詞典》:訇磕
亦作“ 訇磕 ”。
(1).形容大声。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砰磅訇礚,皆水声也。”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阴旌时摎流,帝鼓镇訇磕。” 清 朱筠 《拟平金川颂》:“桴鸣鐃吹,訇礚喧嚄。”
(2).形容名声极大。 宋 王安石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 韩侯 冰玉人,不可尘土杂;官虽众俊后,名字久訇磕。” 元 李治 《〈滹南遗老集〉引言》:“考其撰著,訇礚彪炳,今文古文,无代无之。”
《國語辭典》:訇訇  拼音:hōng hōng
形容巨大声响。唐。杨烱〈少室山少姨庙碑铭〉:「隐隐中道,訇訇太虚。」清。孔尚任〈喜雨诗四月十六日作〉:「前雨才歇后雨来,訇訇直注午及夕。」
《漢語大詞典》:狂吼
大声吼叫。 郭沫若 《沸羹集·序我的诗》:“它在群山中间开辟道路,好像时常在冲锋陷阵一样,不断地狂吼。” 茅盾 《子夜》十五:“‘追呀,捉呀!见一个,捉一个!’ 桂长林 狂吼着。”
《国语辞典》:大吼  拼音:dà hǒu
大声吼叫。如:「是谁在外面大吼大叫?吵死人了!」
《国语辞典》:喊杀(喊杀)  拼音:hǎn shā
作战时大声叫杀,以增加勇气助战。《三国演义》第一回:「听得喊杀之声,又望见火光烛天,急引兵来时,贼已败散。」
《國語辭典》:轰鸣(轟鳴)  拼音:hōng míng
发出轰隆轰隆的大声。如:「这群车阵所经之地,轰鸣大作。」
《漢語大詞典》:喧诉(諠訴)
谓混杂、纷繁的叙说或诉说。南史·颜延之传:“ 竣 ( 颜竣 )容貌严毅, 庄 ( 谢庄 )风姿甚美,宾客喧诉,常欢笑答之。”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或行财贿,邀截喧诉,请令所由,切加收捉。”
谓大声陈诉,杂然相争。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寿元年:“今之选人,咸称觅举,奔竞相尚,諠诉无惭。”
《国语辞典》:大喝  拼音:dà hè
大声叱叫。《三国演义》第二回:「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
分类:大声
《國語辭典》:吆喝  拼音:yāo he
高声呼喝。《西游记》第六回:「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就把这句话哭著,吆喝醒了;把你爷也吓醒了。」也作「么喝」、「喓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