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70
词典
5
分类词汇
254
佛典
1
其它
10
共254,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呼吁
喝采
奋呼
叫嚣
疾声
赞拜
匉訇
大哭
酣呼
呵喝
啸咤
呼叫
呐喊
唱好
破口
《國語辭典》:
呼吁(呼籲)
拼音:
hū yù
向社会大众大声疾呼,请求援助、支持。如:「环保局呼吁社会大众,注重生态,留给后代子孙一个绿的世界。」
分類:
呼吁
大声
声呼
呼声
呼喊
申述
请求
求援
援助
支持
同情
《國語辭典》:
喝采
拼音:
hè cǎi
1.大声称好。《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弓弦响处,果然射个正中,把那将的左手射透,反牢钉在护梁上。城上城下人见者,无不喝采。」《文明小史》第五五回:「斟过了酒,在秦凤梧背后坐下,唱了一出京调,大家喝采。」也作「喝彩」。
2.赌博时,希望能够得采而大声呼喝。也作「喝彩」。
分類:
喝采
大声
赌博
叫好
赞美
呼喝
骰子
标志
《漢語大詞典》:
奋呼(奮呼)
奋力高呼;大声喊叫。 宋
叶适
《治势上》
:“而其甚也,宦官之微,匹夫之奋呼,士卒之擅命,而天下之势无不在焉。” 明
沈德符
《
野获编·礼部·辛丑二宗伯
》
:“至云 沈某 父子,尝从大夫之后,偶因出游,未遑趋避,而衷甲之士,奋呼羣起,几不获生焉。”
分類:
奋力
高呼
大声
声喊
喊叫
《國語辭典》:
叫嚣(叫囂)
拼音:
jiào xiāo
1.大声喊叫、吵嚷。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2.口出狂言。如:「对方一再叫嚣,扬言这次球赛要夺得冠军。」
分類:
叫嚣
大声
呼啸
叫喊
发出
吵闹
响声
序幕
《漢語大詞典》:
疾声(疾聲)
(说话)声音急促或大声。 清 唐甄
《
潜书·夫妇
》
:“吾之交友亦多矣,处室数十年,无变色疾声者,惟见先生与城西 刘子 。” 清
朱琦
《感事》
诗:“昨览檄夷书,疾声恣丑詆。”
分類:
声音
急促
大声
《國語辭典》:
赞拜(贊拜)
拼音:
zàn bài
臣下朝拜君主,赞礼者在旁唱礼。《后汉书。卷四七。梁慬传》:「身长八尺五寸,善为威容,赞拜殿中,音动左右。」
分類:
朝拜
礼拜
行朝
拜祭
祭祀
司仪
婚礼
大声
礼仪
仪式
出行
行礼
赞礼
唱导
《漢語大詞典》:
匉訇
象声词。形容大声。 清
吴廷桢
《观潮》
:“惊涛荡潏天低昂,乱石匉訇山破碎。”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七四回:“ 符老爷 登时大发雷霆起来,把那独脚桌子一掀,匉訇一声,桌上的东西翻了个满地。”
《痛史》
第三回:“只见半空中碗大的一个透红弹子,向城上飞来,恰打在一个城垜上,匉訇一声,城垜已倒。”参见“ 砰訇 ”。
分類:
象声词
大声
《國語辭典》:
砰訇
拼音:
pēng hōng
拟声词。多用以形容巨大声响,如雷声、鼓声、敲门声等。唐。
李白
〈
梁甫吟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忽听得外面有人打门,砰訇砰訇的打的很重。」
分類:
象声词
车马
大水
金鼓
迅雷
水声
雷声
鼓声
马声
敲门
奋飞
飞声
《国语辞典》:
大哭
拼音:
dà kū
大声地哭。指哭得非常厉害。《三国演义》第九回:「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
红楼梦
》第四九回:「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
分类:
大哭
大声
声地
得非
厉害
《漢語大詞典》:
酣呼
(1).酣睡时打呼噜。
《
儿女英雄传
》
第一回:“真个就倒头酣呼大睡。”
(2).酒醉时大声呼叫。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十九回:“众人又復畅饮起来,酣呼醉舞了好一回。”
分類:
酒醉
酣睡
时大
大声
打呼噜
声呼
呼叫
《國語辭典》:
呵喝
拼音:
hē hè
大声喊叫以示禁止、申斥。如:「对于吵闹的孩子,与其呵喝,不如善加劝导。」也作「呵禁」。
分類:
呵喝
大声
喝斥
《漢語大詞典》:
啸咤(嘯咤,嘯吒)
亦作“ 啸吒 ”。大声呼吼。形容令人敬畏的声威。 晋
袁宏
《
后汉纪·光武帝纪论
》
:“虽彊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豪杰之士无所骋啸咤之心。”
《
晋书·简文帝纪论
》
:“﹝ 简文帝 ﹞于时西踰 剑岫 而跨 灵山 ,北振长 河 而临清 洛 ; 荆 吴 战旅,啸吒成云。”
《陈书·废帝纪》
:“指挥啸咤, 湘 郢 廓清,闢地开疆, 荆 益 风靡。” 唐
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
诗:“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分類:
大声
声呼
敬畏
声威
《國語辭典》:
呼叫
拼音:
hū jiào
1.呼喊叫唤。《新唐书。卷二○二。文艺列传中。李白》:「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
2.利用无线电传呼设备喊叫对方。如:「无线电呼叫」。
分類:
大声
电台
大声叫喊
台上
叫喊
呼号
号叫
黄河
长江
呼叫
《國語辭典》:
呐喊(吶喊)
拼音:
nà hǎn
高声喊叫。常用于壮声势、助威之时。《西游记》第四四回:「忽听得一声吆喝,好便似千万人呐喊之声。」《福惠全书。卷二三。保甲部。渔埠编保》:「如有他处贼船尾入本保行劫,该保渔船不时巡哨,如遇有此,齐集呐喊。」
分類:
呐喊
大声
大声喊叫
声喊
喊叫
《國語辭典》:
唱好
拼音:
chàng hǎo
1.喝采叫好。《宋史。卷一二一。礼志二十四》:「群臣得筹则唱好,得筹者下马称谢。」
2.真是、正是。宋。
丘崇
太常引。憎人虎豹守天关
词:「忘形尊俎,能言桃李,日日在东山,不醉有馀欢,唱好个风流谢安。」也作「畅好」。
分類:
喝采
大声
叫好
《國語辭典》:
破口
拼音:
pò kǒu
1.张口,冲口而出。如:「破口大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你这样老猪狗!倚仗公子势利,便欺负人,破口骂我!」
2.争吵,用恶语大声叫骂。《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如今人为著几贯钱钞上,兄弟分颜,朋友破口。」
3.破洞,破窟窿。如:「请妳把衣服破口缝一缝。」《红楼梦》第五二回:「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然后再针缝了两条,分出经纬。」
分類:
破口
争吵
恶语
窟窿
大声
叫骂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