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小鲜烹
 
烹小鲜治大国
 
烹小鳞

相关人物
老子


《老子·德经·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得交归。汉·河上公注:「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三国魏·王弼注:「不扰也。」
《韩非子》卷六〈解老〉
「治大国若烹小鲜。」三国魏·王弼注:「不扰也。」汉·河上公注:「鲜,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靡也。」「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苦烹小鲜。』」

例句

家怜双鲤断,才愧小鳞烹。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宝剑诚可用,烹鲜是虚弃。 刘长卿 送薛据宰涉县

彼乡有令弟,小邑试烹鲜。 李颀 赠别穆元林

君作烹鲜用,谁膺仄席求。 杜牧 牧陪昭应卢郎中在江西宣州佐今吏部沈公幕罢府周岁公宰昭应牧在淮南縻职叙旧成二十二韵用以投寄

《國語辭典》:大国(大國)  拼音:dà guó
富庶而强大的国家。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馀论也。」三国魏。曹植赠丁翼〉诗:「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
《国语辞典》:泱泱大国(泱泱大国)  拼音:yāng yāng dà guó
称赞国力强大的国家,怀有宽大的气度与良好的风范。
《国语辞典》:经济大国(经济大国)  拼音:jīng jì dà guó
战后若干经济力量急速开发的国家,在国际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日本、德国等。
《漢語大詞典》:超级大国
指企图称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或霸权主义大国。它们拥有远比别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通过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军事侵略来干涉别国内政。它们组织政治和军事集团,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世界。在冷战时期,专指美国和苏联。
《漢語大詞典》:大国主义(大國主義)
即大国沙文主义。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 中国 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
分類:大国
《國語辭典》:大国沙文主义(大國沙文主義)  拼音:dà guó shā wén zhǔ yì
较强大的国家,视本国的荣耀与利益为最高,轻视弱小国家,不尊重这些国家的独立、主权,以及领土的完整,干涉其内政与外交,称为「大国沙文主义」。
《國語辭典》:万乘(萬乘)  拼音:wàn shèng
1.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乘,后世因称天子为「万乘」。《文选。张衡。东京赋》:「虽万乘之无惧,犹怵惕于一夫。」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小生谫薄之材,岂足以矜万乘之耳目乎?」
2.一万辆兵车。汉。陈琳〈神武赋。序〉:「六军被介,云辎万乘。」
《國語辭典》:大邦  拼音:dà bāng
1.大国。晋。陆机辩亡论〉:「于时大邦之众,云翔电发。」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初祁大邦,惟桑惟梓。」
2.大城。《儒林外史》第一回:「此番到大邦去处,或者走出些遇合来也不可知。」
《漢語大詞典》:成国(成國)
大国。左传·襄公十四年:“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 周 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 杜预 注:“成国,大国。” 孔颖达 疏:“方四百里以上为成国。” 宋 沈遘 《五言送李瑜通判润州》:“在昔为成国,於今亦大州。”
分類:大国
《漢語大詞典》:侈国(侈國)
(1).奢侈之国。管子·八观:“主上无积而宫室美,氓家无积而衣服脩,乘车者饰观望,步行者杂文采,本资少而末用多者,侈国之俗也。”
(2).大国。 汉 刘向 说苑·反质:“ 尧 释天下, 舜 受之,作为食器,斩木而裁之,销铜铁脩其刃,犹漆黑之以为器。诸侯侈国之不服者十有三。”
《国语辞典》:万乘之国(万乘之国)  拼音:wàn shèng zhī guó
大国。《战国策。赵策三》:「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
分类:大国
《國語辭典》:侍郎  拼音:shì láng
职官名:(1)秦汉时郎中令的属官,主更值执戟,宿卫殿门。东汉时尚书属官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来只称郎。隋朝又称侍郎,并置员外郎,炀帝时各部置侍郎一人,为尚书的副贰,而改各司侍郎为郎。唐改郎为郎中,以员外郎为之贰,历代因之。沿至清末,又改各部侍郎为各部副大臣。(2)晋时各王国皆有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主掌赞相威仪,通传教令。
《國語辭典》:上方  拼音:shàng fāng
1.位置较高的地方。如:「他在书桌上方挂了一幅字画。」
2.天界。元。郑廷玉《忍字记。楔子》:「有上方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罗汉,不听我佛讲经说法。」《金瓶梅》第六七回:「此物出于西域,非人间可有。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
3.阴阳五行家以为北方和东方,为阳气所萌生之处,故称为「上方」。《汉书。卷七五。翼奉传》:「上方之情,乐也;乐行奸邪,辰未主之。」
4.天子所御用的东西。《汉书。卷九三。佞幸传。董贤传》:「下至贤家僮仆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宝。」
《漢語大詞典》:上方剑(上方劍)
(1).即尚方剑。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宝剑。古代天子派大臣处理重大案件时,常赐以上方剑,表示授予全权,可以先斩后奏。 宋 陆游 《书志》诗:“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公馆言情》:“新授上方剑,么魔谁敢纵!”明史·蒋钦传:“臣昨再疏受杖,血肉淋灕,仗枕狱中,终难自默,愿借上方剑斩之。”
(2).现多称“上方宝剑”。用以比喻来自上级的口头指示或书面文件。 达理 《路障》六:“ 秦越 终于拿到一把上方宝剑了。他指示市委印刷厂印了几千份,分发给各有关单位。”
《國語辭典》:三军(三軍)  拼音:sān jūn
1.周制,诸侯大国统率三军,每一军共一万二千五百人。《左传。襄公十四年》:「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
2.旧时的左、中、右三军,后为军队的通称。如:「勇冠三军」。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曹操自引军马来迎,正逢高顺,三军混战。」
3.现代称呼陆、海、空军。
《漢語大詞典》:烹小鲜(烹小鮮)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河上公 注:“鲜,鱼。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后比喻治国便民之道。 唐 高适 《过卢明府有赠》诗:“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烹小鲜之讹:“ 老子 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言烹小鱼者不事割鳞剖腹,意在简便耳。”
《漢語大詞典》:烹鲜(烹鮮)
(1).语本《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后以“烹鲜”比喻治国便民之道,亦比喻政治才能。后汉书·循吏传赞:“政畏张急,理善烹鲜。”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烹鲜之戒,不欲其烦。” 唐 李颀 《赠别穆元林》诗:“彼乡有令弟,小邑试烹鲜。”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陪福帅燕集口占以授官奴》词:“调鼎他年事,妙手着烹鲜。”参见“ 烹小鲜 ”。
(2).烹鱼。 唐 李颀 《夏宴张兵曹东堂》诗:“重林华屋堪避暑,况乃烹鲜会嘉客。”
《漢語大詞典》:烹小鲜(烹小鮮)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河上公 注:“鲜,鱼。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后比喻治国便民之道。 唐 高适 《过卢明府有赠》诗:“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烹小鲜之讹:“ 老子 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言烹小鱼者不事割鳞剖腹,意在简便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