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下一页
道器
皇器
宏器
玮器
不訾之器
大器
贵器
九炼成钢
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大器小用
囊漏贮中
程大器
分类词汇(续上)
良器道器
皇器
宏器
玮器
不訾之器
大器
贵器
九炼成钢
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大器小用
囊漏贮中
其它辞典
萧大器(字 仁宗 宣城郡王 哀 )程大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3—551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仁宗。梁简文帝长子。武帝中大通四年,封宣城郡王。历官侍中、扬州刺史。侯景攻建邺,为台内大都督。简文帝即位,立为皇太子。大宝二年,景废帝,遂害大器。元帝时追谥哀。
人物简介
简介
靖康元年(1126)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漢語大詞典》:良器
(1).优良的器具。《周礼·天官·内府》:“﹝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2).犹大器。比喻杰出的人才。《三国志·吴志·孙翊传》:“ 子乔 良器,为之惻愴。”《晋书·阳裕载记》:“此儿非惟吾门之标秀,乃佐时之良器也。” 唐 钱起 《送任先生任唐山丞》诗:“琢玉成良器,出门偏愴离。”
(2).犹大器。比喻杰出的人才。《三国志·吴志·孙翊传》:“ 子乔 良器,为之惻愴。”《晋书·阳裕载记》:“此儿非惟吾门之标秀,乃佐时之良器也。” 唐 钱起 《送任先生任唐山丞》诗:“琢玉成良器,出门偏愴离。”
《漢語大詞典》:道器
(1).语本《易·繫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器为 中国 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道是无形的,含有规律和准则的意义;器是有形象的,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道器关系实即抽象道理与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
(2).通权达变与拘泥古板。 隋 王通 《中说·周公》:“ 温彦博 问:‘ 嵇康 、 阮籍 何人也?’子曰:‘古之名理者,而不能穷也。’曰:‘何谓也?’子曰:‘道不足而器有餘。’曰:‘敢问道器?’子曰:‘通变之谓道,执方之谓器。’”
(3).儒家经典的要义及各儒家流派对经典要义的诠释。 元 虞集 《鹤山书院记》:“於是传注之所存者,其舛譌牴牾之相承,既无以明辨其非是,而名物度数之幸在者,又不察其本原,诚使有为於世,何以徵圣人制作之意,而为因革损益之器哉! 魏氏 又有忧於此也,故其致知之日,加意於《仪礼》、《周官》、大小《戴》之记,及取诸经注疏正义之文,据事别类而録之,谓之《九经要义》。其志将以见夫道器之不离,而有以正其臆説聚讼之惑世。”
(4).谓大器。 清 王夫之 《牧石先生暨吴太恭人合祔墓表》:“于童年,小有过失, 少峯公 责谴门外,永夕下钥,时当除夕,风雪凄迷。先考私从隙道掖令归寝。先生引咎自责,必遵庭命。翼日元旦, 少峯公 方啟扉焚香,先生怡颜长跽。 少峯公 且喜且泣,称其允为道器。”
(5).指精神及物质文明。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言文分而人智局也,文字为发明道器第一要件。其繁简难易,常与民族文明程度之高下为比例差。”
(2).通权达变与拘泥古板。 隋 王通 《中说·周公》:“ 温彦博 问:‘ 嵇康 、 阮籍 何人也?’子曰:‘古之名理者,而不能穷也。’曰:‘何谓也?’子曰:‘道不足而器有餘。’曰:‘敢问道器?’子曰:‘通变之谓道,执方之谓器。’”
(3).儒家经典的要义及各儒家流派对经典要义的诠释。 元 虞集 《鹤山书院记》:“於是传注之所存者,其舛譌牴牾之相承,既无以明辨其非是,而名物度数之幸在者,又不察其本原,诚使有为於世,何以徵圣人制作之意,而为因革损益之器哉! 魏氏 又有忧於此也,故其致知之日,加意於《仪礼》、《周官》、大小《戴》之记,及取诸经注疏正义之文,据事别类而録之,谓之《九经要义》。其志将以见夫道器之不离,而有以正其臆説聚讼之惑世。”
(4).谓大器。 清 王夫之 《牧石先生暨吴太恭人合祔墓表》:“于童年,小有过失, 少峯公 责谴门外,永夕下钥,时当除夕,风雪凄迷。先考私从隙道掖令归寝。先生引咎自责,必遵庭命。翼日元旦, 少峯公 方啟扉焚香,先生怡颜长跽。 少峯公 且喜且泣,称其允为道器。”
(5).指精神及物质文明。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言文分而人智局也,文字为发明道器第一要件。其繁简难易,常与民族文明程度之高下为比例差。”
《國語辭典》:大器 拼音:dà qì
1.天道。《易经。乾卦。彖曰》「大明终始,六位时乘,时承六龙以御天」句下三国魏。王弼。注:「乘变化而御大器。」唐。孔颖达。正义:「大器,谓天也。」
2.宝物。比喻重要的事物。《左传。文公十二年》:「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鲁国,镇抚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辞玉。」《后汉书。卷一三。公孙述传》:「兵者,帝王之大器,古今所不能废也。」
3.比喻国家、帝位。《醒世恒言。卷二四。隋炀帝逸游召谴》:「自陛下嗣守元符,体临大器,圣神独断,谋谏莫从。」
4.大才能。《三国演义》第九三回:「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
5.有才能、有出息的人。《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又誇扬吴衙内青年美貌,学问广博,许多好处,将来必是个大器。」
2.宝物。比喻重要的事物。《左传。文公十二年》:「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鲁国,镇抚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辞玉。」《后汉书。卷一三。公孙述传》:「兵者,帝王之大器,古今所不能废也。」
3.比喻国家、帝位。《醒世恒言。卷二四。隋炀帝逸游召谴》:「自陛下嗣守元符,体临大器,圣神独断,谋谏莫从。」
4.大才能。《三国演义》第九三回:「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
5.有才能、有出息的人。《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又誇扬吴衙内青年美貌,学问广博,许多好处,将来必是个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