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厌厌夜饮
 
醉历历


《毛诗正义》卷十之一〈小雅·南有嘉鱼之什·湛露〉~350~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汉·毛亨传:「厌厌,安也。夜饮,私燕也。」
典故
夜持山去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243~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全宋诗》卷九百九十五〈黄庭坚十七·追和东坡壶中九华〉~423~
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九峰,东坡先生名曰壶中九华,并为作诗。后八年,自海外归湖口,石已为好事者所取,乃和前篇以为笑,寔建中靖国元年四月十六日。明年当崇宁之元五月二十日,庭坚系舟湖口,李正臣持此诗来。石既不可复见,东坡亦下世矣。感叹不足,因次前韵。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试问安排华屋处,何如零落乱云中。能回赵璧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赖有霜钟难席卷,袖椎来听响玲珑。
典故   
鱼目俪玙璠
 
鱼目笑明月
 
夜光同鱼目


《昭明文选》卷四十〈弹事笺奏记·笺·到大司马记室笺〉~839~
明公道冠二仪,勋超遂古,将使伊周奉辔,桓文扶毂,神功无纪,作物何称?府朝初建,俊贤翘首;惟此鱼目,唐突玙璠。顾己循涯,寔知尘忝,千载一逢,再造难答;虽则殒越,且知非报。不胜荷戴屏营之情,谨诣厅奉白笺谢闻,昉死罪死罪。唐·李善注引《雒书》曰:「秦失金镜,鱼目入珠。」又引《韩诗外传》曰:「白骨类象,鱼目似珠。」

例句

才甘鱼目并,艺怯马蹄间。 段成式 和周繇见嘲

谬将蹇步寻高躅,鱼目骊珠岂继明。 王铤 登越王楼见乔公诗偶题

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 白居易 昨以拙诗十首寄西川杜相公相公亦新作十首惠然报示首数虽等工拙不伦重以一章用伸答谢

烦君赞咏心知愧,鱼目骊珠同一封。 白居易 为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成篇因以此答

龙鳞今不逆,鱼目也应殊。 耿湋 省试骊珠诗

典故

《史记》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299~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巂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笮都最大;自笮以东北,君长以什数,駹最大。其俗或士箸,或移徙,在蜀之西。自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馀岁,秦灭。及汉兴,皆此国而开蜀故徼。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建元六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馀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馀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馀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彊,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上许之。乃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馀人,从巴蜀笮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笮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馀县,属蜀。当是时,巴蜀四郡通西南夷道,戍转相饟。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湿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秏费无功。上患之,使公孙弘往视问焉。还对,言其不便。及弘为御史大夫,是时方筑朔方以据河逐胡,弘因数言西南夷害,可且罢,专力事匈奴。上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葆就。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閒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馀辈。岁馀,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

例句

治化轻诸葛,威声慑夜郎。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远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典故
夜霖铃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杨玉环(杨贵妃)


《杨太真外传》卷下
上发马嵬……又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典故

《孟子》卷十一下《告子上》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例句

我闻畸人术,一气中夜存。 柳宗元 种仙灵毗

典故 
夜如何
 
夜已央


《毛诗正义》卷十一之一〈小雅·鸿雁之什·庭燎〉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唐。孔颖达疏:「宣王以诸侯将朝,遂夜起问左右曰:『夜如何其?』其语辞言夜今早晚如何乎,王问之时,夜犹未渠央矣,而巳见庭燎之光,言于时即是庭设大烛,以待诸侯,其君子诸侯以庭燎巳设皆来至止人闻,其鸾声将将然,王勤政事诚可美矣。」

例句

戈槛营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襄王。 杜牧 羊栏浦夜陪宴会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杜甫 春宿左省

铜盘烧蜡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 杜甫 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夜已央,乐未阑,孤裘兽炭不知寒。 权德舆 旅馆雪晴又睹新月众兴所感因成杂言

典故
夜失身

相关人物
卓文君
 
司马相如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3000~
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例句

一颦一笑千金重,肯似成都夜失身。 权德舆 杂兴五首

典故

《昭明文选》卷二十八〈诗戊·挽歌·挽歌诗三首〉~334~
「按辔遵长薄,送子长夜台。」唐·李善注引东汉末阮瑀《七哀诗》曰:「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

例句

夜台暮齿期非远,但问前头相见无。 白居易 哭刘尚书梦得二首

典故   
一叶秋风
 
一夜惊秋
 
一叶鸣秋


《淮南子》卷十六〈说山训〉~550~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论远。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户;一人相随,可以通天下。足●地而为,暴行而为影,此易而难。庄王诛里史,孙叔敖制冠浣衣;文公弃荏席,后黴黑,咎犯辞归,故桑叶落而长年悲也。

例句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杜牧 早秋客舍

一叶忽离树,几人同入关。 于武陵 西归

重门启曙关,一叶报秋还。 张南史 同韩侍郎秋朝使院

露滴千家静,年流一叶催。 戎昱 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

高梧一叶坠凉天,宋玉悲秋泪洒然。 李郢 早秋书怀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杜牧 早秋客舍

独立千峰晓,频来一叶秋。 杜牧 留题李侍御书斋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杜牧 秋梦

青蝇纷营营,风雨秋一叶。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

玉树起凉烟,凝情一叶前。 柳中庸 秋怨

一叶下前墀,淮南人已悲。 许浑 早秋三首

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 许浑 早秋三首

莫言万木死,不因一叶秋。 邵谒 论政

长信萤来一叶秋,蛾眉泪尽九重幽。 钱起 长信怨

楚岫千峰翠,湘潭一叶黄。 韦迢 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

一叶落时空下泪,三春归尽复何情。 高蟾 落花

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 鲍溶 始见二毛

典故
助夜渔

相关人物
宓子贱


《水经注》卷二十五《泗水》
又东径单父县故城南。昔宓子贱之治也,孔子使巫马期观政,入其境,见夜渔者,问曰:『子得鱼辄放何也?』曰:『小者,吾大夫欲长育之故也。』

例句

今日蓝溪水,无人不夜鱼。 钱起 送李明府去官

典故

《宋书》卷十九〈乐志一〉~549~
〈子夜哥〉者,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晋孝武太元中,琅邪王轲之家有鬼哥子夜。殷允为豫章时,豫章侨人庾僧度家亦有鬼哥子夜。殷允为豫章,亦是太元中,则子夜是此时以前人也。
《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志二·清乐〉~064~
子夜,晋曲也。晋有女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晋日常有鬼歌之。
《乐府诗集》卷四十四〈清商曲辞一·吴声歌曲·子夜歌四十二首〉~64~
唐书·乐志》曰:「《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宋书·乐志》曰:「晋孝武太元中,琅琊王轲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豫章侨人庾僧虔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亦是太元中,则子夜是此时以前人也。《古今乐录》曰:「凡歌曲终,皆有送声。子夜以持子送曲《凤将雏》以泽雉送曲。」《乐府解题》曰:「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又有《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变歌》,皆曲之变也。」
典故
半夜传衣


《景德传灯录》卷三
逮夜,乃潜令人自碓坊召能行者人室,告曰;‘……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

简释

半夜传衣:指传法。唐李商隐《谢书》:“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例句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李商隐 谢书

《漢語大詞典》:鱼目(魚目)
(1).鱼的眼珠子。尚书大传卷一下:“东海:鱼须、鱼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自连珠以下,拟者间出。 杜篤 、 贾逵 之曹, 刘珍 、 潘勖 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 唐 李白 《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 卞和 耻。” 胡先骕 《诗别萧叔絅燕京》:“碔砆鱼目徵上选,遗珠弃璧空晶莹。”参见“ 鱼目混珠 ”。
(2).泪眼。 唐 李贺 《题归梦》诗:“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董懋策 注:“鱼目,泪目也。” 王琦 汇解:“鱼目有珠,故以喻含泪珠之目。”
(3).相传鳏鱼眼睛终夜不闭,旧称无妻曰鳏,故诗文中多以鱼目用为无偶独宿或不娶之典。 清 金农 《短睡十韵》:“长袖善舞更擅曲,行云行雨迷 阳臺 ……斯须拱揖遽别去,依旧独眠鱼目开。”
(4).骏马名。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骏马名也。”
(5).俗以汤未煮沸者为盲汤,初沸称蟹眼,渐大称“鱼目”,也称鱼眼。 唐 陆羽 茶经·煮:“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
《國語辭典》:鱼目混珠(魚目混珠)  拼音:yú mù hùn zhū
以鱼眼睛混充珍珠。语本《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惟此鱼目」句下李善注引《韩诗外传》:「白骨类象,鱼目似珠。」比喻以假乱真。《花月痕》第一七回:「他道你是鱼目混珠,你该罚他钟酒。」
分類:以假乱真
《漢語大詞典》:鱼目混珍(魚目混珍)
见“ 鱼目混珠 ”。
《國語辭典》:鱼目混珠(魚目混珠)  拼音:yú mù hùn zhū
以鱼眼睛混充珍珠。语本《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惟此鱼目」句下李善注引《韩诗外传》:「白骨类象,鱼目似珠。」比喻以假乱真。《花月痕》第一七回:「他道你是鱼目混珠,你该罚他钟酒。」
分類:以假乱真
《國語辭典》:鱼目混珠(魚目混珠)  拼音:yú mù hùn zhū
以鱼眼睛混充珍珠。语本《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惟此鱼目」句下李善注引《韩诗外传》:「白骨类象,鱼目似珠。」比喻以假乱真。《花月痕》第一七回:「他道你是鱼目混珠,你该罚他钟酒。」
分類:以假乱真
《國語辭典》:夜郎  拼音:yè láng
国名。西汉时,西南边境的西南夷部族国家之一。其主要范围约在今贵州西部的可渡河、北盘江流域一带。
《國語辭典》:夜气(夜氣)  拼音:yè qì
1.平旦清明之气。自入夜至于平旦,因人未与外界事物接触,故而产生清明纯净之气,此时良知最易呈现。《孟子。告子上》:「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2.夜间的空气。南朝梁。刘孝仪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夜气清箫管,晓阵烁郊原。」唐。韩愈李花〉诗二首之一:「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
《國語辭典》:夜未央  拼音:yè wèi yāng
1.夜未尽、夜未已。《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曹丕。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2.书名。波兰剧作家廖抗夫(L.Kampf)所作的剧本。描述俄国无政府党人革命的故事。
《國語辭典》:夜台(夜臺)  拼音:yè tái
坟墓。因闭于坟墓,不见光明,故称为「夜台」。唐。李白 哭宣城善酿纪叟诗:「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聊斋志异。卷三。连琐》:「夜台朽骨,不比生人。」
分類:坟墓阴间
《國語辭典》:一叶(一葉)  拼音:yī yè
1.一片树叶。唐。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梧桐叶金井,一叶飞银床。」
2.小舟一艘。《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孔明只在一叶小舟内安身。」
分類:小船
《國語辭典》:一叶知秋(一葉知秋)  拼音:yī yè zhī qiū
比喻由局部的、细小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变和趋势。语本《淮南子。说山》:「以小明大,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也作「落叶知秋」、「叶落知秋」。
《漢語大詞典》:一叶秋(一葉秋)
见“ 一叶知秋 ”。
《國語辭典》:一叶知秋(一葉知秋)  拼音:yī yè zhī qiū
比喻由局部的、细小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变和趋势。语本《淮南子。说山》:「以小明大,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也作「落叶知秋」、「叶落知秋」。
《國語辭典》:一叶知秋(一葉知秋)  拼音:yī yè zhī qiū
比喻由局部的、细小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变和趋势。语本《淮南子。说山》:「以小明大,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也作「落叶知秋」、「叶落知秋」。
《國語辭典》:子夜歌  拼音:zǐ yè gē
乐府吴声歌曲。相传晋时女子名子夜者造此声,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因起于吴地,也称为「子夜吴歌」。《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子夜,晋曲也。晋有女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晋日常有鬼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