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杂引(雜引)
(1).各种琴曲。 唐 陈子良 《酬萧侍中春园听妓》诗:“繁弦调对酒,杂引动思归。”
(2).多方引用。 明 祁彪佳 《远山堂曲品·逸品》:“ 汪廷訥 《狮吼》,初止一剧,继乃杂引妬妇诸传,证以内典。”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金榜》:“儒者於《周官》军数往往杂引管子释之。”
《漢語大詞典》:百说(百説)
多方劝告、游说。战国策·楚策三:“ 仪 ( 张仪 )善於 魏王 ,甚信之,公虽百説之,犹不听也。” 金 元好问 《宝岩纪行》诗:“永怀登高赋,意匠困驰骤。窘於游暴 秦 ,百説不一售。”
《漢語大詞典》:旁诹(旁諏)
多方询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 闽 、 楚 、 滇 、 黔 ,则余间得其梓; 秦 、 晋 、 川 、 洛 ,则余时友其人。旁諏歷閲,大概非四方比矣。” 清 王韬 《香港略论》:“以 香港 僻在一隅,纪述者罕,於是旁諏故老,延访遗闻,成《香港略论》一篇。”
分類:多方询问
《國語辭典》:会谈(會談)  拼音:huì tán
聚会商谈。如:「农业会谈」、「教育会谈」。
《漢語大詞典》:三讯(三訊)
多方查询。形容决狱之慎重。《孔子家语·刑政》:“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狱,狱必三讯焉。” 王肃 注:“一曰讯羣臣,二曰讯羣吏,三曰讯万民也。”《魏书·刑罚志》:“小大必以情,哀矜而勿喜,务於三讯五听,不以木石定狱。”参见“ 三刺 ”。
《漢語大詞典》:三刺
(1). 周 代治理重案,必依次与群臣、群吏和百姓三等人反复计议,然后定罪判决,以示审慎。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刺曰讯羣臣,再刺曰讯羣吏,三刺曰讯万民。” 孙诒让 正义:“三刺者,问众以当杀与否,是刑与宥不可豫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刺者,达也。诗人讽刺,周礼三刺,事叙相违,若针之通结矣。”隋书·刑法志:“ 周王 立三刺以不滥,弘三宥以开物。”
(2).指三次察讯。魏书·刑罚志:“以五听求民情,八议以申之,三刺以审之。”
(3).谓击刺三次。周礼·夏官·大司马:“鼓戒三闋,车三发,徒三刺。” 郑玄 注:“鼓戒,戒攻敌,鼓一闋,车一转,徒一刺,三而止,象服敌。”
《國語辭典》:会商(會商)  拼音:huì shāng
共同商量。清。魏源《圣武记。卷一一。武事馀记》:「四川大吏覆奏,以同城便于会商,居中易于控制。」
《國語辭典》:牵线(牽線)  拼音:qiān xiàn
1.牵拉著线。如:「跳橡皮筋的游戏至少要三个人才能玩,其中两个负责牵线,一个在中间跳。」
2.比喻居间媒介,使双方发生接触或关系。如:「要不是有他在中间牵线、协调,这件事不会这么圆满解决。」
3.本指悬丝傀儡戏幕后的牵引拉线。后用以比喻背后操纵。如:「任何人都想独自作主,谁愿意像玩偶那样受人牵线?」
《漢語大詞典》:曲营(曲營)
多方谋求。南史·朱异传:“ 异 文华敏洽,曲营世誉。”
《國語辭典》:旁證  拼音:páng zhèng
正式證据以外可供参考的證据。
《漢語大詞典》:曲赞(曲贊)
多方赞助。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议者以钧之仁,感通神明,故为曲赞一春之盛,而成终身之美。”
分類:多方赞助
《漢語大詞典》:遮三瞒四(遮三瞞四)
谓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你且告诉了我,我自有主意,可不要遮三瞒四的;説得明白,找出人来,你们也好脱累。”
《漢語大詞典》:搜岩采干(搜巖采幹)
比喻多方搜求民间遗才。《魏书·段承根传》:“剖蚌求珍,搜巖采干。野无投纶,朝盈逸翰。”
《國語辭典》:仰观俯察(仰觀俯察)  拼音:yǎng guān fǔ chá
抬头观看天文,低头勘察地理。语本《易经。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后形容仔细观察研究。《文选。嵇康。养生论》:「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孤本元明杂剧。齐天大圣。第四折》:「年至于七岁,经典一览,悉皆默会,仰观俯察,弃国辞朝。」
《國語辭典》:想来想去(想來想去)  拼音:xiǎng lái xiǎng qù
反覆思索。《老残游记》第一七回:「想来想去,活又活不成,死又死不得,不知不觉那泪珠子便扑簌簌的滚将下来。」《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贾子猷想来想去,一无他法。」
《国语辞典》:想前顾后(想前顾后)  拼音:xiǎng qián gù hòu
多方考虑,犹豫不决。如:「做事要果决迅速,想前顾后是成不了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