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数论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又曰数论师。唯识述记二末,言劫初有外道,名曰劫比罗Kapila,古云迦毗罗者讹也。此曰黄赤,以鬓发面色并为黄赤故。今西方之贵婆罗门种,皆黄赤色也。于时世号为黄赤色仙人。立二十五谛,论生死涅槃。其后诸门徒分为十八部。其上首名伐里沙。此翻为雨。以生于雨时故名。其雨之徒党,名为雨众外道。数论为此雨众外道中别人所作。今之金七十论是也。梵名曰僧祛Sa%m%khya%,此翻为数。即智慧之数也。数为量诸法之根本,故以立名。从数而起之论,故名数论。又论能生数,故亦名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之人,名为数论者。谓有外道,入于金耳国,以钹鍱腹,顶戴火盆。击王之论鼓,求与僧论议,使僧堕负。遂作七十行颂,以申数论之宗。王赏之以金。外道欲彰己令誉,名之为金七十论。彼论之长行,天亲菩萨所造也。然考天亲菩萨传,则为佛灭后九百年中频阇诃婆娑外道之事。谓此外道制僧祛论,入阿轮阇国,于正勤王处,为此论议。遂制胜。王赐以三洛沙黄金,入于频阇诃山之石窟中化为石云。天亲菩萨后闻此事,即造七十真实论,破彼外道所造之僧祛论。首尾瓦解,无有一句得立。王复以三洛沙金赏之。唯识述记四末之再说稿与之同。谓:「世亲菩萨时,东天竺有僧,与数论师之学徒论议。彼立二十五谛,说大地等之为常。僧竟不能答,王信受外道。外道为王造七十行之颂,上于王。王赐千金以显扬之。今之金七十论是也。世亲乃造第一义谛论,亦名胜义七十论,以对彼论而破彼外道。」百论疏上之中曰:「僧祛此云制数论,明一切法不出二十五谛,故一切法摄入二十五谛中,名为制数论。」
餔多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天竺外道之一种。涂灰外道也。慈恩寺传四曰:「餔多之辈,以灰涂体,用为修道。遍身艾白,犹寝灶之猫狸。」梵Bhu%tika。
声生者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三十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声显者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三十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断见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外道六宗之一。富兰那迦叶也。此人起邪见,谓无善,无善之报,无恶,无恶之报。见涅槃经十九。
识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三十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离系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参见:离系子)
露形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又云离系外道。梵云尼犍子是也。以脱衣露形为正行者。俱舍宝疏九曰:「离系者,即是露形外道,离衣等系,故名离系。此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发等禁。」
释外道小乘涅槃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提婆菩萨造释楞迦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之略名。
髅鬘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以人之髅骨为鬘而悬于头之外道也。慈恩传四曰:「离系外道,髅鬘外道,(中略)髅鬘之类,以髅骨为鬘,装头挂头,陷枯磈磊,若冢侧之药叉。」
内护摩外护摩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法之护摩有二种,择地作坛,以世火烧共物乳木,为外护摩,自身为坛,以如来之智火烧烦恼之薪,为内护摩。是云出世护摩,世谛护摩,事护摩,理护摩。而作世谛之事护摩,亦添理性之内观也。大日经秘密曼陀罗品曰:「护摩有二种:所谓内及外。」大日经疏十五曰:「阿阇梨即作内护摩。若浅行人即作外法,而究竟为内法因。」瑜祇经疏中曰:「或直用内,能得成就,若直用外,不得成就。故作外法,必作内法。」大日经疏八曰:「若真言行者,但作世谛护摩,不解此中密意,则与韦陀火祀不相滥耶,故译者兼智之名,庶令浅深二释义用兼举。」
体外方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方便有体内体外之二种,圆教所说之方便为体内方便,馀教所说之方便为体外方便。天台所立也。(参见:方便)
方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湀和Upa%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于真如之智为般若,谓通于权道之智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称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于一切众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为方正之理,便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之机,用方正之理与巧妙之言也,又方者众生之方域,便者教化之便法,应诸机之方域,而用适化之便法,谓之方便。是皆通一大佛教而名之也。往生论下曰:「正直曰方,外己曰便。(中略)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达如则心行寂灭,通权则备省众机。」法华文句三曰:「方者法也,便者用也。法有方圆,用有差会。三权是矩是方,一实是规是圆。若智诣于矩,则善用偏法逗会众生。若智诣于规,则善用圆法逗会众生。」嘉祥法华义疏四曰:「一者就理教释之,理正曰方,言巧称便。即是其义深远,其语巧妙,文义合举,故云方便。此释通于大小。二者众生所缘之域为方,如来适化之法称便。盖欲因病授药,藉方施便,机教两举,故名方便。此亦通于大小。」法华玄赞三曰:「施为可则曰方,善逗机宜曰便。(中略)方是方术,便谓稳便,便之法名方便。」大集经十一曰:「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对真实而释,则谓究竟之旨归为真实,假设暂废为方便。故又名善巧,或曰善权。即入于真实能通之法也。利物有则云方,随时而施曰便。依此释,则为小乘入大乘之门,故谓之方便教。三乘为通于一乘而设者,故亦名方便教。因斯判一切法为方便真实之二也。法华文句三曰:「又方便者门也,门名能通,通于所通。方便权略,皆是弄引,为真实作门。真实得显,功由方便。从能显得名,故以门释方便,如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义疏四曰:「方便是善巧之名,善巧者智之用也。理实无三,以方便力,是故说三,故名善巧。」法华玄赞三曰:「权巧方便,实无此事,应物权现,故言方便,谓以三业方便化也。此对实智名为方便,利物有则曰方,随时而济名便。」天台更有一释,以解法华经方便品二字,谓方者秘也,便者妙也,谓秘密之妙义也。盖法华已前之方便,为对真实之方便,方便之外有真实,因而谓之为体外之方便。今三乘之方便,即显一乘之实法者,是乃方便品中所说,故谓之为体内之方便,又曰同体之方便。是为秘密之妙义,尔前一向不明之,至今始开说,故曰秘妙。法华文句三曰:「又方者秘也,便者妙也。(中略)王顶上唯有一珠,无二无别。指客作人是长者子,亦无二无别。如斯之言,是秘是妙。」
【佛学常见辞汇】
随方因便,以利导人。
【俗语佛源】
梵语paya的意译,犹言善巧、权宜,是利益他人、化度众生的智慧和方式,「方便」与「真实」相对而言,亦即随时设教、随机应变的「权智」。语本《法华经·方便品》佛谓:「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所执。」经疏对方便的解释很多,如谓「理正曰方,言巧称便」;「众生所缘之域曰方,如来适化之法称便」。方便是导向真实之法。如唐·白居易《僧院花》诗:「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后因以泛指机会,便利。如唐·韩《偶见》诗:「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天台宗认为,《法华经》的要义是「开权显实」。隋·智顗师谓:「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经文句》卷三)凡用善方式说法,亦谓之「开方便门」。《景德传灯录》卷二一:「海众云臻,请师开方便门,亦真实相。」后来称提供机会便利为「大开方便之门」。如明·冯维敏《僧尼共犯》第四折:「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回俗,便成配偶。」(李明权)
【三藏法数】
方即方法,便即便宜,犹善巧也。谓如来说布施得大富,说持戒得生天,说忍辱得离诸瞋恚,说精进得具诸功德,说禅定得息诸散乱,说智慧得舍诸烦恼,如是种种方便,开化众生,莫不为令超脱苦轮,得诸法乐也。
邪外
【佛学常见辞汇】
邪魔与外道。
外六入
【佛学次第统编】
外六入者,此六法疏故属外,识所游涉,故名为入。亦名尘者,尘以染污为义,以能染污情识,故通名为尘也。
一、色入 一切对眼所见之色,名为色。色有二种,摄一切色:一正报可见色,众生身色,青黄赤白黑色等。二依报可见色,外无知青黄赤白黑色等。
二、声入 一切对耳取闻之色曰声。声有二种,摄一切声:一从正报色出声,众生语言音声也。二从依报色出声,钟铃锣鼓音声也。
三、香入 一切对鼻所闻之色名香。香有二种,摄一切香:一正报色处香,众生身中香臭也。二依报色处香,外一切无知色中,所有香臭也。
四、味入 一切对舌所知之色曰味。味有二种,摄一切味:一正报色处味,众生身中之六味也。二依报色处味,外一切无知色中所有六味也。
五、触入 一切对身所觉之色名触。触有二种,摄一切触:一正报色处触,众生身中冷暖涩滑等十六触也。二依报色处触,外一切无知色中,冷暖等一十六触也。
六、法入 一切对意所知之法名法。法有二种,摄一切法:一者心法,是中除心王,但取相应诸心数法也。二者非心法,即过去未来色法,及心不相应诸行,及三无为法也。
门外汉
【俗语佛源】
指外行人,是说他对某项知识或技能还没有入门。《五灯会元·天竺證悟禅师》:「谒护国此庵元禅师,夜语次,师举东坡《宿燕林偈》(原偈中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且曰:『也不易到此田地。』庵曰:『尚未见路径,何言到耶?是门外汉耳。』师通夕不寐,乃晓钟鸣,去其秘畜,以前偈别曰:『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特以告此庵。庵曰:『向汝道是门外汉。』师礼谢。」东坡欲从溪声山色了悟真性,而不知声色与见闻等如虚空华(花),本无所有,原是妙明真心,正如《金刚经》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故说他是「门外汉」。至今广泛用以称外行人。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一七八首:「倘攻之曰门外汉,我闻之欣然。」(禹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