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72,分132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外廷
河外
树外
出外
外夷
影外
外庸
篱外
阁外
外侮
外患
外道
外心
言外
外攘
《漢語大詞典》:外廷
亦作“ 外庭 ”。 国君听政的地方。对内廷、禁中而言。也借指朝臣。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乡者僕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奉外廷末议。” 唐 贾岛 《赠翰林》:“清重无过知内制,从前礼絶外庭人。”新唐书·刘季述传:“方寒,公主嬪御无衾纊,哀闻外廷。”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杨府水渠:“朕无不可,第恐外庭有语,宜密速为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御前亲近大臣,如 乾清宫 管事,打卯牌子,其秩亦荣显,犹外廷之勋爵戚臣然。”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奄宦上:“而外庭所设之衙门,所供之财赋,亦遂视之为非其有,嘵嘵而争。”
《漢語大詞典》:河外
(1). 春秋 晋 人称 河 西与 河 南为 河 外。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赂 秦伯 以 河 外列城五。” 杨伯峻 注:“ 河 外,指 河 西与 河 南, 黄河 自 龙门 至 华阴 ,自北而南, 晋 都于 絳 ,故以 河 西与 河 南为外, 包慎言 《河外考》以 河 西为外, 杜 注以 河 外为 河 南,皆仅得其一偏。” 战国 魏 人仍袭用此称。史记·秦本纪:“ 魏 将 无忌 率五国兵击 秦 , 秦 却於 河 外。”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 陕 华 二州也。”史记·苏秦列传:“ 魏 弱则割 河 外…… 河 外割则道不通。”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 同 华 等地也。”
(2). 赵 人指 河 南。史记·张仪列传:“驱 韩 梁 军於 河 外。”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谓 郑 滑 州,北临 河 。”( 唐 郑州 治即今 河南省 郑州市 , 滑州 治在今 滑县 东)。 秦 人指 河 东, 梁 人指 河 西。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 梁 效 河 外。” 胡三省 注:“ 河 外, 秦 盖以 河 东为 河 外, 梁 则以 河 西为 河 外。”
《骈字类编》:树外(树外)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二首 其一 树外鸟啼催晚种,花间人语趁朝虚。
宋 王安石 次御河寄城北会上诸友 背城野色云边尽,隔屋春声树外深。
《國語辭典》:出外  拼音:chū wài
1.离家远行。如:「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外靠男子出外营生,内要女人亲操井臼。」
2.走出户外。
《漢語大詞典》:外夷
亦作“ 外彝 ”。 指外族。也指外国或外国人。《汉书·萧望之传》:“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此则羈縻之谊,谦亨之福也。”汉书·叙传下:“西南外夷,种别域殊。”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谢恩赐吐蕃信物银器锦綵等状》:“今蒙重赐,益荷圣慈,况来自外夷,知德广之所及。” 明 张鼎思 《代醉编·奇节》:“其人得疾,既篤,谓 崔 曰:‘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梁尚书:“其一人望见 梁公 ,股栗伏地,比至称病不謁, 梁 怪之,勒令出见,一见怒甚,即核其交通外彝,侵冒军实罪状,劾而杀之。”参见“ 外族 ”。
《國語辭典》:外族  拼音:wài zú
1.母亲或妻子的父母家的同族。唐。卢纶 送内弟韦宗仁归信州觐省诗:「常嗟外族弟兄稀,转觉心孤是送归。」《资治通鉴。卷一六三。梁纪十九。简文帝大宝元年》:「又禁人偶语,犯者刑及外族。」
2.异族。
《韵府拾遗 泰韵》:影外
高翥诗:楼台影外秋风老,钟磬声中夜气清。
《漢語大詞典》:外庸
谓任地方官时的政绩。 唐 韩愈 《沂国公先庙碑铭》:“暨暨 田侯 ,两有文武。讫其外庸,可作承辅。”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属厌时望,积累外庸,不虚论撰之名,始副抡除之实。”
《骈字类编》:篱外(篱外)
唐 卢纶 观袁修侍郎涨新池 才闻篱外响,已觉石边深。
《骈字类编》:阁外(阁外)
晋书陶称传:咸康五年,庾亮以称为监江夏、随义阳三郡军事、南中郎将、江夏相,以本所领二千人自随。到夏口,轻将二百人下见亮。亮大会吏佐,责称前后罪恶,称拜谢,因罢出。亮使人于阁外收之,弃市 齐书祥瑞志:永明五年四月,甘露降荆州府中阁外桐树。
《國語辭典》:外侮  拼音:wài wǔ
外来的侮辱或侵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晋。潘岳〈离合〉诗:「嫣然以喜,焉惧外侮。」
《國語辭典》:外患  拼音:wài huàn
来自国外的祸害。如:「外患频仍」、「内忧外患」。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新唐书。卷一○。昭宗本纪》赞曰:「昭宗为人明隽,初亦有志于兴复,而外患已成,内无贤佐,颇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徒以益乱。」也作「外祸」。
《國語辭典》:外道  拼音:wài dào
1.佛教称佛教之外的宗派。《陈书。卷三○。傅縡传》:「三论之兴,为日久矣。龙树创其源,除内学之偏见;提婆扬其旨,荡外道之邪执。」南朝梁。沈约 湘州柷园寺刹下石记:「魔众稽颡,外道屈膝;抽薪止火,折剑摧锋。」也称为「外教」。
2.见外、自居外人的意思。《红楼梦》第三回:「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國語辭典》:外道  拼音:wài dao
礼数周到而情谊疏淡。《红楼梦》第九○回:「平儿笑说道:『我们奶奶说,姑娘特外道的了不得。』岫烟道:『不是外道,实在不过意。』」
《國語辭典》:外心  拼音:wài xīn
1.异心。《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群臣皆有外心,礼益慢,唯高共不敢失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真心相待,看看熟分,并不堤防他有外心了。」
2.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简称三角形之外心。
《国语辞典》:言外  拼音:yán wài
言语本身以外的意思。如:「意在言外」。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骈字类编》:外攘
诗小序见内修下。外四夷,以安边境。史记秦始皇纪:天下已定攘。汉书董仲舒传: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䛕,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没。后汉书西羌传赞见内谋下。唐书回鹘传:北狄贪。唯利是视。比进马规直,再岁不至,岂厌缯帛利哉。殆欲风高马肥而肆侵轶。故外攘内备,必烦朝廷。 宋史秦桧传:吕颐浩再相,桧同秉政,谋夺其柄,风其党建言:周宣王内修外攘,故能中兴。今二相宜分任内外。颐浩遂建都督府于镇江。帝曰:颐浩专治军旅,桧专理庶务,如种、蠡之分职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