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0,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外道十六宗
外道相善
外道小乘涅槃论
外道小乘四宗论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外缘
外仪
外尘
外学
外缚印
外缚拳
外题
外题六十四字
外题以字
佛类词典(续上)
外道十一宗外道十六宗
外道相善
外道小乘涅槃论
外道小乘四宗论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外缘
外仪
外尘
外学
外缚印
外缚拳
外题
外题六十四字
外题以字
外道十一宗
【佛学大辞典】
(名数)九十五种之外道,以十一宗统收之。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故名为数论,又论能生之数,故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由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前二十四谛从神我生,以神我为主。神我者常觉明了,常住不坏,而摄受诸法。是故神我是常一,为万物之因,涅槃之因也。二卫世师,计六句生。梵语卫世,华言无胜。其人在佛前八百年出世。其师昼避声色,匿迹山薮,夜绝视听,游方乞食,似鸺鹠鸟。故时人名为鸺鹠仙人。及获五通,遂说论十万偈,以證菩提。六句生者,一实,谓诸法体实,为德业所依。二德,即道德也。三业,即作用也。四大有,与实德业同为一有。五同异,如地望于地是同,望于水即异,水火风等亦然。六和合,诸法之和合也。如鸟之飞空,忽至树枝住而不去,法亦如是。三涂灰,计自在天生万物。涂灰者,即外道之名。此外道计欲界第六之自在天,能生万物。四阐陀论师,计那罗延天生四姓。梵语阐陀,华言智论,梵语那罗延,华言钩锁力士。以其骨节钩锁而有力故也。那罗延天能生四姓者,自口生婆罗门,自两臂生刹利,自两生毗舍,自两脚生首陀。五安荼论师,计本际生。梵语安荼,无翻语。本际者,即过去世之初际也。此外道计世间最初有大水,时有大安荼出生,形如鸡卵,后为两段,上为天,下为地,中生一梵天,复能出生一切有命无命之物。故梵天是生万物之主。六时散外道,计物从时生。此外道自见草木等物,时有生华,时有生果,时有作用,或舒或卷,使枝条随时荣枯,时虽微细而不可见,然以此华实等,则知有时也。七方论师,计方生人,人生天地。方即四方。此外道计四方能生人,人能生天地,灭后还入于方。八路伽耶,计色心法皆极微作。梵语路伽耶,华言顺世。此外道计色心等法,皆由四大之极微能生尘色,是极微,其体实有,世间之尘物,虽为无常,而极微之因,则不坏也。九口力论师,计下虚空为万物因。此外道计由空生风,由风生火,由火生煖,煖生水,水生冻,作为坚地,地生五谷,五谷生命。命终则还归于虚空。十宿作论师,计苦乐随业。此外道计一切众生受苦乐之报,皆随宿世本业之所作。若持戒精进,身心受苦,则能坏本业。本业既尽,则众苦亦灭,众苦灭故,即得涅槃,是故计宿世之所作,为一切之因。十一无因论师,计自然生。此外道计一切万物,因无,缘亦无,皆自然而生,皆自然而灭。见华严演义九。
(名数)九十五种之外道,以十一宗统收之。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故名为数论,又论能生之数,故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由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前二十四谛从神我生,以神我为主。神我者常觉明了,常住不坏,而摄受诸法。是故神我是常一,为万物之因,涅槃之因也。二卫世师,计六句生。梵语卫世,华言无胜。其人在佛前八百年出世。其师昼避声色,匿迹山薮,夜绝视听,游方乞食,似鸺鹠鸟。故时人名为鸺鹠仙人。及获五通,遂说论十万偈,以證菩提。六句生者,一实,谓诸法体实,为德业所依。二德,即道德也。三业,即作用也。四大有,与实德业同为一有。五同异,如地望于地是同,望于水即异,水火风等亦然。六和合,诸法之和合也。如鸟之飞空,忽至树枝住而不去,法亦如是。三涂灰,计自在天生万物。涂灰者,即外道之名。此外道计欲界第六之自在天,能生万物。四阐陀论师,计那罗延天生四姓。梵语阐陀,华言智论,梵语那罗延,华言钩锁力士。以其骨节钩锁而有力故也。那罗延天能生四姓者,自口生婆罗门,自两臂生刹利,自两生毗舍,自两脚生首陀。五安荼论师,计本际生。梵语安荼,无翻语。本际者,即过去世之初际也。此外道计世间最初有大水,时有大安荼出生,形如鸡卵,后为两段,上为天,下为地,中生一梵天,复能出生一切有命无命之物。故梵天是生万物之主。六时散外道,计物从时生。此外道自见草木等物,时有生华,时有生果,时有作用,或舒或卷,使枝条随时荣枯,时虽微细而不可见,然以此华实等,则知有时也。七方论师,计方生人,人生天地。方即四方。此外道计四方能生人,人能生天地,灭后还入于方。八路伽耶,计色心法皆极微作。梵语路伽耶,华言顺世。此外道计色心等法,皆由四大之极微能生尘色,是极微,其体实有,世间之尘物,虽为无常,而极微之因,则不坏也。九口力论师,计下虚空为万物因。此外道计由空生风,由风生火,由火生煖,煖生水,水生冻,作为坚地,地生五谷,五谷生命。命终则还归于虚空。十宿作论师,计苦乐随业。此外道计一切众生受苦乐之报,皆随宿世本业之所作。若持戒精进,身心受苦,则能坏本业。本业既尽,则众苦亦灭,众苦灭故,即得涅槃,是故计宿世之所作,为一切之因。十一无因论师,计自然生。此外道计一切万物,因无,缘亦无,皆自然而生,皆自然而灭。见华严演义九。
外道十六宗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名十六异论。(参见:外道)附录十六外论项。
(名数)又名十六异论。(参见:外道)附录十六外论项。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外道相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外道所修之观行也。名之为相善,有二种:一为相似之义,外道所修之六行观,似菩萨之观法,故为相善。二相为有相之义,外道之善为不知人法二空之理而修者,故曰相善。
(术语)外道所修之观行也。名之为相善,有二种:一为相似之义,外道所修之六行观,似菩萨之观法,故为相善。二相为有相之义,外道之善为不知人法二空之理而修者,故曰相善。
外道小乘涅槃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名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一卷,后魏菩提流支译。叙外道小乘所执二十种之涅槃。
(书名)具名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一卷,后魏菩提流支译。叙外道小乘所执二十种之涅槃。
外道小乘四宗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名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一卷,后魏菩提流支译。破外道小乘所执一异等之四见。
(书名)具名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一卷,后魏菩提流支译。破外道小乘所执一异等之四见。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法天译。因外道之问而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之义。
(经名)一卷,宋法天译。因外道之问而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之义。
外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外与力,而助物之生起之缘也。对于内因而言。四缘中之增上缘也。起信论曰:「用重习者,即是众生外缘力,如是外缘有无量义。略说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差别缘,二者平等缘。」
【佛学常见辞汇】
外在的助缘,亦即四缘中之增上缘。
【三藏法数】
谓众生所依世界,皆由妄想因缘而生。譬如因泥团柱轮绳水等诸方便缘,而有瓶生,是名外缘。(泥团柱轮绳水者,谓世之陶匠作瓶,以泥团为坏,以木为轮柱,以绳转轮,以水旋之,方能成瓶也。)
(术语)自外与力,而助物之生起之缘也。对于内因而言。四缘中之增上缘也。起信论曰:「用重习者,即是众生外缘力,如是外缘有无量义。略说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差别缘,二者平等缘。」
【佛学常见辞汇】
外在的助缘,亦即四缘中之增上缘。
【三藏法数】
谓众生所依世界,皆由妄想因缘而生。譬如因泥团柱轮绳水等诸方便缘,而有瓶生,是名外缘。(泥团柱轮绳水者,谓世之陶匠作瓶,以泥团为坏,以木为轮柱,以绳转轮,以水旋之,方能成瓶也。)
外仪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行住坐卧之四威仪也。往生要集中本曰:「外仪虽异,心念常念。」
(术语)谓行住坐卧之四威仪也。往生要集中本曰:「外仪虽异,心念常念。」
外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尘者六尘。六根所对之事物。凡夫以为此六尘在于心外,故曰外尘。六祖坛经曰:「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释门归敬仪曰:「大圣示教,境是自心。下愚迷执,尘为识外。」
(术语)尘者六尘。六根所对之事物。凡夫以为此六尘在于心外,故曰外尘。六祖坛经曰:「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释门归敬仪曰:「大圣示教,境是自心。下愚迷执,尘为识外。」
外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学外教之典籍及世间法也。毗奈耶杂事六记舍利弗降伏拨无后世之外道,佛因听比丘学外论。其文曰:「佛告诸苾刍,非一切处有舍利子,其相似者亦不可求,是故我听诸苾刍学卢迦耶等诸外俗论。时诸苾刍闻佛世尊许学书论,遂无简别,愚昧之类亦学外书。佛言:不应愚痴少慧不分明者令学外书,自知明慧多闻强识能摧外道者,方可学习。诸明慧者,镇学外典,善品不修。佛言:不应如是常习外典。佛言:当作三时,每于两时读佛经,一时习外典。苾刍遂于年月分作三时。佛言:人命迅速刹那无定。不应年月分作三时,可于一日分为三分。苾刍朝习外典暮读佛经。佛言:于日初分及以中后可读佛经,待至晚时应披外典。苾刍即便暂时寻读,不诵其文。寻还废忘,佛言应诵。」僧史略上曰:「祇洹寺中有四韦陀院,外道以为宗极。又有书院,大千界内所有不同文书并集其中,佛俱许读之,为伏外道,而不许依其见也。」
(术语)学外教之典籍及世间法也。毗奈耶杂事六记舍利弗降伏拨无后世之外道,佛因听比丘学外论。其文曰:「佛告诸苾刍,非一切处有舍利子,其相似者亦不可求,是故我听诸苾刍学卢迦耶等诸外俗论。时诸苾刍闻佛世尊许学书论,遂无简别,愚昧之类亦学外书。佛言:不应愚痴少慧不分明者令学外书,自知明慧多闻强识能摧外道者,方可学习。诸明慧者,镇学外典,善品不修。佛言:不应如是常习外典。佛言:当作三时,每于两时读佛经,一时习外典。苾刍遂于年月分作三时。佛言:人命迅速刹那无定。不应年月分作三时,可于一日分为三分。苾刍朝习外典暮读佛经。佛言:于日初分及以中后可读佛经,待至晚时应披外典。苾刍即便暂时寻读,不诵其文。寻还废忘,佛言应诵。」僧史略上曰:「祇洹寺中有四韦陀院,外道以为宗极。又有书院,大千界内所有不同文书并集其中,佛俱许读之,为伏外道,而不许依其见也。」
外缚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四种拳之一。交叉二手而作拳,使十指出现于外者。又名指在外拳。见大日经疏十三。又曰坚固缚,金刚缚,又曰外缚拳。为解结使之缚之意。显十地圆满之形者也。
(印相)四种拳之一。交叉二手而作拳,使十指出现于外者。又名指在外拳。见大日经疏十三。又曰坚固缚,金刚缚,又曰外缚拳。为解结使之缚之意。显十地圆满之形者也。
外缚拳
【佛学大辞典】
(印相)(参见:外缚印)
(印相)(参见:外缚印)
外题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经卷表纸所记之经题。
(术语)经卷表纸所记之经题。
外题六十四字
【佛学大辞典】
(名数)妙法莲华经卷第一乃至妙法莲华经卷第八。法华经八卷之外题文字。通计六十四字也。
(名数)妙法莲华经卷第一乃至妙法莲华经卷第八。法华经八卷之外题文字。通计六十四字也。
外题以字
【佛学大辞典】
(杂语)经之外题之头,书諔形,是似以字,故曰以字。有诸说。(参见:以字)
(杂语)经之外题之头,书諔形,是似以字,故曰以字。有诸说。(参见:以字)
以字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经题或守札之头书「諔」之形。是为古来以字。异义甚多。宋高僧传三曰:「音字俱不译,如经题上二字是。」依此说,则本为「」之形,讹为「諔」也。然祖庭事苑一举古来之三说:「一是呕啊二字(又曰阿伛),二是音字俱不译,三是梵书之心字。」而三说皆不取。自决为「盖当时佣书者。运笔以覆经题。固无疑矣。」谷响集二,修验故事便览二详译之。
(术语)经题或守札之头书「諔」之形。是为古来以字。异义甚多。宋高僧传三曰:「音字俱不译,如经题上二字是。」依此说,则本为「」之形,讹为「諔」也。然祖庭事苑一举古来之三说:「一是呕啊二字(又曰阿伛),二是音字俱不译,三是梵书之心字。」而三说皆不取。自决为「盖当时佣书者。运笔以覆经题。固无疑矣。」谷响集二,修验故事便览二详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