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0,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外教
外贪欲
外无为
外道
三外道
三种外道
外道四宗
外道六师
六种苦行外道
十三外道
十六外论
二十种外道
三十种外道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佛类词典(续上)
外执外教
外贪欲
外无为
外道
三外道
三种外道
外道四宗
外道六师
六种苦行外道
十三外道
十六外论
二十种外道
三十种外道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外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外道之邪执见也。俱舍论三十曰:「应舍盲闇诸执恶见所为求慧眼。」
(术语)外道之邪执见也。俱舍论三十曰:「应舍盲闇诸执恶见所为求慧眼。」
外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法以外之教。印度有九十五种之外道,支那有九流百家等。佛祖统记三十九曰:「沙门道安作二教论,以儒道九流为外教,释氏为内教。」二教论曰:「聚虽一体而形神两异,散虽质别而心数不亡。故救形之教,教称为外。济神之典,典号为内。」又。治心之术,名为内教。修身之教,名为外教。
【佛学常见辞汇】
佛法以外的宗教或教法。
(术语)佛法以外之教。印度有九十五种之外道,支那有九流百家等。佛祖统记三十九曰:「沙门道安作二教论,以儒道九流为外教,释氏为内教。」二教论曰:「聚虽一体而形神两异,散虽质别而心数不亡。故救形之教,教称为外。济神之典,典号为内。」又。治心之术,名为内教。修身之教,名为外教。
【佛学常见辞汇】
佛法以外的宗教或教法。
外贪欲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他男女等而起之贪欲也。止观八上曰:「外贪欲起以不净助,内贪欲起以背舍助。」
(术语)见他男女等而起之贪欲也。止观八上曰:「外贪欲起以不净助,内贪欲起以背舍助。」
外无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外境不动心者。即眼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嗅香,口不取味。身不触细滑,意不妄念也。
【佛学常见辞汇】
谓眼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嗅香,口不取味,身不触细滑,意不妄念,也就是不为外境所动心的意思。
(术语)于外境不动心者。即眼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嗅香,口不取味。身不触细滑,意不妄念也。
【佛学常见辞汇】
谓眼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嗅香,口不取味,身不触细滑,意不妄念,也就是不为外境所动心的意思。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三外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即百论所说之三仙也。止观十上举此三外道而判宗计:「一迦毗罗外道,计因中有果。二沤楼僧祛外道,计因中无果。三勒沙婆外道,计因中亦有果亦无果。」
(名数)即百论所说之三仙也。止观十上举此三外道而判宗计:「一迦毗罗外道,计因中有果。二沤楼僧祛外道,计因中无果。三勒沙婆外道,计因中亦有果亦无果。」
三种外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智者,于外道立三种。一佛法外外道,如九十六种之外道,佛法外之外道也。二附佛法外道,如小乘之犊子部及大乘之方广道人,附托佛法而立邪计者。三学佛法成外道,谬解佛之教门,而陷于邪计者。见止观十上。
(名数)天台智者,于外道立三种。一佛法外外道,如九十六种之外道,佛法外之外道也。二附佛法外道,如小乘之犊子部及大乘之方广道人,附托佛法而立邪计者。三学佛法成外道,谬解佛之教门,而陷于邪计者。见止观十上。
外道四宗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四见。亦曰四执:一迦毗罗,计一。二优楼僧祛,计异。三尼犍子,计亦一亦异。四若提子,计非一非异。见入大乘论上,破四宗论上。又,一执一者,如数论等。二执异者,如胜论等。三执亦一亦异者,如尼犍子等,四执非一非异者,如阿时缚外道。见唯识论一,同述记一末。
(名数)又曰四见。亦曰四执:一迦毗罗,计一。二优楼僧祛,计异。三尼犍子,计亦一亦异。四若提子,计非一非异。见入大乘论上,破四宗论上。又,一执一者,如数论等。二执异者,如胜论等。三执亦一亦异者,如尼犍子等,四执非一非异者,如阿时缚外道。见唯识论一,同述记一末。
外道六师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富兰那迦叶Pu%ran!a Ka%s/yapa,富兰那其字,迦叶其姓。立一切之法,断灭性空,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者。二末伽梨拘赊梨子Maska%ri^ Gos/aliputra,末伽梨,其字,拘赊梨,其母名。计众生之苦乐,非由因缘,惟为自然者。三删阇夜毗罗胝子San^jaya Vairat!i^putra,删阇夜其字,毗罗胝其母名。计不求道,但经生死劫数间,自尽苦际,如缕丸转于高山,缕尽自止者。四阿耆多翅舍钦婆罗Ajitakes/akambala,阿耆多翅舍其字,钦婆罗者粗衣也。身著弊衣,五热灸身,以苦行为道者。五迦罗鸠驮迦旃延Kakuda Ka%tya%yand,迦罗鸠驮其字,迦旃延其姓。计诸法亦有相亦无相。应物而起见者。若人问为有耶,则答为无。为无耶,则答为有。六尼犍陀若提子Nirgranta Jn^a%tiputra,尼健陀为出家总名,若提为母名。计苦乐罪福,尽由前世,必当偿之,非今行道所能断者。已上六师与佛同世,自称为一切智者。见维摩经弟子品,涅槃经十九,止观十上。有部毗奈耶杂事三十八曰:「乔答摩!我曾遍观诸外道类,各别立宗。所谓晡刺拿迦摄波子,末塞羯利瞿黎子,珊逝移毗刺知子,阿市多鸡舍甘跋罗子,脚俱陀迦多演那子,昵揭烂陀慎若底子。此等诸师各述异宗,未知谁是。」【又】立三种之六师外道:一、一切智六师外道,见邪真理,发邪智而辩才无碍者。二、神通六师外道,得世间之禅定而发五神通者。三、韦陀六师外道,又曰文字外道。博学多闻,通四韦陀十八大经,世间之吉凶天文地理医方卜相等无所不知者。见四教仪二。
(名数)一富兰那迦叶Pu%ran!a Ka%s/yapa,富兰那其字,迦叶其姓。立一切之法,断灭性空,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者。二末伽梨拘赊梨子Maska%ri^ Gos/aliputra,末伽梨,其字,拘赊梨,其母名。计众生之苦乐,非由因缘,惟为自然者。三删阇夜毗罗胝子San^jaya Vairat!i^putra,删阇夜其字,毗罗胝其母名。计不求道,但经生死劫数间,自尽苦际,如缕丸转于高山,缕尽自止者。四阿耆多翅舍钦婆罗Ajitakes/akambala,阿耆多翅舍其字,钦婆罗者粗衣也。身著弊衣,五热灸身,以苦行为道者。五迦罗鸠驮迦旃延Kakuda Ka%tya%yand,迦罗鸠驮其字,迦旃延其姓。计诸法亦有相亦无相。应物而起见者。若人问为有耶,则答为无。为无耶,则答为有。六尼犍陀若提子Nirgranta Jn^a%tiputra,尼健陀为出家总名,若提为母名。计苦乐罪福,尽由前世,必当偿之,非今行道所能断者。已上六师与佛同世,自称为一切智者。见维摩经弟子品,涅槃经十九,止观十上。有部毗奈耶杂事三十八曰:「乔答摩!我曾遍观诸外道类,各别立宗。所谓晡刺拿迦摄波子,末塞羯利瞿黎子,珊逝移毗刺知子,阿市多鸡舍甘跋罗子,脚俱陀迦多演那子,昵揭烂陀慎若底子。此等诸师各述异宗,未知谁是。」【又】立三种之六师外道:一、一切智六师外道,见邪真理,发邪智而辩才无碍者。二、神通六师外道,得世间之禅定而发五神通者。三、韦陀六师外道,又曰文字外道。博学多闻,通四韦陀十八大经,世间之吉凶天文地理医方卜相等无所不知者。见四教仪二。
六种苦行外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自饿外道。节饮食而忍饥饿者。二投渊外道,投身于渊而死者。三赴火外道,常以五热灸身者。四自座外道,常为裸形,不拘寒暑,坐于露地者。五寂默外道,以尸林冢间为住处,常寂默不语者。六牛狗外道,持牛戒狗戒者。见涅槃经十六。
(名数)一自饿外道。节饮食而忍饥饿者。二投渊外道,投身于渊而死者。三赴火外道,常以五热灸身者。四自座外道,常为裸形,不拘寒暑,坐于露地者。五寂默外道,以尸林冢间为住处,常寂默不语者。六牛狗外道,持牛戒狗戒者。见涅槃经十六。
十三外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劫比罗,即数论师也。二嗢露迦,即胜论师也。三大自在天,以自在天为生因者。四大梵外道,以梵天为生因者。五时外道,计时为生因者。六方外道,计方为生因者。七本际外道,计过去之初有本际,从此生万物者。八自然外道,计万物由自然而生者。九虚空外道,以虚空为生因者。十我外道,计常有一大我,从此生万物者。十一声显论师,计声虽由缘隐显,然为本来常有者。十二声生论师,计声本为无,依因缘而生,生了即为常住者。十三顺世外道,计唯有地水火风四大,生一切有情,死后还归于四大者。见唯识论一,述记一末。
(名数)一劫比罗,即数论师也。二嗢露迦,即胜论师也。三大自在天,以自在天为生因者。四大梵外道,以梵天为生因者。五时外道,计时为生因者。六方外道,计方为生因者。七本际外道,计过去之初有本际,从此生万物者。八自然外道,计万物由自然而生者。九虚空外道,以虚空为生因者。十我外道,计常有一大我,从此生万物者。十一声显论师,计声虽由缘隐显,然为本来常有者。十二声生论师,计声本为无,依因缘而生,生了即为常住者。十三顺世外道,计唯有地水火风四大,生一切有情,死后还归于四大者。见唯识论一,述记一末。
十六外论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因中有果论,是如雨众外道,计因为常恒,具有果性者。雨众外道者,数论师之大弟子,十八部之主也。二从缘显了论,是如数论外道,又如声显论师,计法自先即有,但依缘而显者。三去来实有论,是如数论外道,又如时论外道,又如小乘萨婆多部,计过去未来为实有之事如现在者。四计我论,是如数论,胜论,尼犍子,兽主,赤衣,遍出,犊子之七外道,计实我者。五计常论,是如数论师等,计我及世间为常住者。六宿作因论,是如尼犍子外道,计现所受之苦,由于宿作之因,由于现之苦行,而吐宿恶者。七计自在论,即自在天外道。八害为正法论,是如浊世之诸婆罗门,欲自食肉而以害生物供天为正法者。九有边生边论,诸外道入禅定所见,计世界有边际无边际者。十不死矫乱论,有外道言我事不死之净天,问其不死之理,则为矫乱之答者。十一无因见论,执诸法无因之邪见者。十二断见论,计身死而后断灭者。十三空见论,一切拨无之邪见外道也。十四妄计最胜论,如诸婆罗门计我是最胜之种类,刹帝利等,是下劣之种类,我自梵王之口而生,馀不尔者。十五妄计清净论,如某种外道,计入恒河沐浴,则除诸恶而清净者。又持狗戒牛戒,食粪或草以为清净者。十六妄计吉祥论者,供养日月星辰,诵咒烧火,以求吉祥者。见瑜伽论六,七,瑜伽论记二。
(名数)一因中有果论,是如雨众外道,计因为常恒,具有果性者。雨众外道者,数论师之大弟子,十八部之主也。二从缘显了论,是如数论外道,又如声显论师,计法自先即有,但依缘而显者。三去来实有论,是如数论外道,又如时论外道,又如小乘萨婆多部,计过去未来为实有之事如现在者。四计我论,是如数论,胜论,尼犍子,兽主,赤衣,遍出,犊子之七外道,计实我者。五计常论,是如数论师等,计我及世间为常住者。六宿作因论,是如尼犍子外道,计现所受之苦,由于宿作之因,由于现之苦行,而吐宿恶者。七计自在论,即自在天外道。八害为正法论,是如浊世之诸婆罗门,欲自食肉而以害生物供天为正法者。九有边生边论,诸外道入禅定所见,计世界有边际无边际者。十不死矫乱论,有外道言我事不死之净天,问其不死之理,则为矫乱之答者。十一无因见论,执诸法无因之邪见者。十二断见论,计身死而后断灭者。十三空见论,一切拨无之邪见外道也。十四妄计最胜论,如诸婆罗门计我是最胜之种类,刹帝利等,是下劣之种类,我自梵王之口而生,馀不尔者。十五妄计清净论,如某种外道,计入恒河沐浴,则除诸恶而清净者。又持狗戒牛戒,食粪或草以为清净者。十六妄计吉祥论者,供养日月星辰,诵咒烧火,以求吉祥者。见瑜伽论六,七,瑜伽论记二。
二十种外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小乘外道,计人死如灯火之灭者。二方论师,以方角为诸法之生因者。三风仙论师,以风为万物之生因者。四韦陀论师,以韦陀经所说之梵天为万物之生因者。五伊赊那论师,以伊赊那天为万物之生因者。六裸形外道,以裸形为正行者。七毗世师,即胜论师。八苦行论师,以苦行为涅槃之正因者。九女人眷属论师,计摩醯首罗天先作女人生一切万物者。十行苦行论师,计罪福功德总尽为涅槃者。十一净眼论师,以智为涅槃者。十二摩陀罗论师,以那罗延天为万物之父者。十三尼犍子外道,计初生一男一女,此二和合而生一切万物者。即六师外道之一。十四僧祛论,即数论师。十五摩醯首罗论师,以摩醯首罗天为万物之生因者。十六无因论师,计万物无因而然者。十七时论师,计万物由时而生者。十八服水论师,计万物以水为本者。十九口力论师,计虚空之力为生万物者。二十本生安荼论师,计由安荼生万物者。见外道小乘涅槃论,三藏法数四十六。
(名数)一小乘外道,计人死如灯火之灭者。二方论师,以方角为诸法之生因者。三风仙论师,以风为万物之生因者。四韦陀论师,以韦陀经所说之梵天为万物之生因者。五伊赊那论师,以伊赊那天为万物之生因者。六裸形外道,以裸形为正行者。七毗世师,即胜论师。八苦行论师,以苦行为涅槃之正因者。九女人眷属论师,计摩醯首罗天先作女人生一切万物者。十行苦行论师,计罪福功德总尽为涅槃者。十一净眼论师,以智为涅槃者。十二摩陀罗论师,以那罗延天为万物之父者。十三尼犍子外道,计初生一男一女,此二和合而生一切万物者。即六师外道之一。十四僧祛论,即数论师。十五摩醯首罗论师,以摩醯首罗天为万物之生因者。十六无因论师,计万物无因而然者。十七时论师,计万物由时而生者。十八服水论师,计万物以水为本者。十九口力论师,计虚空之力为生万物者。二十本生安荼论师,计由安荼生万物者。见外道小乘涅槃论,三藏法数四十六。
三十种外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时外道,以时为生因者。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为生因者。三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为真我者。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为清净者。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为生因者。七流出外道,与建立外道相似,建立谓自心生一切法,此则谓自手出一切法也。八尊贵外道,以那罗延天为生因者。九自然外道,计万物为自然之法者。十内我外道,计身中别有我而运转此身者。十一人量外道,计神我之量,或大或小,等于人身者。十二遍严外道,计神我虽能造诸法,而世间有尊胜遍严之事,是我之所为者。十三寿者外道,计一切之法,至于草木四大皆有寿命者。十五识外道,计有识遍于一切处,地水火风识皆遍满者。十六阿赖耶外道,计有阿赖耶识持此身,含藏万像者。十七知者外道,计身中有知者。能知苦乐等事者。十八见者外道,计身中有见者,是为真我者。十九能执外道,计身中别有能执者。是为真我者。二十所执外道,计能执者是识心,其所执之境界,是真我者。二十一内知外道,计身中别有内知者,是为真我者。二十二外知外道,计有外知者,知外尘之境界,是为真我者。二十三社怛梵外道,社怛梵,古来不勘翻名,是与知者外道之宗计大同者。二十四摩奴阇外道,摩奴阇翻为人,计人由人而生者。二十五摩纳婆外道,摩纳婆译为胜我,计我于身心中最为胜妙者。是毗纽天外道之部类也。二十六常定生外道,计我是常住,不可破坏,自然常生而无更生者。二十七声显者外道,计声以缘而显,声之体为本有常住者。二十八声生者外道,计声本无,以缘而生,生已,即常住者。二十九非声外道,拨无声体者。已上二十九种之外道加一总我,称为三十种之外道。见大日经疏十二,十住心广名目一。
(名数)一时外道,以时为生因者。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为生因者。三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为真我者。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为清净者。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为生因者。七流出外道,与建立外道相似,建立谓自心生一切法,此则谓自手出一切法也。八尊贵外道,以那罗延天为生因者。九自然外道,计万物为自然之法者。十内我外道,计身中别有我而运转此身者。十一人量外道,计神我之量,或大或小,等于人身者。十二遍严外道,计神我虽能造诸法,而世间有尊胜遍严之事,是我之所为者。十三寿者外道,计一切之法,至于草木四大皆有寿命者。十五识外道,计有识遍于一切处,地水火风识皆遍满者。十六阿赖耶外道,计有阿赖耶识持此身,含藏万像者。十七知者外道,计身中有知者。能知苦乐等事者。十八见者外道,计身中有见者,是为真我者。十九能执外道,计身中别有能执者。是为真我者。二十所执外道,计能执者是识心,其所执之境界,是真我者。二十一内知外道,计身中别有内知者,是为真我者。二十二外知外道,计有外知者,知外尘之境界,是为真我者。二十三社怛梵外道,社怛梵,古来不勘翻名,是与知者外道之宗计大同者。二十四摩奴阇外道,摩奴阇翻为人,计人由人而生者。二十五摩纳婆外道,摩纳婆译为胜我,计我于身心中最为胜妙者。是毗纽天外道之部类也。二十六常定生外道,计我是常住,不可破坏,自然常生而无更生者。二十七声显者外道,计声以缘而显,声之体为本有常住者。二十八声生者外道,计声本无,以缘而生,生已,即常住者。二十九非声外道,拨无声体者。已上二十九种之外道加一总我,称为三十种之外道。见大日经疏十二,十住心广名目一。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众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我能尽知九十六种外道所趣向者,如来之法所趣向者不能分别。」智度论三曰:「云何胜一切?九十六种外道论义能破故名胜。」同三十二曰:「世间诸法实相宝山,九十六种异道皆不能得。」同三十六曰:「九十六道不说依意生识,但以依神为本。」同四十八曰:「与九十六种邪行求道相违,故名正勤。」成实论十曰:「以戒取故,九十六种有差别法。」婆沙论六十六曰:「如是正见中,九十六种外道所无。」释摩诃衍论九曰:「言外道者,九十六种诸大外道,九万三千眷属外道。」而萨婆多论五解其数曰:「六师者,一师十五种教,以授弟子。为教各异,弟子受行各成异见。如是一师出十五种异见。师则有法与弟子不同,师与弟子通为十六种。如是六师有九十六种。」九十五种者,南本涅槃经十曰:「世尊常说:一切外学九十五种皆趣恶道,声闻弟子皆向正路。」大集经五十五曰:「剃除须发,身著袈裟,名字比丘为无上宝。比馀九十五种异道最尊第一。」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曰:「九十五种诸论议师无能酬对。」解九十六种有二说。一依萨婆多论之释,九十六种悉为邪道。依此说,则九十六种与九十五种之相违,不可和会。但可视为异说。是南山宗之义也。资持记上一之一先举萨婆多论之说,次言「僧祇总有九十六种出家人。则佛道为一。邪道九十五。末详合数。两出不同。」(已上一说)。二依九十六道经,九十六道此为邪合说,邪道定为九十五,九十六之邪道者,加犊子部附佛法之外道,或加定性二乘而会通之也。是天台之释也。文句记五之一曰:「九十六道经云:唯有一道是正,馀者悉邪。有人引多论云:六师各有十五弟子,并本师六即九十六也。准九十六道经无此说也。彼论自是一途,岂可六师必定各只十五弟子?九十六中有邪有正。」辅行三之三曰:「九十五种者通举诸道,意且出邪。(中略)故大论二十五云:九十六道中实者是佛。」(二十五为廿三之误,实字论文作宝)。然九十六道经真伪未决,今不传。又见智度论二十三(辅行曰大论二十五)之文曰:「人中宝者是佛,九十六种道法中宝者是佛法,一切众中宝是僧。」是佛如为人中之外,佛法亦视为九十六种之外,乃为稳当(智度论前后之文有九十六种外道。既于前举之)。
(名数)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众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我能尽知九十六种外道所趣向者,如来之法所趣向者不能分别。」智度论三曰:「云何胜一切?九十六种外道论义能破故名胜。」同三十二曰:「世间诸法实相宝山,九十六种异道皆不能得。」同三十六曰:「九十六道不说依意生识,但以依神为本。」同四十八曰:「与九十六种邪行求道相违,故名正勤。」成实论十曰:「以戒取故,九十六种有差别法。」婆沙论六十六曰:「如是正见中,九十六种外道所无。」释摩诃衍论九曰:「言外道者,九十六种诸大外道,九万三千眷属外道。」而萨婆多论五解其数曰:「六师者,一师十五种教,以授弟子。为教各异,弟子受行各成异见。如是一师出十五种异见。师则有法与弟子不同,师与弟子通为十六种。如是六师有九十六种。」九十五种者,南本涅槃经十曰:「世尊常说:一切外学九十五种皆趣恶道,声闻弟子皆向正路。」大集经五十五曰:「剃除须发,身著袈裟,名字比丘为无上宝。比馀九十五种异道最尊第一。」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曰:「九十五种诸论议师无能酬对。」解九十六种有二说。一依萨婆多论之释,九十六种悉为邪道。依此说,则九十六种与九十五种之相违,不可和会。但可视为异说。是南山宗之义也。资持记上一之一先举萨婆多论之说,次言「僧祇总有九十六种出家人。则佛道为一。邪道九十五。末详合数。两出不同。」(已上一说)。二依九十六道经,九十六道此为邪合说,邪道定为九十五,九十六之邪道者,加犊子部附佛法之外道,或加定性二乘而会通之也。是天台之释也。文句记五之一曰:「九十六道经云:唯有一道是正,馀者悉邪。有人引多论云:六师各有十五弟子,并本师六即九十六也。准九十六道经无此说也。彼论自是一途,岂可六师必定各只十五弟子?九十六中有邪有正。」辅行三之三曰:「九十五种者通举诸道,意且出邪。(中略)故大论二十五云:九十六道中实者是佛。」(二十五为廿三之误,实字论文作宝)。然九十六道经真伪未决,今不传。又见智度论二十三(辅行曰大论二十五)之文曰:「人中宝者是佛,九十六种道法中宝者是佛法,一切众中宝是僧。」是佛如为人中之外,佛法亦视为九十六种之外,乃为稳当(智度论前后之文有九十六种外道。既于前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