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火针(火針)
中医外科治疗法之一。将特制的针烧红后刺入患部穴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火·火针:“火针者,《素问》所谓燔针、焠针也, 张仲景 谓之烧针; 川 蜀 人谓之煨针。其法:蔴油满盏,以灯草二七茎点灯,将针频涂蔴油,灯上烧令通赤用之。”
《國語辭典》:敷料  拼音:fū liào
用来清洁、保护伤口、吸收渗液及降低感染机会的纱布、纱布条、棉花球与棉垫等。使用前需确定敷料已经灭菌,以防止污染。
《漢語大詞典》:药捻(藥捻)
(1).用来点燃火药、爆竹的引线。
(2).带药的纸捻或纱布条,外科治疗时用来放入伤口或疮口内。
《漢語大詞典》:药捻儿
内装火药用来点燃火药的引信
药捻子,带药的纸捻或纱布条,外科治疗时放入伤口或疮口内
《国语辞典》:泌尿外科  拼音:mì niào wài kē
治疗泌尿系统与男性生殖器疾病的外科医学。
《国语辞典》:肛门闭锁症(肛门闭锁症)  拼音:gāng mén bì suǒ zhèng
病名。新生儿的外科疾病。症状为没有肛门或肛门位置与正常婴儿不同,因此无法排便。可暂时以人工肛门代替,长大时再动手术澈底治疗。
《国语辞典》:整型外科  拼音:zhěng xíng wài kē
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科,可分为矫形重建及美容两部分,目的在使用外科手术的技巧改善人的外观与功能。
《国语辞典》:植皮手术(植皮手术)  拼音:zhí pí shǒu shù
一种外科整形手术。将健康的皮肤移植在因火伤或化学伤害而失去表皮覆盖的组织上,使伤口恢复皮肤的原貌。
《国语辞典》:药捻子(药捻子)  拼音:yào niǎn zi
中医外科治肿溃、外伤常用纸裹药成细管状以塞入疮口内,称为「药捻子」。也称为「药捻儿」。
《国语辞典》:药物学(药物学)  拼音:yào wù xué
研究药物的性质及内外科处方的学科。也称为「药理学」。
《国语辞典》:手术室(手术室)  拼音:shǒu shù shì
医院中,专供外科病人手术的场所。
《漢語大詞典》:环钻
作环形切除的一种外科器械
用这种器械施行手术
《漢語大詞典》:黄水疮(黄水瘡)
中医外科病症名。皮肤病之一。初起如粟米,四周略有红晕,多痒少痛,破则出黄水。通称脓疱病。
《漢語大詞典》:火丁
(1).以煮盐为业的人口。元史·食货志五:“﹝ 两浙 运司﹞所辖场司三十四处,各设令、丞、管勾、典史,管领灶户、火丁。”
(2).中医外科病名。即火疔。 元 齐德之 外科精义·辩丁肿十三种形色禁忌:“五曰火丁,其状如汤火烧灼,疮头黑靨,四边有烟浆,又如赤粟米者,忌火烧烙。”
《漢語大詞典》:桑根线(桑根線)
用桑根皮长纤维制成的线。古时作外科缝合手术用线。 宋 张师正 括异志·赃滥处斩:“ 韩元卿 为 峡州 推官,忽挥刃自剄,喉虽断而未死……﹝ 祖择之 ﹞命取桑根线缝其创, 元卿 以手褫去,遂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