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节衣(節衣)
指符节的外套。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册皇后仪:“太傅太保再拜,参政帅掌节者脱节衣,诣太傅位,掌节者以节授参政。”
分類:符节外套
《國語辭典》:大氅  拼音:dà chǎng
大衣。如:「寒流来袭时,大家便纷纷裹上大氅禦寒。」
分類:外套大衣
《國語辭典》:鹤氅(鶴氅)  拼音:hè chǎng
用鹤羽制成的外衣。《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國語辭典》:书帙(書帙)  拼音:shū zhì
1.套在书籍外面的套子。有保护作用,多用硬纸或塑胶等制成。也称为「书套」、「书衣」。
2.书籍。唐。张谓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诗:「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漢語大詞典》:绨缃(綈緗)
书的外套。古常用浅黄色的丝质物作书卷函套,故称。亦指书卷。晋书·后妃传序:“得失遗跡,焕在綈緗,兴灭所由,义同画一。” 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序》:“徧綈緗於七阁,弹竹素於九流。” 明 唐顺之 《题张学士仰宸楼楼藏赐书》诗:“ 瀛洲 别舘切清虚,詔赐綈緗出 石渠 。”
《國語辭典》:大衣  拼音:dà yī
1.中长型的西式厚外套。如:「冬天出门,要记得穿大衣,以免受了风寒。」
2.元代南人妇人礼服名。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一。贤孝》:「国朝妇人礼服,达靼曰袍,汉人曰团衫,南人曰大衣,无贵贱皆如之。」
《漢語大詞典》:雪氅
用白色鸟羽制成的外套。也称鹤氅。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 元 王恽 《题薛少保稷画鹤图》诗:“王恭雪氅忽散乱,几点冷卧瑶池烟。”
《國語辭典》:轿车(轎車)  拼音:jiào chē
1.旧时一种供人乘坐的车子。车形如轿子,有二轮,由骡、马拉著走。
2.专供人乘坐的汽车,多以三厢四门为主。
《漢語大詞典》:罩甲
褂子、外套一类上衣的旧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罩甲,穿窄袖戎衣之上,加此束小带,皆戎服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对襟衣:“今之罩甲,即对襟衣也。《戒菴漫笔》云,罩甲之制,比甲稍长,比袄减短, 正德 间创自 武宗 ,近日士大夫有服者。” 清 王应奎 《柳南续笔·罩甲》:“今人称外套亦曰罩甲。”
《漢語大詞典》:道氅
道士穿的外套。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太后遂宣赐 婉容 宣和殿 玉轴沉香槽三峡流泉正阮一面,白玉九芝道冠、北珠缘领道氅。”
分類:道士外套
《國語辭典》:褂子  拼音:guà zi
上衣。《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一日贾闰娘穿了淡红褂子在窗前刺绣。孙小官走来看见无人,便又把语言挑他。」
《漢語大詞典》:袍套
补服的别称。亦名外褂、外套。 徐珂 《清稗类钞·服饰·巴图鲁坎肩》:“京师盛行巴图鲁坎肩儿,各部司员见堂官往往服之,上加缨帽,南方呼为一字襟马甲,例须用皮者,衬於袍套之中。” 黄远庸 《历历伤心录》:“我们在 蒙古 不觉得,若到 北京 戴起顶子花翎,穿起补服袍套,自己也觉得不好过。”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十四章第二节:“至于袍套,即外褂的形式,在 清 初尚长,至 顺治 之末减短才及于膝,后又长至没髁。”
分類:补服外套
《漢語大詞典》:曲巴
藏 语。 藏 人穿的外套,很长,齐到脚面。 王尧 《文成公主的故事》:“马上拎起自己的曲巴。”
分類:外套脚面
《国语辞典》:大学服(大学服)  拼音:dà xué fú
大专院校学生的制服。常见式样是卡其布西装外套,搭配白衬衫、黑色领带,男著长裤,女著短窄裙。通常在重要庆典、会议等正式场合穿著。如:「大一新生著大学服在礼堂参加新生训练。」
《国语辞典》:二腮类(二腮类)  拼音:èr sāi lèi
属软体动物头足类,外套腔内有腮一对,触手八或十,有吸盘与墨汁囊,介壳扁平,埋于背部皮中,或无介壳。如章鱼、乌贼等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