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外交庇护(外交庇护)  拼音:wài jiāo bì hù
使馆基于条约的规定,或驻在国的许可,可庇护驻在国或第三国的政治犯。
《国语辞典》:外交词令(外交词令)  拼音:wài jiāo cí lìng
国际外交场合常为顾及许多因素,陈述与事实未尽相合的敷衍应付的说词。后来比喻表面上动听,实际上并不诚恳确实的言词。如:「他说这种话只是种外交词令,不可尽信。」
《国语辞典》:外交辞令(外交辞令)  拼音:wài jiāo cí lìng
国际外交场合常为顾及许多因素,陈述与事实未尽相合的敷衍应付的说辞。后来比喻表面上动听,实际上并不诚恳确实的言辞。如:「他说这种话只是种外交辞令,不可尽信。」
《国语辞典》:外交关系(外交关系)  拼音:wài jiāo guān xì
国与国之间来往交际的情况。如:「这个国家与我国有良好的外交关系。」
《国语辞典》:外交特权(外交特权)  拼音:wài jiāo tè quán
外交代表在驻在国享有之一定特权。各国依据相互尊重主权与平等互惠原则,按照国际法、有关协议或内国法相互给予。例如我国定有《驻华外国机构及其人员特权暨豁免条例》。
《国语辞典》:外交邮袋(外交邮袋)  拼音:wài jiāo yóu dài
本国政府和驻外使馆间传递文件的密封袋。以火漆或铅印封口,邮检人员不得拆封、毁损,以免侵犯使馆自由秘密通讯权,否则有关国家可以抗议,并采取适当的报复措施。其所受保护和外交特权的性质相同,都是基于邦交国家间的互惠原则。
《国语辞典》:外交照会(外交照会)  拼音:wài jiāo zhào huì
察照知会。指外交部对外国使节,或各省长官对外交领事所递交的一种外交文书。亦即一国政府将彼此相关的某一事件的意见通知另一国政府。也称为「通牒」、「照会」。
《国语辞典》:场外交易(场外交易)  拼音:cháng wài jiāo yì
股票术语。不在交易所内进行的股票和债券交易。
《国语辞典》:穿梭外交  拼音:chuān suō wài jiāo
西元一九七三年中东十月战争后,季辛吉穿梭奔走于有关各国之间,以降低以阿间战事紧张的程度。后称此种外交方式为「穿梭外交」。
《国语辞典》:外交官  拼音:wài jiāo guān
代表政府驻扎外国办理外交事项的官员。
《国语辞典》:外交部  拼音:wài jiāo bù
中央政府行政院的一部。掌理国际交涉及有关在外侨民、居留的外人、国内外通商等事务。我国于部下分设亚东太平洋、亚西、非洲、欧洲、北美、中南美、条约法律、国际组织、礼宾、总务等司。
《國語辭典》:内外交困(內外交困)  拼音:nèi wài jiāo kùn
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和对外的外交关系都遭遇到困境。如:「满清末年,因内政腐败,外交又失利,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漢語大詞典》:金元外交
20世纪初期美国推行的外交政策。即以金元代替枪弹,故名。当时美国主要在拉丁美洲地区推行这一政策。以资本输出为基本原则,以贷款为条件干涉他国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