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夏来
唐 储光羲 田家杂兴八首 其八 夏来菰米饭,秋至菊花酒。
《骈字类编》:夏长(夏长)
礼记乐记见春作下。史记太史公自序见春生下。 易:林井之巽,春阳生草,夏长条枝,万物蕃滋,充实益有。道德指归:论见春生下。周髀算经:中衡左右冬有不死之草,夏长之。类陵徐 陈公九锡文:夏长春生,显仁藏用。刘允济天赋:既霆震而霜威,亦春生而夏长。
《骈字类编》:夏州
战国策:苏秦说楚威王曰: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周书文帝纪表:太祖为使特节武卫将军夏州刺史。又宇文夏州英姿不世,雄谟冠时,远迩归心,士卒用命。因而奉之,则大事集矣。 唐书地理志:夏州朔方郡。土贡毡角弓酥拒霜荠。宋史夏国传:李彝兴。夏州人也。本姓拓跋氏。唐贞观初,有拓跋赤辞者归唐,太宗赐姓李,置静边等州以处之。其后析居夏州者,号平夏部。唐末拓跋思恭镇夏州,统银、夏、绥、宥、静五州地左。地理通释:徐广曰:楚考烈王元年,秦取夏州。裴骃案注不说夏州所在。车胤撰桓温集云:夏口城数里有洲,名夏州。正义云:大江中州也。传明一统志:夏州城在宁夏卫城东黄河岸侧。
又左传:复封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注州,乡属。示讨夏氏所获也。
又左传:复封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注州,乡属。示讨夏氏所获也。
《骈字类编》:夏夜
《漢語大詞典》:夏氏
见“ 夏后氏 ”。
《骈字类编》:宜夏
入越记:丁氏园轩楹太敞,宜夏不宜秋。戴复古玉华洞诗:玲珑透风月,宜冬复宜夏。
《骈字类编》:夏阴(夏阴)
崔镇尚书省梧桐赋:苟求夏阴与秋实,无拔杨以树茨。 李绅别双温树诗:轻剪绿丝秋叶暗,密扶纤干夏阴繁。皮日休夏首病愈诗:晓入清和尚祫衣,夏阴初合掩双扉 秦观泊吴县观音院诗:广除庇夏阴,飞栋明朝晷。又明一统志:夏阴山在常州府无钖县西三十五里,周回一十五里,连亘柯山,西临太湖。
《骈字类编》:夏山
辍耕录写山水诀:夏山欲雨,要带水笔。山上有小石块堆在上,谓之矾头。用水笔晕开,加淡青螺,又是一般秀润坦林泉高致。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 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 卧游录:郭熙记: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金。又明一统志:夏山在临江府东六十里。
又夏山,在 华府东阳县东南四十五里,四面峭绝,山顶有池,冬温夏凉,岁旱于此祷雨。山侧有夏禹庙,因名。
又礼记明堂位:有虞氏韨,夏后氏山,殷火,周龙章。
又夏山,在 华府东阳县东南四十五里,四面峭绝,山顶有池,冬温夏凉,岁旱于此祷雨。山侧有夏禹庙,因名。
又礼记明堂位:有虞氏韨,夏后氏山,殷火,周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