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85,分113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夏盟
夏清
夏谚
坐夏
复夏
夏绿
夏腊
夏熟
夏季
夏收
夏料
夏礼
夏子
夏风
夏阳
《漢語大詞典》:夏盟
(1).古代华夏诸侯国间的结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晋 主夏盟为 范 氏,其是之谓乎?” 杜预 注:“ 晋 为诸夏盟主。”
(2).泛指 中国 境内的结盟。 宋 文天祥 《平原》诗:“公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夏盟。”
《骈字类编》:夏清
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见春户下
《漢語大詞典》:夏谚(夏諺)
相传流行于 夏 代的谚语。孟子·梁惠王下:“ 夏 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朱熹 集注:“ 夏 谚, 夏 时之俗语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侍游曲阿后湖作》诗:“ 虞 风载帝狩, 夏 谚颂王游。”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乐迁 夏 谚,礼变 商 俗。”
分類:流行谚语
《漢語大詞典》:坐夏
佛教语。僧人于夏季三个月中安居不出,坐禅静修,称坐夏。其时正当雨季,亦称“ 坐雨安居 ”。具体日期因地而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印度 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当此从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后三月当此从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前代译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 唐 白居易 《行香归》诗:“出作行香客,归如坐夏僧。” 唐 项斯 《坐夏僧》诗:“坐夏日偏长,知师在律堂。”
《韵府拾遗 马韵》:复夏(复夏)
申鉴有仍之困复夏之萌也鼎雉之异兴殷之符也
《骈字类编》:夏绿(夏绿)
唐 韦应物 园亭览物 积雨时物变,夏绿满园新。
《國語辭典》:夏腊(夏臘)  拼音:xià là
佛教规定僧众于每岁夏季九十日内,应静住寺内,坐禅修学。其开始与结束,犹如世俗之岁首与旧腊,故称为「夏腊」。参见「结夏安居」条。
《漢語大詞典》:夏熟
亦作“ 夏孰 ”。 指植物的果实在夏季成熟。亦指夏季成熟的果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卢橘夏孰。” 晋 潘岳 《橘赋》:“已鬱鬱而冬茂,亦离离而夏熟。” 唐 欧阳詹 《徐十八晦落第》诗:“嘉穀不夏熟,大器当晚成。 徐生 异凡鸟,安得非时鸣。”
《國語辭典》:夏季  拼音:xià jì
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北半球定为从夏至到秋分的时期。我国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相当于国历五、六、七三个月。
《國語辭典》:夏天  拼音:xià tiān
一年四季中的第二个季节。指阳历四至六月。唐。王建〈昭应官舍书事〉诗:「腊月近汤泉不冻,夏天临渭屋多凉。」《儒林外史》第四回:「那日在这里住,鞋也没有一双,夏天靸著个蒲窝子,歪腿烂脚的。」
《漢語大詞典》:夏收
夏 代祭祀时戴的一种帽子。仪礼·士冠礼:“ 周 弁、 殷 冔、 夏 收。” 郑玄 注:“收,言所以敛髮也。”《孔子家语·冠颂》:“ 孔子 曰:‘ 周 弁、 殷 冔、 夏 收,一也。’” 王肃 注:“皆祭服也。”
(1).夏季收割农作物。如:夏收大忙季节。
(2).夏季的收成。如:今年夏收,增产一成。
《骈字类编》:夏料
宋史食货志今欲以见在斛斗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增市价籴可通融转运司苗税及钱斛就便转易者亦许兑换仍以见钱依陜西青苗钱例愿预借者给之随税输纳斛斗半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
《國語辭典》:夏礼(夏禮)  拼音:xià lǐ
夏代制定的礼法。《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分類:礼法
《漢語大詞典》:夏子
指 禹 和 汤 。汉书·徐乐传:“名何必 夏 子 ,俗何必 成 康 。”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 夏 , 禹 也; 子 , 汤 也。 汤 ,子姓。”
分類:
《骈字类编》:夏风(夏风)
唐 元稹 表夏十首 其一 夏风多暖暖,树木有繁阴。
《漢語大詞典》:夏阳(夏陽)
夏季的阳光。《新唐书·李中敏传》:“雨不时降,夏阳骄愆,苗欲槁枯。”
分類: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