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12,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夏县
夏炎
夏衣
夏楚
广夏
夏家
夏道
夏课
残夏
夏过
夏冬
夏祭
夏室
夏盖
夏德
《骈字类编》:夏县(夏县)
柳宗元故大理评事柳君墓志铭:夏县政良,司议德优。营营御史,乃佐元侯 明一统志:夏县,在平阳府解州城东北一百里,本禹所都之地,汉为安邑县境。后魏太和中,别置南安邑县,改为夏县,以禹旧都,故名。
《骈字类编》:夏炎
唐 韩愈 南山诗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
《高级汉语词典》:夏衣  拼音:xià yī
夏季穿的衣服
分类:夏衣
《國語辭典》:夏楚  拼音:jiǎ chǔ
1.古代学校中施行体罚的器具。《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汉。郑玄。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
2.鞭打、体罚。《聊斋志异。卷二。张诚》:「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
《漢語大詞典》:广夏(廣夏)
亦作“ 广厦 ”。 高大的房屋。《楚辞·王褒〈九怀·陶壅〉》:“息 阳城 兮广夏,衰色罔兮中怠。” 王逸 注:“遂止炎野大屋庐也。”三国志·魏志·刘廙传:“殿下可高枕於广夏,潜思於治国。”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林纾 《张母谢夫人墓志铭》:“吾詎真有广厦以徧覆之者。”
分類:高大房屋
《漢語大詞典》:夏家
指 夏 朝。左传·襄公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 夏 家。” 杜预 注:“ 羿 以好武,虽有 夏 家而不能恢大之。” 唐 韩愈 《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耒耜兴 姬国 ,輴欙建 夏 家。”
分類:
《骈字类编》:夏道
礼记礼运: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
又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 宋史乐志:涂山生启,夏道以兴。
《漢語大詞典》:夏课(夏課)
(1). 唐 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为文,谓之“夏课”。其间所作诗文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退而肄业,谓之过夏。执业以出,谓之夏课。” 唐 韩偓 《夏课成感怀》诗:“凄凉身事夏课毕,濩落生涯秋风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下:“执业以出,谓之夏课。”自注:“亦作秋卷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卢司空 钧 ,为郎官守 衢州 。有进士贄謁,公开卷閲其文十餘篇,皆公所制也。语曰:‘君何许得此文?’对曰:‘某苦心夏课所为。’”
(2).泛指举业。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睹兹夏课之勤,见猎依然心喜。”参阅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
《国语辞典》:残夏(残夏)  拼音:cán xià
暮夏。唐。周朴〈宿玉泉寺〉诗:「野寺度残夏,空房欲暮时。」
分类:玉泉
《骈字类编》:夏过(夏过)
《骈字类编》:夏冬
王羲之范生帖:大都夏冬自可足,麦秋辄有违,此亦人之常期。
《骈字类编》:夏祭
礼记祭统见春祭下。春秋桓公八年春正月己卯,烝。范宁注见春祭下。
又礼记明堂位: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殷祭肺,周祭肝。
分类:夏祭
《漢語大詞典》:夏室
夏 朝世室之省称。 夏 称宗庙为世室。《北史·宇文恺传》:“三王之世, 夏 最为古,从质尚文,理应渐就宽大,何因 夏 室乃大 殷 堂?相形为论,理恐不尔。”
夏天的居室。《楚辞·招魂》:“冬有穾夏,夏室寒些。”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珍簟清夏室,轻扇动凉颸。”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冬闺温煦,夏室含霜。”
《骈字类编》:夏盖(夏盖)
明一统志:夏盖湖在上虞县西北四十七里,湖内三十六沟,湖东北有山名夏盖。
张宪 夏盖山石鼓谣夏盖之石或自鸣盖石一鸣三吴兵呜呼三吴十年厌干橹 不缘夏盖鸣石鼓。
《骈字类编》:夏德
齐书乐志:惟此夏德德恢台。雨龙既御炎精来。吕览: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颜延之赤槿颂日:御北至夏德南宣。书谢朓游后园赋:追夏德之方暮,望秋清之始飙。
又 夏德若兹,今朕必往。柳宗元涂山铭序:有夏德配于二圣,而唐虞让功焉。功冠于三代,而商周让德焉。宜乎立极垂统,贻于后裔,当位作圣,著为世则。陈子昂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诗:卑宫昭夏德,尊老睦尧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