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郊社  拼音:jiāo shè
郊,冬至到南郊外祭天。社,夏至到北郊外祭地。郊社指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也称为「郊祀」。
《國語辭典》:郊祀  拼音:jiāo sì
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左传。襄公七年》:「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文选。扬雄。甘泉赋》:「上方郊祀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也称为「郊社」。
《漢語大詞典》:方泽(方澤)
即方丘。古代夏至祭地祇的方坛。因为坛设于泽中,故称。广雅·释天:“圆丘大坛,祭天也;方泽大折,祭地也。” 王念孙 疏证引周礼·春官·大司乐:“夏日至,於泽中之方邱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矣。”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圆丘方泽,所以享天神地祇。” 宋 苏轼 《郊祀奏议》:“当郊之岁,以夏至祀地祇於方泽。”《六部成语·礼部》:“方泽:地坛之祭,掘地为方池,贮水以祭,谓之方泽。”
大泽。方,通“ 旁 ”。文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邱。” 张铣 注:“方泽,大泽也。”
《國語辭典》:八节(八節)  拼音:bā jié
中国古代将廿四节气,各依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为起点分为八个群组。《周髀算经》卷下:「冬至晷长一丈三尺五寸,小寒丈二尺五寸,小分五,大寒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凡为八节二十四气。」
《漢語大詞典》:三庚
(1).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之始。 唐 曹松 《夏日东斋》诗:“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2).三伏。 宋 黄昃 《酹江月·夜凉》词:“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
《國語辭典》:初伏  拼音:chū fú
夏季最热的前十天。参见「三伏」条。《文选。潘岳。在怀县作诗》:「初伏启新节,隆暑方赫羲。」
《國語辭典》:三伏  拼音:sān fú
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分别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金瓶梅》第八回:「那时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热。」《红楼梦》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
2.三重伏兵。《旧唐书。卷一二一。仆固怀恩传》:「玚令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等设三伏以待之,贼半渡,伏发,合击而走之。」
《國語辭典》:中伏  拼音:zhōng fú
三伏的第二伏。指夏至后第四庚日。也称为「二伏」。
《國語辭典》:中伏  拼音:zhòng fú
中了敌人的埋伏。如:「都怪我太不小心,不然我们也不会中伏!」
《國語辭典》:三伏  拼音:sān fú
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分别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金瓶梅》第八回:「那时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热。」《红楼梦》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
2.三重伏兵。《旧唐书。卷一二一。仆固怀恩传》:「玚令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等设三伏以待之,贼半渡,伏发,合击而走之。」
《漢語大詞典》:庚伏
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别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个庚日开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故三伏亦称“ 庚伏 ”。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之二:“候极南讹,日临庚伏。” 宋 朱熹 《次韵秀野署中》:“病随庚伏尽,尊向晚凉开。”宋史·职官志四:“祕书监岁於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遇庚伏则前期遣中使諭旨,听以早归。”参阅初学记卷四。
《國語辭典》:至节(至節)  拼音:zhì jié
冬至节。《二程语录。卷一二。遗书伊川先生语。杨遵道录》:「见晓示至节,令命妇进表,贺太皇及太后太妃。」
《國語辭典》:分至  拼音:fēn zhì
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时所以记启闭也,月所以纪分至也。启闭者,节也。分至者,中也。」唐。杨烱〈浑天赋〉:「分至启闭,圣人于是乎范围。」
《漢語大詞典》:日南至
指冬至日。夏至以后,日躔自北而南;冬至以后,又自南而北。故冬至日又称“日南至”。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杜预 注:“ 周 正月,今十一月,冬至之日,日南极。” 唐 韩愈 《息国夫人墓志铭》:“年若干, 元和 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旧唐书·太宗纪下:“十一月甲子朔,日南至,有事於圆丘。”
《漢語大詞典》:二至
指冬至和夏至。《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 杜预 注:“二至,冬至、夏至。”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威 施 之艷,粉黛无以加;二至之气,吹嘘不能增。” 清 朱大韶 《驳万氏分至不系时说》:“ 周 兼用六代之礼乐, 鲁 用四代,其祭天之月,亦宜损于 周 ,故二至之日不祭天地也。”
《漢語大詞典》:赤气(赤氣)
(1).红色的云气。古代以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之日观云色,谓赤色者主兵荒。见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 汉 郑玄 注。后因以赤气为兵灾之象。 唐 李商隐 《失题》诗:“三灵迷赤气,万汇叫苍旻。” 冯浩 笺注引《三辅旧事》:“ 汉 作 灵臺 观气,黄气为疾病,赤气为兵,黑气为水。”宋史·五行志二下:“ 建炎 元年八月庚午,东北方有赤气,占曰:‘血祥’。”
(2).红色的云气。传说谓帝王的祥瑞。旧史稗说中每载帝王降生或所处之地有赤气出现。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 汉武皇帝 未生之时, 景帝 梦一赤彘从云中而下,当 崇芳 之阁,见赤气如雾,来蔽户牖。”北齐书·神武帝纪上:“﹝ 神武 ﹞后从 荣 徙据 并州 ,抵 扬州 邑人 庞苍鹰 ,止团焦中。每从外归,主人遥闻行响动地。 苍鹰 母数见团焦赤气赫然属天。”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熙寧 二年十一月,京师每夕有赤气,见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灭。人以为皇子降生之祥。”
(3).炎暑之气。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
《漢語大詞典》:林胡
(1).古族名。 战国 时分布在今 山西 朔县 北至 内蒙古自治区 内。从事畜牧,精骑射。 战国 末为 赵 将 李牧 击败,遂归附于 赵 。史记·匈奴列传:“ 晋 北有 林胡 、 楼烦 之戎。” 司马贞 索隐引 如淳 曰:“ 林胡 即 儋林 ,为 李牧 所灭也。”
(2). 唐 代借指 奚 、 契丹 等族。 唐 张谓 《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诗:“犹希虏尘动,更取 林胡 帐。”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序》:“ 开元 二十年,国家有事 林胡 ,詔礼部尚书 信安王 总戎大举。”
《漢語大詞典》:土炭
土与炭。古代冬至和夏至悬于衡器的两端用以测阴阳之气。
《國語辭典》:弓蛇  拼音:gōng shé
比喻因错觉而产生惊疑。参见「杯弓蛇影」条。元。谢应芳 顾仲瑛临濠惠书词甚慷慨诗以代简诗:「酒杯已辨弓蛇误,药杵无劳玉兔将。」
《國語辭典》:杯弓蛇影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相传杜宣夏至日赴宴,见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饮。酒后胸腹极痛,医治不瘉,后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于是病痛立刻痊瘉。见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后比喻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惊惶。也作「杯底逢蛇」、「杯中蛇影」、「弓影杯蛇」、「弓影浮杯」、「影中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