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無平不陂,無往不復)
谓凡事没有始终平直而不遇险阻的,没有始终往前而不遇反复的。易·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 孔颖达 疏:“是初始平者,必将有险陂也;初始往者,必将有反復也。无有平而不陂,无有往而不復者。”《洪秀全演义》第十回:“弟已为足下起得一课,乃《泰》之三爻:‘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足下尽可无事。”
《漢語大詞典》:无往不复(无往不復)
谓未有往而不返的。谓事物的运动是循环反复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而物极必反,亦往往於所备之外,有智出其上者,突起而胜之。无往不復,天之道也。”参见“ 无平不陂,无往不復 ”。
谓未有往而不返的。谓事物的运动是循环反复的。易·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復。” 孔颖达 疏:“初始往者必将有反復也。”
《國語辭典》:无以复加(無以復加)  拼音:wú yǐ fù jiā
不能再增加。指已到达了极点。《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宜崇其制度,宣视海内,且令万世之后无以复加也。」宋。王安石 周礼义序:「盖其因习以崇之,庚续以终之,至于后世无以复加。」
《高级汉语词典》:伍相国市上复吹箫
比喻英雄落魄,乞食街头
《國語辭典》:文艺复兴(文藝復興)  拼音:wén yì fù xīng
十四至十六世纪发源于义大利,有关思想、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文化运动。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教学术,因受日耳曼民族入侵的破坏、基督教会的压抑,致使古代希腊罗马的灿烂文明几乎湮没。西元一四五三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后,希腊学者多避难义大利,讲授古典文化,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发展,自此文学艺术渐及于一般生活及思想,史家以为其时代特徵为人文思想的发扬。
《漢語大詞典》:文艺复兴艺术
欧洲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的艺术。开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尼德兰、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并席卷全欧洲。以贯彻现实主义和体现反封建反宗教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有画家达·芬奇、拉斐尔,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等。作为西方近代艺术源头的文艺复兴艺术,其基本风格和表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艺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极其深远。
《漢語大詞典》:遝冈复岭(遝岡複嶺)
谓冈峦重沓。 清 孔贞瑄 《泰山纪胜·宫山》:“ 山 东西有两侯城,遝冈复岭,蜿蜿蜒蜒,远山环卫,势如登机。”
《分类字锦》:随时单复(随时单复)
魏志管宁传宁尝著皂帽布襦裤布裙随时单复
分类:
《国语辞典》:死而复生(死而复生)  拼音:sǐ ér fù shēng
死去后又苏醒过来。三国魏。曹植〈辩道论〉:「方士有董仲君,有罪系狱,佯死数日,目陷虫出,死而复生,然后竟死。」《红楼梦》第八二回:「好容易熬了一天,这会子瞧见你们,竟如死而复生的一样。」也作「死而复苏」。
《國語辭典》:死灰复然(死灰復然)  拼音:sǐ huī fù rán
西汉时韩安国犯罪入狱,受到狱卒百般凌辱。安国气愤的说:「已冷的灰烬难道不能重新再燃烧吗?」不久,韩安国被释放,而且又受到朝廷的重用。见《史记。卷一○八。韩长儒传》。后比喻失去权势者再度掌握大权,或受管制停休的事物再度兴盛起来。如:「因为警方取缔而静止的六合彩赌博,近日又死灰复然的在各地风行起来。」也作「死灰复燎」、「死灰复燃」、「馀烬复然」。
《國語辭典》:死灰复燃(死灰復燃)  拼音:sǐ huī fù rán
1.已经熄灭的灰烬,又重新燃烧起来。如:「在郊外烤肉后,要确实将火苗熄灭,以免死灰复燃,引发火灾。」
2.比喻已经平息的事情,又重新活动起来。如:「盗版软体消声匿迹一段时间后,最近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分類:死灰复燃
《國語辭典》:死灰复然(死灰復然)  拼音:sǐ huī fù rán
西汉时韩安国犯罪入狱,受到狱卒百般凌辱。安国气愤的说:「已冷的灰烬难道不能重新再燃烧吗?」不久,韩安国被释放,而且又受到朝廷的重用。见《史记。卷一○八。韩长儒传》。后比喻失去权势者再度掌握大权,或受管制停休的事物再度兴盛起来。如:「因为警方取缔而静止的六合彩赌博,近日又死灰复然的在各地风行起来。」也作「死灰复燎」、「死灰复燃」、「馀烬复然」。
《高级汉语词典》:掏复
掏挖地室
《高级汉语词典》:验复
复查
《分类字锦》:寻作复裈(寻作复裈)
晋书韩伯传母殷氏高明有行家贫窭伯年数岁至大寒母方为作襦令伯捉熨斗而谓之曰且著襦寻当作复裈伯曰不复须母问其故对曰火在斗中而柄尚热今既著襦下亦当煖母甚异之又黄庭坚诗儿无饱饭尚勤书妇无复裈且著襦陆游诗翁饥不能具小飧儿冻何由成复裈
分类:
《漢語大詞典》:循环往复(循環往復)
周而复始,反复进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腊婆:“苾芻清辩若流,循环往復,婆罗门久而谢屈。” 清 戴名世 《程偕柳淮南游草序》:“其於人之工为诗者,必求而读之,涵泳讽诵,尝循环往復而不厌。” 毛泽东 《实践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